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风”系统如同受伤的野兽,舔舐伤口,收敛爪牙,潜入更深的黑暗。苏晚晴摒弃了之前因连番“胜利”而产生的些许急躁,回归到“琴师”教导她的那种近乎冷酷的耐心与缜密。她不再轻易相信任何首接呈现在眼前的“证据”,而是像考古学家一样,仔细清理覆盖在真相之上的层层浮土。
第一铲,挖向“金石”之谜。
张世铭濒死前提到的“金石”,绝非无的放矢。苏晚晴再次拿出那枚“金石盟”印章,在放大镜下反复观察。除了表面的徽记和“金石盟”三字,印章的侧面和底部似乎也有些不自然的磨损痕迹,像是被什么东西反复摩擦过。她尝试用极细的软铅拓印,发现底部在特定角度下,拓印出的纹理中,隐约可见几个绝非天然石纹的、极其规整的微小凹点!
这像是……盲文?!或者是某种更古老的、她不认识的密码符号!
张世铭不仅是将军、文人,他早年因伤一度视力严重受损,曾学习过盲文!他将信息刻在印章底部,用磨损来掩盖!这才是他留下的、连陶老板(无论其是真是假)都可能不知道的、真正的个人后手!
第二铲,挖向“蒙面悍匪”。
对这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信风”能动用的资源有限。但“泥瓦匠”凭借对其行动风格的记忆,以及事后对那辆被遗弃的“邮政卡车”的隐秘勘查,发现了一些极其细微的线索:车上找到的并非上海本地常见的烟蒂,而是某种来自北方的、特定品牌的烟丝;悍匪使用的冲锋枪型号虽然常见,但其某个改装部件的手法,却与己知的国民党特务系统、青帮乃至一般土匪都略有不同,带着点……江湖绿林的味道,却又异常专业。
这伙人,不是官方背景,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外来的印记。他们抢夺B-18,目标明确,行动果断,事后又能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是谁?是某个地方军阀的秘密力量?还是与共产党有联系的、另一条战线上的同志?亦或是……来自海外的某种势力?
第三铲,也是最为凶险的一铲,挖向“墨香斋”和陶老板。
苏晚晴没有打草惊蛇,而是采用了最古老也最有效的方法——长期、隐蔽、多点的监视。不仅仅监视店铺,还通过极其迂回的方式,调查陶老板宣称的“老家”背景。反馈回来的信息令人困惑:陶老板老家确有其人,经历大致吻合,但邻居回忆,这位“陶老板”近些年回乡,气质神态似乎与早年有些微妙的差异,只是当时并未在意。
与此同时,对那个伪装成“远房侄子”的代号“千面”的特务的监视发现,他并非单纯看店,他似乎在……等待什么?或者说,在“保养”这个据点?他偶尔会接待一些看似普通的客人,但经过交叉比对,这些客人或多或少都与一些背景复杂、游离于各方势力之间的“中间人”有联系。
“墨香斋”不像是一个单纯的情报传递点,更像是一个……“交易所”或者“联络站”,一个被多方默许存在的灰色信息枢纽!陶老板,无论真假,其角色可能比单纯的“金石盟”守护者或特务棋子都要复杂!
真相的碎片如同万花筒中的彩片,每一次转动都呈现出不同的图案,没有唯一的真相,只有错综复杂的可能性。
就在苏晚晴于迷雾中艰难跋涉时,一个她意想不到的人物,通过一个绝对意外且无法追踪的渠道,给她送来了一封密信。
信是“老兵”老魏送来的!那个在擦鞋摊留下“夜枭”线索后便消失的老人!
信的内容极其简短,是用一种他们之间都未曾使用过的密码写的,破译后只有两句话:
“金石非石,乃人心之固,亦枷锁。彼岸无花,唯暗流之争,皆棋子。慎之,慎之。”
“金石非石,乃人心之固,亦枷锁”——暗示“金石盟”乃至他们执着追寻的“证据”、“秘密”,本身可能就是一种束缚思维的枷锁?
“彼岸无花,唯暗流之争,皆棋子”——“彼岸花”计划或许根本不存在最终形态,它本身就是各方势力暗流争斗的产物,而卷入其中的所有人,包括他们自己,都可能只是更大棋局上的棋子!
