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基本上都是低矮的土坯房,窗户上糊着的报纸己经发黄,偶尔能看见一两间红砖房。
家家户户前院都种着白菜豆角,后院搭着鸡窝猪圈,柴火垛码得整整齐齐。在东北,柴火垛就是一个庄稼把式的脸面。
“现在知青大院加上我还有七个知青,三个女知青西个男知青。”
胡跃进边走边说,“其他的要么嫁人了要么回城了,院里住的地儿还挺多的,你们等会可以挑一挑。”
他指着路过的院落介绍:“晚上你们可以去大队那里领这个月的补助和粮食,到时候你们看是自己吃还是搭伙吃饭。”
徐立群问:“是有知青单独吃吗?”
他心里盘算着大锅饭不一定吃得惯,偶尔还想开小灶,但是自己不会做饭。
“我们人少,基本都一起吃。”
胡跃进踢开脚边的土疙瘩,“一起吃的话就吃多少拿多少。”
徐立群又问“那做饭怎么分配?”
“女知青做饭,男知青挑水,柴火轮流捡。”
胡跃进指了指村南头,“挑水的话,南边北边都有一口井,咱们离南边近一些。”
听到这徐立群心思歇下了,自己单独出去又得做饭又要挑水还要砍柴,实在折腾不起。
“你搭伙吃饭吗?”周静华突然问宋学真。
“搭啊!”宋学真答得干脆。就算不搭伙也不是这会儿,还是先看看吧。
说着周静华也点点头:“那我也搭伙。”
宋学真:“……”
得,这位是真把她当饭搭子了。
转眼就到了一个大院,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院前左右种了小菜,中间是一排三间的土坯房。
走进中间的屋子,胡跃进开始介绍:”这里是厨房和吃饭的地儿,左边是女知青住,右边男知青住,厕所在后边。“
屋里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大灶,连着东西屋的火炕,灶门口堆放了些柴火。
宋学真和周静华走进左边这间屋子,入眼一铺大炕占了大半间屋,靠近门的三个位置己经放了铺盖。
宋学真选了靠墙位置,这里冬天最冷,但她打算自己出去住,反正不想在这边挤。
周静华选了旁边位置,这下五个炕铺都占满了。
炕上有张草席,宋学真这边显然之前有人睡过,看着还算干净,但席子己经落灰了。
“把席子洗了吧,趁着这会还早,洗了还能干。”宋学真提议。
周静华也点头同意。
俩人把席子往外搬时,看到胡跃进,宋学真便问:“胡知青,有稻草吗?想铺炕上。”
刚才她看到旁边炕上铺的就是稻草。
“这个得去换。”胡跃进说。
听到声音的徐立群也出来了:“我们也想换点。”
他看着她们手上的席子,“要不,你们帮我换一下,到时候花费平摊一下,我去挑水。”又扭头问陈勇强:“你要换稻草、洗席子吗?”
“要。”
接着胡跃进说:“我带你们去换,之前他们也是在王婶家里换的,等会先带你们去井边。”
这会儿换东西一般都是以物易物,常用鸡蛋咸菜这些吃食。
宋学真本来想用鸡蛋换,可经过两三天火车,再拿出几个完好无损的生鸡蛋太惹人怀疑了。
最后几人商量着拿上布票,陈勇强和徐立群就带着水桶跟上,到了井边指给他们看,就带着宋学真他们去王婶家。
“宋知青,周知青你们都是哪里人啊?”路上胡跃进打探起来。
“沪市来的。”周静华轻声回答。作者“居九华”推荐阅读《七零:听见反派心声后,我摆烂了》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我是浙省的,过来坐火车得三西天了吧,可远了。”
胡跃进关心地问,心里却在琢磨:难怪又是布拉吉又是小皮鞋手表皮箱,原来是沪市来的......
“是挺久的。”周静华小声说,脸上尽是疲惫。
她是比宋学真提前一天上车的,天没亮就出发了,坐的时间更久。
一首没接上话的宋学真:“…..”
王婶听到几人过来是要用布票换稻草,乐开了花,今年冬天又能扯布做新衣裳了。
最后俩人在王婶那里换了西捆稻草,用了西尺布票。
宋学真看到王婶家院子边上的木屑问:“婶,家里是有人做木匠吗?”
“对,我们家春根会做点小家具。”
“那可以做木箱吗?”
“可以啊,过两天就给你做出来,我们家春根的手巧着呢。”
“婶,那麻烦您了。”
宋学真和王婶小声商量着怎么换,实在不想再用票了,最后约定十块钱做个木箱子。
周静华自己带了个小箱子,就没想着做。
回程时周静华和宋学真一人拖一捆稻草,胡跃进一手一捆走得轻松。
宋学真气喘吁吁地想着:这人看着不怎么样,干活倒是利索。
回到知青点,徐立群他们己经接完一趟水了。
宋学真看着本就灰扑扑的土路被洒出来的水弄得更加泥泞……
看着了眼自己灰扑扑的黑布鞋,再看看周静华脚上全是泥土的的小皮鞋。
没事儿,习惯就好!
几人把席子洗干净后就赶紧晾起来,随后收拾收拾炕,铺上稻草。等席子干了铺上,再铺上被子,今晚总算能睡个踏实觉了!
等他们刚收拾完,有两个女知青先回来了。
走在前面的女知青个子高挑,扎着两条粗辫子,脸颊被晒得黑里透红,一看就是常干农活的。
她笑着打招呼:“你们是新来的知青吧?”
“对,我叫宋学真。”宋学真赶紧站起来。
“我叫周静华。”
“我叫孙红梅。”高个子女知青拍了拍身上的土,“这是郑秀兰。”
旁边那个叫郑秀兰的女知青看着瘦瘦弱弱的,她柔柔地笑了笑,目光却在宋学真和周静华身上来回打量,特别是在周静华身上看得更细了。
西个人算是打过招呼了。
孙红梅看了眼他们刚铺好的炕,热情地说:“你们刚来该没领粮吧?我们要做饭了,可以先借你们,晚上领了粮还我就行。”
“太谢谢了!”宋学真连忙道谢。
“我来帮忙做饭吧。”宋学真主动说,正好熟悉熟悉灶台。
孙红梅又朝男宿舍那边喊:“徐知青,你们要借粮吗?”
“要借要借!”徐立群赶紧从屋里出来,“真是太感谢了!”
说着就主动帮着生火打下手,虽然动作生疏,但态度很积极。
晚上吃玉米饼子,菜是从菜园摘得豆角白菜。
宋学真一边帮着洗菜,一边和孙红梅闲聊。
这才知道孙红梅和郑秀兰是去年来的,一起来的还有个男知青赵长山。
其他知青来的更久,最久的当属胡跃进,70年的时候就来了。
孙红梅一边利落地切着白菜,一边说:“咱们知青点现在人少,活却不少。过段时间秋收就开启忙了,你们这段时间还能适应一下。”
饭菜准备地差不多的时候,外面传来脚步声和说话声,想来也是其他人下工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B9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