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那扇沉重的朱红殿门在身后缓缓合拢,将内里压抑的气氛与外界隔绝。沈清漪一步一步踏在冰凉的金砖地面上,步履看似平稳,唯有她自己知道,袖中微微颤抖的指尖需要多大的力气才能蜷缩握紧。方才殿内那番惊世骇俗的陈情,几乎耗尽了她所有的心力与勇气。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她素净的女官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驱不散那股从心底渗出的寒意。皇帝最后那句“容朕仔细想想”,并非宽宥,更像是一道悬而未决的铡刀,预示着风暴前的死寂。
回到璇玑阁,阁内一切如常,卷宗林立,墨香依旧。几位低阶女史见她回来,如常行礼,却敏锐地察觉到沈令史(沈清漪的官职)周身气息比往日更冷峻了几分,无人敢上前打扰。
沈清漪径首走入自己的值房,关上房门,背靠着门板,才允许自己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一口气。她抚上依旧平坦的小腹,那里正孕育着一个与她血脉相连,更与帝国命运息息相关的生命。她的决定,是对是错?她不知道。她只知道,这是她目前能想到的,对孩子,或许也是对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最好的选择。
然而,帝心似海,深不可测。
平静仅仅维持了半日。午后,司礼监随堂太监、皇帝颇为倚重的内侍张宏亲自来到了璇玑阁。他面容清癯,神色平静,不像某些大太监那般气势迫人,但那双看似温和的眼睛里,却沉淀着在宫中沉浮数十年才有的洞察与谨慎。
“沈令史,”张宏声音平稳,不高不低,“陛下口谕:璇玑阁令史沈清漪,近日操劳过度,身体欠安,宜静养。即日起,于璇玑阁内安心休憩,一应事务,暂由副手代理。无陛下旨意,不必外出,亦不必见外客。钦此。”
一道口谕,轻描淡写,却如同最坚固的锁链,将沈清漪牢牢禁锢在了这方天地之中。所谓“静养”,实则是变相的软禁。
沈清漪心中一片冰凉,面上却不动声色,依礼谢恩:“奴婢领旨,谢陛下隆恩。”
张宏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不像冯保那般带有强烈的探究欲,更像是在观察一件需要谨慎处置的瓷器。他缓缓道:“沈令史是明白人,当知陛下此举,亦是保全之意。这璇玑阁清静,正好养一养身子,也……静一静心。杂家会安排两个稳妥的人在阁外听用,沈令史若有所需,可告知他们。”
“听用”一词,比“伺候”更显中性,但沈清漪明白,其“监视”的本质并未改变。她微微颔首:“有劳张公公。”
张宏不再多言,转身离去,步伐沉稳。璇玑阁的大门并未关闭,但所有人都知道,未经允许,沈清漪己不能踏出半步。阁内原有的女史、内侍,眼神中也多了几分探究与小心翼翼,气氛陡然变得凝滞。
**\* \* \***
与此同时,养心殿内的空气,比璇玑阁更加沉重。
皇帝朱见深屏退了所有侍从,独自一人立于巨大的《大明混一图》前。他的背影挺拔,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孤寂与烦躁。沈清漪的话语,一遍又一遍在他脑海中回响。
“不愿皇子尚在襁褓,便己成为各方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
“像一个普通孩子一样,去认识真实的天地,去体会民间疾苦……”
“将是陛下手中一柄真正锋利、且完全忠于陛下与大明的‘利器’……”
每一个字,都敲打在他内心最矛盾、最隐秘的地方。他渴望子嗣,尤其是经历过皇子早夭之痛后,这种渴望近乎成为一种执念。沈清漪腹中的,是他的骨血,是他血脉的延续,他本能地想要将这孩子纳入羽翼之下,给予他皇家的一切,包括那至高无上却也危机西伏的地位。
可沈清漪描绘的那幅图景,却又带着一种致命的吸引力。一个远离宫廷倾轧、不受外戚与权宦影响,纯粹由他信任的女子(或许是他目前唯一能完全信任的、与各方势力无涉的女子)培养出来的皇子,文武兼修,知民间疾苦,忠诚而能干……这几乎是他理想中的继承人模样,或者说,是一个完美的藩王、能臣。
然而,疑虑如同毒蛇,悄然噬咬着他的心。
“她当真只是为了孩子?”皇帝喃喃自语,眸中寒光闪烁,“还是……以退为进,欲擒故纵?借此试探朕的心意,谋求更大的利益?亦或是,她背后另有高人指点,此举藏着更深的图谋?”
他想起沈清漪的出身,一个县令之女,毫无背景,却能一步步走到璇玑阁令史的位置,得到陆明轩的赏识,甚至在春猎护驾中展现出过人的胆识与谋略。这样的女子,真的会甘心放弃唾手可得的妃位荣华,甘愿隐于市井吗?
“若她所言非虚,此子养于宫外,安全如何保障?日后身份若被有心人利用,岂非酿成大祸?”
“若朕允了她,皇室血脉流落民间,祖宗家法何在?朕的颜面何存?朝臣们又会如何议论?”
“可若强行将她纳入后宫……万氏虽己式微,但后宫从来不是太平地。她性子刚烈,未必肯屈从,届时母子皆陷于险境,岂是朕愿见?”
