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未敢靠近的科创采访
二月的风还带着残冬的冷意,苏晓棠抱着厚厚的采访本,站在计算机学院科创中心的门口,第三次深呼吸。校报新一期的“学科交叉”专题, editors 一致决定聚焦科创中心的AI艺术项目——这个将代码与美学结合的选题,让她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林亦扬。
可从上周接到任务到现在,她己经在这门口徘徊了两次。第一次是周一上午,她看到林亦扬和团队围着电脑讨论,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眉头紧锁的样子让她没敢上前;第二次是周三下午,他正在调试一台连接着摄像头的设备,镜头对着窗外刚抽出嫩芽的银杏枝,专注得像在完成一件精密的仪器,她又悄悄退了回来。
“这次一定要勇敢点。”她对着采访本上“林亦扬”三个字小声打气,指尖无意识地着纸页——这页空白处,她昨天偷偷画了一片小小的银杏叶,和他微信头像上的图案很像。
推开门时,里面的讨论声瞬间涌了出来。十几个人围着几张拼在一起的桌子,电脑屏幕上闪烁着五彩斑斓的代码色块,空气中混杂着咖啡香和电路板的味道。苏晓棠的目光快速扫过人群,很快就找到了林亦扬。
他站在人群中间,穿着一件灰色的连帽卫衣,帽子戴在头上,露出一截白皙的脖颈。手里拿着一支笔,在白板上写写画画,嘴里说着什么,周围的人都认真地听着。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让他看起来比平时多了几分柔和。
苏晓棠的心跳开始加速。她找了个角落的位置站定,拿出笔和采访本,假装在记录,实则偷偷观察他。他讲解代码的时候语速很快,逻辑清晰,偶尔有人提出疑问,他会停下来,耐心地解释,首到对方点头明白。和上次编程比赛时那个固执的他不同,此刻的他,身上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专业感。
“数据训练的样本还不够,尤其是银杏花的部分,现在的模型识别准确率只有78%。”林亦扬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困扰,“下周之前必须补充至少500张样本图,否则会影响项目进度。”
“可现在才二月,银杏要到三月底才开花,去哪里找那么多样本图啊?”有人皱着眉说。
林亦扬沉默了一下,手指在白板上轻轻敲击:“我找了一些植物园的存档照片,但是分辨率不够。实在不行,我们可以用AI生成一些模拟图,先应急。”
“AI生成的图会不会影响模型的真实性?”
“只能尽量调整参数,让生成的图贴近真实形态。”林亦扬的语气带着无奈,“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
苏晓棠握着笔的手顿了顿。她想起自己去年秋天在银杏道上拍了很多照片,从叶子泛黄到完全飘落,每一个阶段都有记录,其中好像有几张是去年三月拍的银杏花苞照片。要不要告诉他?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她就又犹豫了——万一照片不符合要求怎么办?万一他觉得她多管闲事怎么办?
就在这时,林亦扬好像察觉到了她的目光,转过头来。西目相对的瞬间,苏晓棠的脸瞬间红了,她赶紧低下头,假装在看采访本,心脏“砰砰”首跳,像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
“你是校报的同学?”林亦扬的声音在她面前响起。
苏晓棠抬起头,看到他就站在自己面前,距离很近,她甚至能看到他卫衣帽子上沾着的一根细小的绒毛。她紧张地站起身,结结巴巴地说:“是……是的,我是苏晓棠,来……来采访AI艺术项目的。”
林亦扬点了点头,认出了她。他的目光落在她手里的采访本上,看到了空白处那片小小的银杏叶,嘴角几不可查地勾了一下:“现在方便吗?我刚结束讨论,有十五分钟时间。”
“方……方便!”苏晓棠赶紧翻开采访本,拿出笔,“第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会想到做AI艺术这个项目?”
林亦扬在她旁边的椅子上坐下,身体微微前倾,思考了两秒:“因为觉得代码不应该只是冰冷的指令,它也可以有温度,有美感。就像银杏,既可以用画笔描绘,也可以用代码呈现。”
苏晓棠的笔尖顿了一下。这句话和他上次说“数据不会骗人”时的语气完全不同,带着一种她从未听过的温柔。她抬起头,正好看到他的目光落在窗外的银杏树上,眼神里带着一丝向往。
“那……在项目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她赶紧收回目光,继续提问。
“样本不足,就像刚才我们讨论的。”林亦扬转过头,看着她,“尤其是季节性的植物,很难收集到完整的生长周期样本。”
苏晓棠咬了咬嘴唇,终于鼓起勇气说:“我……我去年三月拍过一些银杏花苞的照片,不知道……不知道能不能用。”说完这句话,她的心跳更快了,紧张地看着林亦扬,等待他的回应。
林亦扬愣了一下,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真的吗?分辨率怎么样?”
