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城老街的晨光像被泡软的棉花,轻轻落在青石板路上。叶挽星走到东口时,远远就看见王婶的针线铺——蓝布门帘上绣着朵淡紫色的牵牛花,风一吹,门帘晃悠着,把里面“嗡嗡”的穿线声送出来,混着皂角的清香味,一下勾回她小时候的记忆。
“王婶,您忙着呢?”叶挽星掀开门帘进去,话音刚落,就见王婶从堆满线团的货架后探出头,手里还捏着根亮闪闪的银针,针尾拴着段水绿色的线。
“哎哟,是挽星啊!”王婶放下针线迎过来,拉着她的手上下打量,“好些年没见,模样没变,就是长开了,更精神了。快坐,我给你泡杯菊花茶,还是你小时候爱喝的那种。”
叶挽星在靠墙的小竹椅上坐下,目光扫过货架——五颜六色的线团堆得像小山,红的似樱桃,粉的像桃花,还有深棕色的线,像极了陈爷爷店里桃木的颜色。货架最上层摆着几个绣好的荷包,针脚细密得能看清花瓣的纹路,她伸手拿起一个,指尖触到柔软的布料,心里满是亲切。
“王婶,我这次来,是想跟您求个帮衬。”叶挽星把苏晓棠画的木牌设计图递过去,“我和明宇、晓棠开了家小工作室,做些带云城味儿的文创木牌,想给木牌配点刺绣挂绳,您看您这儿能做不?”
王婶接过设计图,戴上老花镜仔细看,手指轻轻在图纸上划过:“这画得真好啊!老槐树、古桥,都是咱云城的样子。挂绳我能做,你想绣啥图案、用啥颜色,跟我说就行,保准绣得跟图纸上一模一样。”
她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个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各种刺绣样品:有绣着小雀儿的手帕,有缀着缠枝纹的挂坠,还有条青灰色的绳上绣着细巧的竹叶,叶脉清晰得像刚长出来的。“你看这条,用的是劈丝绣,线劈得比头发还细,绣出来的花纹软乎乎的,配木牌正合适。”
叶挽星看着那条竹叶挂绳,眼睛亮了:“王婶,就按这个针法!木牌上画了老槐树,咱们就用深棕色线绣树干,嫩绿色线绣叶子,再绣个小红灯笼挂在枝桠上,肯定好看。古桥的话,用浅灰色线绣桥身,白色线勾栏杆的纹路,您觉得咋样?”
“好主意!”王婶拍着大腿笑,“红灯笼亮眼,配着木牌的颜色,准能吸引年轻人。我这就给你找线,咱们先试绣一条,你看看效果。”说着,她从货架上抽出几轴线,麻利地穿好针,指尖翻飞着,不一会儿,针尖下就冒出一小片嫩绿色的槐树叶。
两人聊着天,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王婶非要留叶挽星吃饭,转身进里屋忙活了一会儿,端出一碗热腾腾的阳春面——面条卧着个金黄的荷包蛋,撒着翠绿的葱花,香味儿一下飘满了小铺子。“快吃,这是你小时候最爱吃的,你爸以前总说,你能捧着碗吃两大碗,还把汤喝得干干净净。”
叶挽星拿起筷子,挑起一筷子面条,温热的汤汁裹着面滑进嘴里,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她一边吃,一边跟王婶说工作室的事:“我们想把云城的好东西都融进文创里,除了木牌和挂绳,以后还想找编竹篮的师傅合作,让更多人知道咱老街的手艺。”
王婶点点头,给她夹了块荷包蛋:“这想法好!现在年轻人就喜欢有念想的东西,咱老街的手艺,就得这么传下去。你放心,挂绳的事包在我身上,保证不耽误你们工作室开张。”
吃完饭,叶挽星跟王婶敲定了取货时间,又选了几种颜色的线,才起身告辞。王婶送她到门口,还塞给她一个绣着小松鼠的钥匙扣:“这个给你,算咱们合作的小念想。以后遇到啥难处,随时来跟我说。”
叶挽星握着钥匙扣,心里暖烘烘的。走在回小院的路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钥匙扣的彩线上,闪着细碎的光。她想起小院里正在打磨木牌的叶明宇,还有趴在桌上画设计图的苏晓棠,突然觉得,“云城拾光”不只是一家工作室,更像一个装满暖意的小窝,把老街的手艺、邻里的温情,都一点点攒了起来。
快到小院时,叶挽星加快了脚步——她要赶紧把王婶答应做挂绳的好消息告诉明宇和晓棠,还要跟他们一起,把刚选的彩线跟桃木比一比,看看哪种颜色最配那即将成型的木牌。
(http://www.220book.com/book/XCS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