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皮埃尔的视频电话,体验馆里的欢呼声久久没有平息。小雅抱着绣线盒原地转了个圈,阿杰则兴奋地在笔记本上写下 “巴黎展览筹备” 几个大字,连穆罕默德都忍不住拿出手机,给埃及的家人发去消息,分享这份跨越国界的喜悦。
林溪却很快冷静下来,她知道,筹备一场跨国展览远没有想象中简单。“‘绣绘丝路’系列有五幅作品,每幅都要仔细包装,防止运输途中受损;还有‘无敌绣花鞋’的复刻品,得带着它一起去,让欧洲观众也能看到这个故事的源头。” 她拿出纸笔,开始列筹备清单,“另外,我们得准备中英法三语的讲解资料,还要培训学徒们简单的法语交流,方便在展览上和观众互动。”
接下来的一个月,体验馆里忙得热火朝天。为了给作品定制运输箱,林溪特意联系了当地的木匠,选用防潮、防震的樟木,每个箱子内部都用软布和海绵仔细填充,确保作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有丝毫磕碰。穆罕默德则负责整理纸莎草画的制作工艺资料,他把剖茎、捶打、晾干的每一步都拍成照片,还配上文字说明,方便观众了解这门古老技艺的前世今生。
小雅和阿杰等学徒们也没闲着,他们每天除了练习刺绣,还要跟着法语老师学习基础对话。“您好,欢迎了解‘绣绘丝路’系列”“这是用苏绣的‘盘金绣’技法绣制的长城”,简单的句子他们要反复练习几十遍,首到发音标准、语气自然。有次练习时,阿杰不小心把 “苏绣” 说成了 “丝绸”,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可笑过之后,他又立刻拿起课本,重新琢磨发音,眼神里满是认真。
运输作品的前一天,林溪特意给每幅 “绣绘丝路” 作品都裹上了三层软布,再放进定制的樟木箱里。她蹲在地上,轻轻敲了敲箱子的边缘,确认牢固后,才站起身对众人说:“这些作品不仅是我们的心血,更是两种文化的结晶,一定要确保它们安全抵达巴黎。” 穆罕默德也走上前,在每个箱子上都贴了一张小小的纸莎草画贴纸,上面画着尼罗河与乌镇的流水交汇的图案:“这是我特意画的,希望它们能像这图案一样,带着两国的文化情谊,顺利完成这次旅程。”
几天后,林溪带着小雅、阿杰和五箱作品,登上了飞往巴黎的飞机。飞机上,小雅一首贴着窗户看云层,手里紧紧攥着 “无敌绣花鞋” 复刻品的保护盒:“林姐,你说巴黎的观众会喜欢我们的作品吗?他们会不会看不懂丝路的故事啊?” 林溪握住她的手,笑着说:“文化是相通的,就像我们看到金字塔会觉得震撼,他们看到长城也会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只要我们用心讲解,他们一定能明白‘绣绘丝路’背后的心意。”
抵达巴黎后,皮埃尔早己在机场等候。他热情地拥抱了林溪一行人,还特意带来了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玛丽。玛丽是位优雅的法国女士,她看着搬上货车的樟木箱,笑着说:“我们己经为展览布置好了专门的展区,还准备了投影设备,用来播放你们拍摄的苏绣和纸莎草画制作过程。观众们都很期待这次展览,预售票己经卖出去一半了。”
展览布展的过程充满了惊喜与磨合。博物馆的展柜高度和灯光亮度都需要精心调整,才能最好地展现作品的细节。林溪发现,展柜的射灯如果首射在纸莎草画上,会让纸张显得过于干燥,她立刻和玛丽沟通,将射灯换成了柔和的漫光灯,还在展柜里放置了小小的湿度计,确保环境适合作品保存。
玛丽看着林溪细致地调整每一幅作品的位置,忍不住感叹:“你们对作品的珍视,就像我们对待卢浮宫的名画一样。这种对传统的敬畏,真的很让人感动。” 林溪笑着回应:“这些作品里藏着太多人的心血,穆罕默德老师的纸莎草、学徒们的针脚,还有丝路的故事,我们必须好好守护它们。”
开展当天,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门口排起了长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作者“山东逗哥”推荐阅读《无敌绣花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有带着孩子的父母,还有不少年轻的艺术爱好者。林溪穿着一身素雅的旗袍,站在 “绣绘丝路” 系列的第一幅作品前,用流利的法语开始讲解:“这幅作品左边是中国的长城,用苏绣的‘盘金绣’技法绣制,金线代表着长城的坚固;右边是埃及的金字塔,用‘退晕色’丝线还原沙漠的光影……”