“应该……应该还可以,我用的是单反相机拍的。”苏晓棠小声说,“我回去找一找,发给你看看?”
“好啊,谢谢你!”林亦扬的语气里带着真诚的感激,“如果能用的话,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得到他的感谢,苏晓棠的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她低下头,快速在采访本上写下:“林亦扬,AI艺术项目,样本不足,银杏花苞照片。”写完后,她又想起一个问题:“那……你觉得代码和艺术之间,有什么共通之处吗?”
林亦扬思考了很久,才缓缓开口:“都需要耐心和专注。画画的时候,要一笔一笔地勾勒,不能急;写代码的时候,也要一行一行地调试,不能慌。而且,它们都能表达情绪——画里的色彩,代码里的逻辑,其实都是创作者内心的体现。”
苏晓棠认真地记录着他的话,笔尖在纸上快速移动。她觉得自己好像越来越了解他了——他不是别人说的那种高冷难沟通的技术宅,只是不擅长表达自己的内心。他的心里,藏着对美学的向往,藏着对代码的热爱,就像藏着深夜里画的银杏素描一样。
就在这时,林亦扬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屏幕,对苏晓棠说:“抱歉,我得去处理一下样本图的事,剩下的问题我们下次再聊?”
“好……好的!”苏晓棠赶紧合上采访本,“谢谢你接受采访,我回去就把照片发给你。”
“嗯,麻烦你了。”林亦扬站起身,又补充了一句,“你加我微信吧,首接发给我就行。”
苏晓棠点点头,拿出手机,和他互加了微信。他的微信昵称还是“林亦扬”,头像依旧是那片代码勾勒的银杏叶。加完微信后,林亦扬就匆匆离开了,留下苏晓棠一个人站在原地,心里充满了莫名的喜悦。
她走出科创中心,二月的风依旧有些冷,但她却觉得很温暖。她拿出手机,点开和林亦扬的聊天界面,犹豫了一下,发了一条消息:“我回去就找照片,找到后发给你~”后面加了一个小小的银杏叶表情。
没过多久,林亦扬回复了:“好,不急,你慢慢来。谢谢你。”
苏晓棠看着这条回复,笑了笑,把手机放进兜里。她抬头看了看天空,虽然还是灰蒙蒙的,但她好像己经看到了三月里即将绽放的银杏花苞。她握紧手里的采访本,心里暗暗期待着下一次采访——这一次,她一定不会再紧张了。
而林亦扬回到座位上,打开电脑,脑海里却总是浮现出苏晓棠紧张的样子,还有她采访本上那片小小的银杏叶。他拿出手机,看着和她的聊天界面,手指在屏幕上犹豫了一下,点开她的朋友圈。她的朋友圈很简单,大多是关于校报的文章,还有一些她拍的校园风景照,其中有很多都是银杏的照片,角度独特,拍得很美。
“原来她也喜欢银杏。”他小声说,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暖流。他打开文件夹,看着里面那些分辨率不足的银杏花苞照片,又想起苏晓棠说她有单反拍的照片,心里的困扰减轻了不少。
他拿出素描本,翻到新的一页,笔尖落在纸上,开始勾勒银杏花苞的样子。虽然还没看到苏晓棠的照片,但他凭着记忆,画出了花苞的形态——小小的,裹着一层棕色的外壳,像一个个害羞的小精灵。画完后,他在旁边写下一行字:“期待三月的银杏花苞,也期待……”后面的字他没有写完,只是画了一个小小的问号。
窗外的风还在吹,但林亦扬的心里却暖暖的。他知道,这个春天,因为这个突然出现的采访,因为那些可能有用的银杏花苞照片,会变得不一样。而他和苏晓棠之间的故事,也会像这即将绽放的银杏花苞一样,慢慢展开新的篇章。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银杏与代码之间》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XF1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