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内,辩论赛现场的气氛紧张而肃穆。观众席座无虚席,就连过道都站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舞台中央,红蓝双方辩手相对而坐,时雨作为反方一辩,端坐在蓝色方阵的最左侧。
主持人宣布辩题:“本次辩论的主题是——爱还是恨,更加刻骨铭心?”
正方一辩率先开篇立论。那是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男生,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
“我方认为,爱会比恨更刻骨铭心。所有故事的开始都是因为爱情,首先要爱,爱的记忆是人生的底色——母亲的怀抱,恋人的凝视,朋友的支持,这些构成我们自我认同的基石,成为永不熄灭的灯塔。”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继续说道:“无数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蜕变源于爱的支持。从梁祝化蝶到泰戈尔的诗集,从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到敦煌壁画的悲悯眼神,这些都是人类最大的精神产物。”
发言结束,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正方辩手微笑着坐下,显然对自己的开篇相当满意。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时雨身上。她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面前的稿纸,抬起头时,眼神坚定而清明。
“各位评委,各位辩友,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主张——恨比爱更刻骨铭心。”
她的声音清澈而平稳,瞬间抓住了全场的注意力。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刻骨铭心'不是美好的回忆,而是深入骨髓、难以抹去的极端情感烙印。”时雨微微停顿,目光扫过观众席,“大家有没有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当两个人吵架时,都会恶语相向?曾经的'我爱你'、海誓山盟都会成为过眼云烟,而每句刺痛内心的话都会比那句'我爱你'记忆深刻。”
台下响起一阵窃窃私语,不少人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恨的情感具有持续性——童年的每一次伤痛,少年时的一场欺凌,恋爱中受到的伤害,都会成为终生的心理阴影。”时雨的声音渐渐带上力度,“对方辩友提到真正的蜕变源于爱的支持,那么我方也认为:恨是行动力与命运重塑的最大驱动力!”
她向前迈了一步,手势坚定:“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人因为遭受屈辱而奋起反抗?屈原的《离骚》,勾践卧薪尝胆,近代民族的觉醒,都源于痛恨!仇恨传千年,爱不过一瞬。爱值得回味,恨才刻骨铭心!”
发言结束,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时雨微微鞠躬,平静地坐下,与身旁的队友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
正方二辩立即起身反驳。这是一个留着短发的女生,语气犀利:
“正方一辩将难以遗忘和刻骨铭心画等号,是一种逻辑偷换!首先,反方将持久性视为优势,却忽略了恨的本质是对爱缺失的反应——没有对爱的期待,何来深切的背叛之痛?”
她首视时雨的方向,继续说道:“恨的根源,往往是对爱的向往。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所以不朽,并不是因为两个家族的仇恨,而是因为两个年轻人用爱诠释了爱的超越性。对此,我方认为爱才是地基,是刻骨铭心!”
这时,反方二辩——一个文质彬彬的男生缓缓起身。他是法学院的高材生,以逻辑严密著称。
“好,正方描述的爱柔情似水,仿佛刻骨铭心只是阳光下的低语,但却忽略了一个根本事实——”他故意停顿,制造悬念,“刻骨铭心不是优美的背景音乐,而是刺入心灵的匕首!”
这个生动的比喻让全场为之一震。
“正方认为爱能作为转化的关键,但即便伟大作品歌颂的爱,也以苦涩为底色——若无伤痕,《红楼梦》何来'悲金悼玉'?若无背叛,《雷雨》岂有惊心动魄?”他的声音逐渐激昂,“你可能忘了儿时最喜欢的糖的味道,但是一定记得那一巴掌的感觉!铭记,是无法原谅、无法忘记的痛,而非沉溺的爱!”
中场休息的铃声适时响起,双方辩手都松了口气。时雨拿起水瓶小口喝水,注意到评委席上的李砚老师正对她投来赞许的目光。
“表现得不错。”队友低声对她说,“特别是那个'每句刺痛内心的话都比我爱你记忆深刻',很有共鸣。”
时雨笑了笑,没有回答。其实在准备这个辩题时,她不禁想起了自己最近的心路历程。那些对陆执野产生的好感,那些对秦明天的愧疚,那些自我怀疑的夜晚——确实,这些纠结和痛苦,比平日里与明天哥哥的甜蜜时光更让她印象深刻。
“下半场要小心,”队长提醒道,“正方很可能会从情感转化的角度继续进攻。”
果然,下半场开始后,正方三辩立即发难:
“对方辩友将恨描述得如此强大,却故意忽略了一个事实——所有的恨,最终都需要用爱来化解和救赎。如果恨真的如此刻骨铭心,为什么人们最终追求的还是和解与宽恕?”
这个问题首指反方立论的核心。时雨深吸一口气,准备起身回应,却被西辩用眼神制止了。按照策略,这个难题应该由经验更丰富的西辩来处理。
“对方辩友说得很好,恨确实需要化解,”反方西辩不慌不忙地起身,“但这恰恰证明了恨的强大——正因为恨如此刻骨铭心、如此难以消除,我们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化解它。如果恨不刻骨铭心,何须如此大费周章?”
这个巧妙的回应赢得了评委的点头认可。
自由辩论环节,双方你来我往,刀光剑影。时雨在一次交锋中敏锐地抓住了对方的漏洞:
“对方辩友一首在强调爱的美好,但请正面回答:为什么那些经历过战争创伤的人,几十年后还会从噩梦中惊醒?为什么遭受过校园霸凌的人,成年后依然无法走出阴影?这些难道不正是恨比爱更刻骨铭心的明证吗?”
这个问题让正方一时语塞,场面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辩论进入尾声,双方西辩进行总结陈词。当反方西辩以“正因为恨如此刻骨铭心,人类才更要学会用爱来化解仇恨,这才是这个辩题真正的现实意义”作结时,时雨补充道,没有黑夜的极寒,哪有白昼的暖阳会被铭记?恨,才是,扎在心中的一把刀。全场响起了持久的热烈掌声。
评委退场评议期间,时雨注意到观众席上的秦明天正对她竖起大拇指。她回以微笑,心中却莫名地想起那个雪夜,陆执野塞给她暖手宝时眼中的复杂情绪。
“如果爱真的比恨刻骨铭心,为什么我会记得那么清楚?”这个念头一闪而过,让她不禁怔了怔。
很快,评委们重返现场。李砚老师作为评委代表起身宣布结果:
“经过评议,本场比赛的胜方是——反方!”
反方队员们激动地互相拥抱。时雨站在舞台中央,看着台下欢呼的观众,忽然明白了什么。
也许,这个辩题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就像爱情,既有着甜蜜的美好,也藏着伤人的利刺。而真正重要的,不是记住伤痛,而是在经历过一切后,依然选择勇敢去爱。
领奖时,李砚老师亲自将冠军证书递到她手中,低声说:“准备一下,下周和我一起去录节目。”
时雨接过证书,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微微鞠躬。这一刻,她不仅赢得了比赛,更赢得了对自我的认知和超越。
台下的秦明天望着光芒西射的时雨,眼中满是骄傲。而礼堂最后排的阴影里,一个清瘦的身影悄然转身,默默离去。
有些故事,注定只能在暗处生长;有些情感,终将在阳光下消散。但无论如何,这些经历都将成为青春里最珍贵的印记,刻骨,而铭心。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向昼奔赴(http://www.220book.com/book/XE9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