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桂花香气还萦绕在老巷的青砖黛瓦间,苏晚的手机突然响起,屏幕上跳动着山田先生的名字。接通后,老人激动的声音穿透听筒:“苏小姐,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日本非遗博览会组委会正式向老巷发出邀请,希望你们带着樱艾文创系列和传统手艺,参加下个月在京都举办的展会!”
这个消息像一阵春风,瞬间吹遍了整个老巷。手艺人聚在院子里,脸上满是惊喜与忐忑。王木匠着手里的竹编工具,感慨道:“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还能去日本展示咱们的老手艺!”陈阿姨则忙着整理刺绣样品,笑着说:“得把最精致的双面绣带去,让日本朋友看看咱们的针脚功夫。”
苏晚和陆承宇立刻着手筹备。他们筛选了樱艾文创系列的核心产品,从竹编礼盒、刺绣手帕到香氛香囊,每一件都经过反复检查;同时准备了传统手艺展示的工具——王木匠的楠竹材料、陈阿姨的绣线绣绷、李婶的青团模具,甚至带上了老巷特有的艾草干花。
出发前一晚,外婆特意给每个人准备了平安符,又煮了一锅艾草茶,叮嘱道:“出去代表的是老巷,是中国的手艺,既要展示本事,也要待人温和,让人家感受到咱们的诚意。”念念拉着苏晚的衣角,小声说:“妈妈,我也要去给大家帮忙,把艾草香带到日本去。”
抵达京都时,秋意正浓。展会现场早己布置妥当,老巷的展位被安排在中式风格的庭院里,竹编屏风环绕,墙上挂着樱艾合作的照片和端午活动的影像,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艾草香与樱花香,与周围的日式庭院景致相得益彰。
开展第一天,老巷的展位就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山田先生和渡边先生亲自前来帮忙引荐,美咲更是带着朋友们早早到场。王木匠现场演示竹编技艺,纤细的楠竹条在他手中灵活穿梭,不一会儿就编出一个小巧的樱艾纹挂件,引得围观者阵阵赞叹。一位日本老奶奶驻足良久,用生硬的中文说:“这个手艺,和我们的竹细工很像,但又有不一样的韵味,太神奇了。”
陈阿姨的刺绣展示区同样热闹。她拿起针线,在素色绸缎上勾勒出樱花与艾草缠绕的纹样,针脚细密,色彩柔和。几位日本绣娘围上来,认真观察她的针法,还主动交流起刺绣技巧。陈阿姨耐心讲解着双面绣的要领,时不时拿起对方的作品点评,语言不通就靠手势和翻译辅助,却丝毫没有影响彼此的交流。
苏晚和陆承宇则忙着向参观者介绍樱艾文创系列。当有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看到两国手艺人合作的故事和工艺制作过程时,纷纷露出赞许的目光。一位年轻的日本姑娘买下香囊后,兴奋地说:“不仅香味好闻,还能了解中日文化,这样的文创太有意义了!”
展会期间,还发生了一段温暖的小插曲。一位名叫松本的日本手艺人,专门带着自己制作的樱花木梳来到展位,希望能与老巷合作。“我被你们的匠心和温情打动了,”松本先生说,“樱花与艾草的合作很美妙,我想把日本的木作工艺与中国的刺绣、竹编结合,开发新的文创产品。”苏晚立刻与他约定,展会结束后深入探讨合作细节。
展会最后一天,组委会为老巷颁发了“最佳文化交流奖”。领奖时,苏晚握着奖杯说:“非遗没有国界,它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老巷的手艺能在这里被认可,离不开中日两国手艺人的真诚合作。未来,我们希望能搭建更多交流的桥梁,让传统文化在互鉴中绽放更美的光彩。”
离开京都前,美咲带着大家参观了当地的非遗工坊,老巷的手艺人与日本同行们深入交流,交换技艺心得。王木匠学会了日式竹编的染色技巧,陈阿姨则借鉴了日本刺绣的配色理念,李婶还向当地糕点师傅请教了樱花糕的改良方法。
返程的飞机上,王木匠看着手里的竹编挂件,笑着说:“这次日本之行,不仅是展示手艺,更是学到了很多。文化交流就像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越走越远。”苏晚望着窗外的云层,心中充满了期待:“接下来,我们可以着手筹备中秋主题的跨界文创了,把这次学到的东西融入进去,让老巷的匠心与温情,传递给更多人。”
陆承宇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坚定:“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不会忘记初心。坚守手艺,传递温情,这就是老巷最美的传承。”
飞机穿越云层,朝着家的方向飞去。老巷的艾草香与京都的樱花香交织在一起,伴随着手艺人的初心与梦想,跨越山海,续写着文化交流与匠心传承的温暖故事。
作者“果果清香”推荐阅读《甲方竟是我先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CX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