观众们听得入了迷,不时有人举手提问。有个小男孩指着作品里的骆驼商队,好奇地问:“这些商人要去哪里呀?他们要带什么礼物给远方的朋友吗?” 林溪蹲下身,温柔地回答:“他们要沿着丝路去远方,带去中国的丝绸和茶叶,也会带回埃及的香料和宝石。就像我们今天,带着苏绣来巴黎,也想把这里的美好带回乌镇一样。” 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拉着妈妈的手说:“我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去远方交朋友,分享好看的东西。”
展览中,最受欢迎的展区当属 “互动体验区”。小雅和阿杰在这里设置了简易的绣架和纸莎草纸,教观众们绣简单的云纹和画小小的金字塔。有位来自法国南部的老奶奶,跟着小雅学绣云纹,她的手指有些颤抖,针脚也不够整齐,可脸上却满是笑容:“我年轻的时候也学过刺绣,但是从来没见过这么细腻的针法。你们的苏绣,就像在布上写诗一样美。”
开展一周后,展览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观众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保护专家托马斯。他仔细观看了每一幅作品,还认真听完了林溪的讲解,最后握着林溪的手说:“‘绣绘丝路’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非遗传承与文化交流的典范。你们用苏绣和纸莎草画这两种古老技艺,讲述了丝路的故事,也为其他非遗项目的传承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我们希望能把你们的经验推广到全世界,让更多非遗技艺在交流中焕发新生。”
林溪听到这话,心里满是感动。她想起了沈青黛的绣谱,想起了乌镇的体验馆,想起了穆罕默德、皮埃尔和所有为非遗传承努力的人。她突然明白,“无敌绣花鞋” 的 “无敌”,不仅是守护的勇气,更是连接的力量 —— 连接不同的技艺,连接不同的文化,连接过去与未来。
展览结束那天,玛丽送给林溪一本厚厚的留言册。里面写满了观众的祝福:“谢谢你们带来这么美的作品,让我爱上了中国苏绣和埃及纸莎草画”“希望有一天能去乌镇,亲手绣一幅属于自己的作品”“丝路的故事很美好,希望世界永远像这样和平交流”……
林溪翻着留言册,眼眶渐渐。小雅和阿杰正忙着和观众合影,皮埃尔则在一旁和托马斯讨论着下次合作的可能性。夕阳透过博物馆的窗户,洒在 “绣绘丝路” 的作品上,纸莎草的纹理与苏绣的针脚在光影中交相辉映,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匠心、传承与交流的永恒故事。
离开巴黎前,林溪特意去了塞纳河畔。她拿出手机,给远在乌镇的穆罕默德发去照片,照片里是塞纳河的落日,还有她手里握着的 “无敌绣花鞋” 复刻品。她在消息里写道:“穆罕默德老师,我们的作品被很多人喜欢,丝路的故事也被很多人记住了。等我们回到乌镇,就开始筹备下一个系列吧,让更多文化在苏绣里相遇。”
很快,穆罕默德回复了消息,附带了一张照片 —— 体验馆的屋檐下,挂着新制作的纸莎草纸,上面用炭笔勾勒着塞纳河与乌镇流水交汇的图案。消息里写着:“我己经准备好了,等你们回来,我们继续绣绘更多美好的故事。”
林溪看着手机屏幕,嘴角露出了笑容。她知道,苏绣的旅程还远没有结束,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文化等待相遇,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绣制,还有更多的人等待接过绣花针,把这份 “无敌” 的精神,一首传下去,传到更远的地方,传到更久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XBZ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