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非遗” 特展闭幕后的第二周,林溪收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邀请函 —— 希望将 “海洋生物迷你鞋” 纳入 “全球海洋保护计划”,在全球 10 个沿海国家开展巡回宣传,用迷你鞋的影响力呼吁更多人关注珊瑚礁保护。林溪立刻召集团队筹备,为每双 “海洋生物迷你鞋” 定制了 “海洋保护解说卡”,卡片上标注着对应珊瑚的濒危等级、生存现状和保护建议,还附带了扫码观看珊瑚白化纪录片的二维码。
首站宣传选在澳大利亚大堡礁旁的凯恩斯市,当地海洋保护组织提前在海滩上搭建了临时展厅,用蓝色纱幔模拟海洋环境,将 “鹿角珊瑚迷你鞋”“脑珊瑚迷你鞋” 等 5 双迷你鞋放在透明展柜中,展柜旁摆放着大堡礁珊瑚的实物标本。开展当天,澳大利亚海洋生物学家爱丽丝现场讲解:“这双‘鹿角珊瑚迷你鞋’绣出的分叉纹路,和大堡礁健康的鹿角珊瑚一模一样,但现在大堡礁己有 30% 的鹿角珊瑚因白化死亡。” 她还邀请观众用紫外线灯照射迷你鞋,原本彩色的鞋面瞬间变为白色,首观展示珊瑚白化的危害,不少观众看完后当场签署了海洋保护承诺书。
在日本冲绳站的宣传中,当地非遗传承人山田主动提出合作,希望将冲绳传统的 “滨织” 技法融入 “海洋生物迷你鞋”。“滨织” 是用海洋植物纤维编织的传统技艺,山田用海草纤维编织出迷你鞋的鞋底,再用细丝线绣出珊瑚图案:“海草纤维来自海洋,用它做鞋底,能让迷你鞋更有‘海洋气息’。” 这种融合技法创作的 “冲绳珊瑚迷你鞋”,后来成为 “海洋生物迷你鞋” 系列的新成员,鞋面的珊瑚图案与海草纤维鞋底相得益彰,成了当地最受欢迎的海洋保护文创产品。与此同时,加纳的阿莎带着 “非洲部落儿童迷你鞋” 参加了 “全球儿童非遗博览会”。博览会上,阿莎和加纳部落的孩子现场演示刺绣,吸引了众多国际儿童教育机构的关注。其中一家来自加拿大的机构,提出与 “迷你鞋生产合作社” 合作开展 “跨文化儿童刺绣项目”—— 组织加拿大儿童和加纳儿童通过视频连线,共同设计并绣制 “加非友谊迷你鞋”。
项目启动后,加拿大孩子画了枫叶和极光图案,加纳孩子画了草原和羚羊图案,双方通过视频讨论如何将图案融合。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是:鞋面左边绣加拿大枫叶,用红色丝线绣制,针距 0.2 毫米,还原枫叶的叶脉;右边绣加纳草原羚羊,用棕色丝线绣制,针脚从 0.15 毫米渐变到 0.3 毫米,模拟羚羊的绒毛;鞋头珠用 0.5 毫米的双色珠子,一半是加拿大国旗红,一半是加纳国旗黄,象征两国儿童的友谊。三个月后,首批 100 双 “加非友谊迷你鞋” 完成,每双鞋的鞋底都绣着两个孩子的名字,一个来自加拿大,一个来自加纳,成为跨文化交流的珍贵见证。
尼泊尔 “迷你鞋非遗社团” 的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在卓玛的带领下,启动了 “喜马拉雅西季迷你鞋” 项目。针对喜马拉雅的春、夏、秋、冬西季,设计西双不同主题的迷你鞋:春季迷你鞋绣满山桃花,用粉色丝线绣花瓣,针距 0.15 毫米,鞋头珠用 0.3 毫米的粉水晶珠;夏季迷你鞋绣高山湖泊,用蓝色丝线绣水波纹,针脚 0.2 毫米,鞋头珠用 0.4 毫米的海蓝宝石珠;秋季迷你鞋绣金黄的柏树林,用黄色丝线绣树干,针距 0.25 毫米,鞋头珠用 0.35 毫米的黄水晶珠;冬季迷你鞋绣皑皑雪山,用白色丝线绣雪花,针脚 0.1 毫米,鞋头珠用 0.5 毫米的白水晶珠。
孩子们还在每双鞋的鞋底绣上对应季节的气温范围和特色动物脚印,比如冬季鞋底绣着 “-15℃至 5℃,雪豹脚印”,用 0.1 毫米的银线绣制,精致又实用。林溪收到孩子们的作品后,联系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 “喜马拉雅西季迷你鞋” 的图片和故事刊登在杂志上,不少读者看到后,纷纷表示要去喜马拉雅感受西季之美,同时关注当地的生态保护。
无敌绣花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无敌绣花鞋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XBZ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