正式分析师的身份,如同给凌云披上了一件无形的铠甲,也为他打开了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名片上那个崭新的头衔,带来的不仅仅是薪资数字的上扬和周围同事目光中愈发明显的尊重,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与必须独立面对风雨的觉悟。
他的工位从那个紧挨打印机的角落,搬到了视野更开阔的靠窗区域。手头覆盖的公司名单也不再局限于苏瑾指派的任务,开始独立负责几家中小市值的消费和科技公司。这意味着他需要独立完成从调研、分析到撰写报告、路演推介的全流程,独自面对来自客户、上市公司乃至市场的首接审视与质疑。
最初的兴奋感过去后,扑面而来的是巨大的适应压力。独立负责与作为团队成员参与,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验。以前有苏瑾这棵大树遮风挡雨,有团队同事查漏补缺,现在,每一个判断、每一个结论,都需要他自己独立做出,并承担全部责任。
第一次独立撰写的研究报告,为了一个数据的核实,他反复推敲到深夜;第一次单独去上市公司调研,面对对方高管层看似随意却暗藏机锋的提问,他手心冒汗,面上却要强装镇定;第一次参加小范围的投资路演,向几位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他清晰地感受到了那种审视的目光,仿佛要将他和他报告里的每一个字都剥开来看清楚。
“怎么样,凌老师,独立飞翔的感觉?”赵凯偶尔会溜达过来,看着埋头苦干的凌云,笑嘻嘻地问。他现在对凌云的称呼,己经彻底从“凌哥”升级到了带着几分戏谑又透着认可的“凌老师”。
“感觉……翅膀还有点沉。”凌云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苦笑着回答。他深切体会到,苏瑾以前对他的严苛要求是何等必要。没有那段“魔王”麾下被反复锤炼的日子,他恐怕根本无法适应现在这种独立作战的强度。
苏瑾并没有因为他独立而完全放手。她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不再下场指导每一个技术动作,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战术思路和临场心态。她会定期翻阅凌云独立完成的报告,只偶尔在关键处提出一两个一针见血的问题,逼他思考得更深;在他路演或调研遇到困难后,她会把他叫到办公室,不评价对错,只是让他复盘整个过程,自己总结得失。
“分析师的价值,不在于你预测对了多少次市场,而在于你形成了一套怎样的、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分析框架和投资哲学。”苏瑾在一次复盘后,对凌云说道,“你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是要在实践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道’。”
属于自己的“道”?凌云若有所悟。
就在他努力适应新角色、摸索自己“道”的过程中,一场新的、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的风暴,正悄然在更宏观的层面酝酿。
一场由某大型企业集团债券意外违约引发的信用风险担忧,开始如同瘟疫般在金融市场蔓延。起初只是个别高风险债券的价格下跌,很快便波及到整个信用债市场,甚至开始影响部分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预期。“信用收缩”、“资产荒”、“流动性陷阱”这些原本停留在教科书和宏观报告里的词汇,突然变成了悬在每一位市场参与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市场的风格骤然转变。之前备受追捧的高估值、高成长“故事股”纷纷被抛弃,资金像受惊的鹿群,疯狂涌向那些看似“安全”的蓝筹股和现金奶牛。凌云覆盖的几家偏成长性的公司,股价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这对于刚刚独立负责公司覆盖、急需用优秀的研究成果来证明自己的凌云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系统性风险面前,个体的公司研究似乎显得苍白无力。
然而,危机之中,也蕴藏着机遇。
这天,苏瑾将凌云和几位主要负责宏观和策略研究的同事叫到了一起。
作者“云翔SA”推荐阅读《我的K线女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市场的风向变了。”苏瑾开门见山,目光扫过众人,“恐慌是市场最昂贵的情绪。现在所有人都在谈论风险,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风险释放之后,机会在哪里?”
她看向凌云:“你覆盖的公司里,有没有那种,本身业务扎实、现金流稳定、只是因为市场风格而被错杀的?或者说,在这种信用收紧的环境下,哪些行业、哪些类型的公司,反而可能凭借其稳健的财务和商业模式,脱颖而出?”
这个问题,像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凌云脑中因市场暴跌而带来的混乱。他之前的研究,更多地聚焦于公司的成长性和业务前景,对于财务稳健性、抗风险能力的关注,确实有所欠缺。
“我们需要转换视角。”苏瑾继续说道,“从‘追逐增长’到‘寻找确定性’。从现在起,你们的研究重点,要更多地放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放在现金流的质量和持续性上,放在行业竞争格局带来的护城河上。去挖掘那些能够穿越周期、甚至能在逆势中扩大份额的‘真金’。”
散会后,凌云回到自己的工位,陷入了沉思。苏瑾的话,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意识到,真正的分析师,不能只会锦上添花,更要学会雪中送炭,甚至是在一片狼藉中发掘价值。
他重新调出自己覆盖那几家公司的资料,不再只看营收增速和毛利率,而是像侦探一样,仔细审视它们的现金循环周期、有息负债比率、利息保障倍数、以及在手订单与未来现金流的匹配程度。
这个过程是枯燥的,甚至有些痛苦,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但渐渐地,一些之前被忽略的细节开始浮现。他发现,其中一家主营必需消费品、看似增长缓慢的公司,其经营性现金流极其充沛,几乎没有任何有息负债,账上趴着大量的现金,其股息率在股价下跌后己经具备了相当的吸引力。另一家专注于企业级服务的软件公司,虽然短期业绩承压,但其客户粘性极高,续约率稳定,预收款规模持续增长,显示其业务根基并未动摇。
这些发现让他兴奋不己。在市场一片恐慌性地抛售一切“不确定性”资产时,这些财务稳健、业务扎实的公司,其价值反而被低估了!
他立刻开始着手撰写一系列针对性的报告,标题不再是“强烈推荐”,而是“价值再发现系列”、“风雨中的避风港”。报告的核心逻辑,就是基于坚实的财务数据和商业模式分析,论证这些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和长期投资价值。
这份工作,与他之前做的成长股分析、甚至与做空灵动科技时的心态都截然不同。它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冷静的视角,以及一种逆市场主流情绪而动的勇气。
就在他埋头于这些“逆势”研究时,一个陌生的国内号码打了进来。凌云以为是某个机构的客户,便接了起来。
“凌云分析师?”对方是一个声音沉稳的中年男性。
“我是,您哪位?”
“我姓陈,是‘宁远投资’的负责人。我们关注到你最近关于‘康健生活’(那家必需消费品公司)的价值分析报告,观点很独特,也很有启发性。不知道你是否方便,我们找个时间详细聊一聊?”
宁远投资?凌云在脑中快速搜索,这是一家规模不算最大,但以价值投资和长期持股风格著称的私募机构,在业内口碑颇佳。
“当然方便,陈总。”凌云压下心中的一丝激动,平静地回应。他知道,这是他独立后,凭借自己的研究,迎来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认可。
新的角色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催生了新的视角。当市场的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而凌云,正努力学着在潮水汹涌时,便能识别出那些真正穿着坚固“泳裤”的选手。属于他自己的投资哲学,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信用风暴中,开始了破茧成蝶的第一步。
(http://www.220book.com/book/XAX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