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接手 “苏绣非遗体验馆” 的第三年,乌镇的旅游热度再创新高。每天来体验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首播间的粉丝也突破了百万,手工绣制的 “云纹荷包”“绣花鞋书签” 常常一上架就售罄。可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大的商业化压力。
这天下午,一个穿着西装、提着公文包的男人找上门,自称是某文旅公司的项目总监张总。他坐在体验馆的茶桌旁,推过来一份合作方案:“林馆长,我们想投资扩建体验馆,再开发一条‘绣花鞋主题商业街’,卖预制的绣品、网红小吃,保证一年能给你带来上千万的收益。”
林溪拿起方案,看到 “机器批量生产绣品”“打造绣花鞋 IP 玩偶” 等字眼,眉头渐渐皱起:“张总,苏绣的核心是手工技艺,批量生产的绣品没有灵魂;而且‘无敌绣花鞋’的故事讲的是正义与匠心,不是用来做网红噱头的。”
张总却不以为意,手指敲了敲方案:“现在的游客就吃这一套!你看隔壁古镇,靠网红打卡点火了多少家店?再守着‘手工’那套,迟早被淘汰。” 他见林溪不为所动,又加了筹码,“只要你同意,我们还能把‘无敌绣花鞋’的故事改编成网剧,到时候体验馆的名气只会更大。”
林溪没有立刻答应,只说要考虑几天。送走张总后,她走到展柜前,看着里面的绣花鞋。鞋头的红珠历经岁月,依旧温润,仿佛在无声地提醒她 —— 当年沈青黛坚守的,从来不是名利,而是技艺背后的初心。
可没过多久,麻烦就找上门了。因为拒绝批量生产,体验馆的绣品供货越来越紧张,有游客在网上抱怨 “来了三次都没买到荷包”;几个年轻学徒也私下议论,说跟着林溪 “赚不到钱”,有两个人甚至递交了辞职申请,想去张总的公司做 “IP 运营”。
林溪愁得睡不着觉,她翻出沈青黛留下的绣谱,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是沈青黛晚年写的:“绣品有价,匠心无价;故事有形,精神无形。” 看着这句话,林溪突然有了主意。
第二天,她在体验馆里开辟了一个 “绣坊课堂”,每天限量招收 10 名游客,由学徒们手把手教大家绣简单的云纹图案。她还在首播间里发起了 “我的绣花鞋故事” 征集活动,邀请网友分享自己身边 “坚守与正义” 的小事。
没想到,“绣坊课堂” 大受欢迎。有带着孩子来的家长,说 “让孩子体验手工,比买玩具更有意义”;有年轻情侣,把共同绣的小荷包当成定情信物。首播间的征集也收到了上千条留言,有人分享爷爷抗战时保护村民的故事,有人说自己坚持在山区支教的经历。
更意外的是,之前辞职的两个学徒又回来了。其中一个红着脸说:“林姐,张总的公司根本不重视苏绣,只是把‘绣花鞋’当赚钱的幌子,我还是想跟着你学真本事。”
张总得知后,又来找过林溪一次,见她态度坚决,只好悻悻离开。临走前,他看着体验馆里热闹的场景,忍不住问:“你明明能赚更多钱,为什么偏要走最难的路?”
林溪指着展柜里的绣花鞋,笑着说:“因为这双鞋告诉我们,真正能长久的,不是一时的热度,而是藏在技艺里的真诚,藏在故事里的精神。就像当年它护着乌镇人一样,现在我们也要护着它的初心。”
这年冬天,体验馆接到了一个特别的订单 —— 一对即将结婚的新人,想让林溪用苏绣做一双 “无敌绣花鞋” 样式的婚鞋,鞋面绣上他们的爱情故事:男孩在抗洪救灾时救了女孩,后来两人一起投身公益,帮助了很多人。
林溪带着学徒们,花了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婚鞋。婚礼当天,新人穿着这双绣满温暖故事的婚鞋,在亲友面前讲述了他们的经历,还特意提到了 “无敌绣花鞋” 的传说。现场有人感动地说:“原来传统不是老古董,它能跟着我们的故事一起,变得越来越鲜活。”
如今,林溪依旧每天守在体验馆里。她会教游客绣云纹,会在首播间里讲 “无敌绣花鞋” 的新故事,还会带着学徒们去学校、社区做苏绣公益讲座。展柜里的绣花鞋,见证着来来往往的人,也见证着这份传承在新时代的延续 —— 它不再只是一双藏在密室里的传奇之鞋,而是变成了无数人心中 “坚守初心、传递温暖” 的象征。
就像沈青黛当年说的那样,“无敌” 从来不是一双鞋的力量,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用善良与匠心,把这份精神一首传下去的勇气
作者“山东逗哥”推荐阅读《无敌绣花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BZ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