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胜的喜悦并未冲昏高俅的头脑,反而让他更加警惕。他深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对于一支刚刚找回信心的队伍,连续的胜利是巩固“上下同欲”之势的最好粘合剂,而任何一次挫折,都可能让脆弱的凝聚力再次瓦解。
接下来的赛程密集而艰苦,既有主场迎战风格相近的对手,也有需要长途跋涉的客场之旅。风云队这艘刚刚修复漏水处的小船,即将驶入一段风浪未歇的航道。
训练场上,高俅对“八仙过海”阵型的打磨愈发精细。他不再笼统地要求“流动”,而是开始针对不同对手的特点,进行微调。他将训练课变成了沙盘推演,借用林薇找来的对手比赛录像,结合石子与线条,为球员们剖析敌我。
“此队惯用右路强攻,其‘右先锋’便如金国拐子马,冲击力极强。”高俅在战术板前,将代表对方右边锋的棋子重重按下,“赵队长,你之重任,非独力硬抗。需如宋时刘锜将军顺昌御敌,以坚城挫其锐气。我令孙荣回撤协防,与你成犄角之势,断其马腿,再图反击。”
他又看向孙荣和其他前场球员:“彼之右路倾巢而出,其左肋必然空虚。我等反击,便如岳家军首捣黄龙,不走边路,专攻其肋部空当!传球需快,跑位需贼!”
他将复杂的战术意图,用这些球员们能够理解的历史战例包裹起来,使得每一次部署都像在讲述一个破敌的故事。球员们听得入神,眼神越来越亮,仿佛自己不再是业余联赛中挣扎的球员,而是即将出征、执行精密战术的古代精锐。
比赛中,高俅的临场调度开始显现威力。
主场对阵一支以身体对抗见长的球队,对方试图用粗暴的犯规打断风云队的传控节奏。赵猛几次被侵犯,火气渐起。高俅立刻走到场边,没有咆哮,只是朝着赵猛做了一个双手下压、深吸一口气的动作,随即又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赵猛看到手势,愣了片刻,狠狠吐掉嘴里的草屑,竟真的压下了火气,在下次防守中,用一个干净利落的卡位将球断下,引发主场一片喝彩。
客场征战,面对湿热天气和倾向主队的判罚,球队上半场一球落后,局面被动。中场休息时,高俅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大家的努力。他调整了阵型,将一名体能充沛的年轻中场换上场,叮嘱全队:“昔年范仲淹公戍边,不以一城一地得失为念,稳扎稳打,徐图缓进。下半场,我等不急于扳平,先扎紧篱笆,消耗其锐气,待其力竭,再伺机而动,一击致命!” 下半场,风云队严格执行战术,终于在第七十五分钟,由替补上场的中场球员抓住对方后卫体能下降的失误,远射扳平比分。拿到宝贵的一分。
这些精准的预判和灵活的调整,通过首播镜头和赛后报道,逐渐引起了外界的注意。一开始的“书法教练”、“学院派”的嘲讽声渐渐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绰号——“小诸葛”。媒体开始用“用兵如神”、“算无遗策”来形容他的临场指挥。
一篇名为《从“桃花源”到“风云际会”,“草根救星”高求的兵法足球》的报道,更是将这种关注推向了高潮。文章详细分析了他如何将历史智慧融入现代足球,如何妙手回春,将一支死气沉沉的垫底球队,打造成一支拥有独特气质、开始连续取分的顽强之师。
“他或许没有辉煌的职业球员履历,”文章最后写道,“但他带来了另一种可能——一种基于智慧、沉淀与人性洞察的足球哲学。在这个急功近利的足球环境中,高求和他的‘风云队’,正如同一股清流,逆流而上。”
随着球队在积分榜上悄然攀升,逃离了降级区,甚至看到了冲击更高排名的微弱曙光,更衣室内的氛围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派系的界限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基于场上位置的默契和共同奋斗的战友情谊。赵猛会主动加练孙荣的射门,孙荣也会在防守时不惜体力地回追。那种“上下同欲”的精神,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为了每一次拼抢、每一次传球、每一次相互提醒的具体行动。
高俅看着训练场上挥汗如雨的球员,看着战术板上越来越复杂的箭头和线路被他们在场上大致实现,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林薇的话,点燃死水的火星,己然成了燎原之势。
他拨通林薇的电话,背景音是纪录片剪辑机器的轻微嗡鸣。
“薇娘,‘小诸葛’之称,实不敢当。”他语气中带着一丝罕见的、如释重负的轻松,“不过是读史多些,懂得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粗浅道理。”
电话那头,林薇轻笑:“能让一支球队脱胎换骨,这可不是粗浅道理。你的‘兵法’,救活了这支队伍。”
“非我一人之功。”高俅望向窗外晴朗的天空,“是众人之心,己向我矣。”
他知道,淬火成钢的过程远未结束,但最艰难的那道坎,他们己经携手迈过。接下来,便是向着那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发起最后的冲击。
天啦!高俅来带国足了!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天啦!高俅来带国足了!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XFP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