老魏的警告,与张世铭的呓语、与苏晚晴自己的推断,惊人地吻合!他似乎知道苏晚晴正在经历的困惑,并在最关键的时刻,点出了问题的核心——不要执着于寻找所谓的“终极秘密”,要看清楚驱动这一切的“势”与“人”!
“假到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苏晚晴豁然开朗。她之前的思维,始终被困在“寻找确凿证据扳倒敌人”的框架里。但毛人凤、赵秉承乃至那个可能存在的“陶老板”,他们生存和争斗的核心,并非基于“真相”,而是基于“利益”、“权力”和“生存”!他们可以伪造证据,可以牺牲棋子,可以随时变换立场和面具!
那么,“信风”系统,是否也应该跳出这个框架?
她不再执着于立刻找到“夜枭”的罪证或“彼岸花”的名单。她开始重新审视所有信息,重点关注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异常”和“联系”:
· “灰隼”被隔离的德国教会医院,其背景与某个在国际上持中立态度、但与国民党内某些派系有密切资金往来的财团有关。
· “秃鹫”被关押的地点,恰好是某个与毛人凤有宿怨的军头所控制的区域。
· 蒙面悍匪使用的北方烟丝,其产地范围,与某个正在战场上与解放军对峙、但也与蒋介石中央系若即若离的国民党地方兵团的活动区域重叠。
· “墨香斋”接触的“中间人”中,有人同时与日本投降后滞留的某些势力、以及美国的情报机构有若隐若现的联系……
一条若隐若现的线开始浮现:上海滩这潭浑水之下,涌动的不仅仅是国共之间的生死较量,还掺杂了国民党内部的派系倾轧、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国际势力的暗中角力、甚至可能还有战时遗留的残渣余孽!
毛人凤的“彼岸花”,或许根本不是一个具体的潜伏计划,而是一个用以平衡、制衡、利用乃至勒索这些错综复杂势力的框架和工具! “夜枭”小组,可能只是这个框架下比较锋利的一把刀而己。张世铭接触到的,可能只是这个巨大冰山浮出水面的微不足道的一角,所以他才会感到恐惧和迷茫,说出“镜花水月”!
想通了这一点,苏晚晴忽然觉得眼前的迷雾散开了许多。敌人并非铁板一块,他们的联盟脆弱而充满算计。真正的突破口,或许不在于找到一份能定罪的文件,而在于……巧妙地撬动他们内部固有的矛盾!
一个全新的、更加宏观也更加凶险的计划,在她心中酝酿。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情报的守护者和传递者,她要尝试成为一个……局面的推动者。
她要将“灰隼”被“保护性”隔离的消息,通过特定渠道,“泄露”给与毛人凤有隙的那个军头系统。
她要将“秃鹫”关押地点的微妙性,暗示给对毛人凤不满的监察系统官员。
她甚至考虑,是否可以利用那伙身份不明的“蒙面悍匪”,或者通过“墨香斋”这个灰色渠道,释放一些经过精心设计的、关于“彼岸花”真正目标的、半真半假的信息,去搅动更深层的暗流……
这是一场走钢丝般的冒险,是在无数个真假难辨的漩涡中寻找借力点,稍有不慎,便会被各方势力碾碎。
但苏晚晴的眼神却异常明亮。她想起了向警予,想起了“琴师”,想起了无数牺牲的同志。他们所追求的信仰,不正是要打破这旧世界的一切枷锁和迷局吗?眼前的复杂与诡异,恰恰证明了旧势力内部的腐朽与脆弱。
“既然真假难辨,那我们就让这水,变得更浑一些吧。”她轻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信风”系统,这台精密的潜伏机器,开始按照新的指令,向那些看似坚固的壁垒缝隙中,注入微不可查、却可能引发链式反应的“催化剂”。
无声的烽火,在这一刻,燃烧得更加诡异,也更加接近那历史周期律的核心——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与争斗。而真正的猎手,将善于在这利益的迷宫中,为自己信仰的曙光,开辟道路。
这不再是简单的“打脸”,而是一场旨在颠覆整个棋盘的、更高级别的智力与意志的较量。好戏,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XC9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