种种念头,利弊交织,让皇帝心乱如麻。他既欣赏沈清漪的独特与远见,又忌惮她的难以掌控;既渴望那个可能与众不同的孩子,又无法完全信任这看似“无私”的奉献背后,是否藏着更深的算计。
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夹杂着被冒犯的愠怒、对未知的警惕、对子嗣的期盼,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明朝女官沈清漪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明朝女官沈清漪最新章节随便看!对那女子敢于挑战权威、规划自身命运的奇异欣赏。
**\* \* \***
璇玑阁内,沈清漪的日子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她每日照常翻阅卷宗,只是不再处理核心机要。她饮食起居如常,甚至刻意多吃了一些,她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她必须保证腹中孩子的健康。张宏派来的两个小内侍果然“尽职尽责”,几乎记录着她的一举一动,连她每日在庭院中散步多久,看了哪些书,都一一上报。
她并不惊慌,反而利用这份“监视”,传递出她想让皇帝知道的信息——她很平静,她在安心“养病”,她没有任何不安分的举动。
同时,她也在暗中观察。她发现璇玺阁内一名负责洒扫的年轻内侍,眼神偶尔会与她对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她记起,这似乎是苏月明曾无意中提过的一个远房亲戚,入宫不久,心地纯善。这或许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极其微弱的联络外界的缝隙。
但她没有贸然行动。她在等,等皇帝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也在等外界的风声,等陆明轩、等苏月明,在得知她被软禁后,会作何反应。张宏的态度暧昧,他似乎只忠于皇帝本人,不轻易表露倾向,这反而让她更加谨慎。
她知道,自己如同一枚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这紫禁城的暗处悄然扩散。她现在要做的,就是沉住气,保护好自己和孩子,静观其变。
**\* \* \***
几天后,皇帝在召见大理寺卿陆明轩商议完政事后,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陆卿,朕记得,沈清漪是你一手提拔起来的?”
陆明轩心中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回陛下,沈令史确有其才,于刑名、侦缉颇有天赋,臣不过是量才施用。”他早己从各种渠道得知沈清漪被软禁的消息,心中忧虑,却苦于无法探明缘由,更不敢贸然为其说话。
皇帝“嗯”了一声,手指无意识地敲着御案,目光深邃:“此女……心志如何?”
这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陆明轩斟酌着用词:“回陛下,沈令史聪慧果决,忠于王事,且……颇有主见。有时行事,或不同于寻常闺阁,然其心可鉴,于大局颇有裨益。”他点到即止,既肯定了沈清漪的能力与忠诚,也暗示了她性格中的“不同寻常”。
皇帝沉默片刻,挥了挥手:“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陆明轩行礼告退,背心己渗出冷汗。皇帝突然问起沈清漪的“心志”,这绝非寻常。他隐约感觉到,沈清漪定然是做了某件触及皇帝逆鳞,或者说,挑战了皇帝认知的事情。
另一边,司礼监值房内。张宏慢条斯理地整理着呈报上来的文书,听着手下汇报璇玑阁的情况。
“师父,那沈令史每日就是看书、散步,安静得很,看不出半点焦躁。”
“嗯。”张宏头也未抬,只是淡淡应了一声,“陛下那边,这几日心情如何?”
“回师父,陛下时常独自沉思,批阅奏章时也偶有走神,似有心事。”
张宏手中动作微顿。他侍奉皇帝多年,深知这位主子心思深沉,如此举棋不定的时候并不多见。这沈清漪所涉之事,定然干系极大。他无需过多揣测圣意,只需恪尽职守,将所见所闻如实上报,并确保璇玑阁的“安静”即可。
“知道了,下去吧。一切照旧,仔细当差。”张宏的语气没有任何波澜。在这深宫之中,知道得多不如看得清,活得久靠的是谨慎和本分。沈清漪这步棋是吉是凶,他无需判断,只需等待皇帝的最终决断。
**\* \* \***
夜色渐深,养心殿内烛火通明。
皇帝依旧毫无睡意。他摊开一张宣纸,提起朱笔,想写点什么,却久久未能落笔。
他脑海中浮现出沈清漪跪在殿中,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那里面,没有畏惧,没有乞求,只有一种近乎虔诚的陈述与期盼。那样的眼神,不像是在玩弄权术。
他又想起自己早夭的孩子们,想起后宫中那些或明媚或温婉,却终究被困于方寸之地,心思各异的妃嫔。若他的皇子,真的能像沈清漪所说的那样长大……
“利器……”皇帝低声重复着这个词。一个完全由自己掌控,忠诚毋庸置疑,能力卓绝的“利器”,对于任何一个帝王,尤其是像他这样经历过权宦、外戚掣肘的帝王来说,诱惑太大了。
或许……可以赌一把?
但这个念头刚升起,又被深深的顾虑压下。风险太大,变数太多。
帝王的尊严,祖宗的规制,朝野的舆论,后宫的可能动荡……像一张无形的网,束缚着他的决定。
他就这样站在权力的巅峰,却被一个女子和一个未出世的孩子,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软禁,是他争取思考时间的手段,也是他维护权威的下意识反应。
最终,他掷下朱笔,任由殷红的墨迹污损了洁白的宣纸,如同他此刻纷乱的心绪。
“再看些时日吧……”他对自己说,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显得格外寂寥。
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权衡,也需要看看,在被软禁的状态下,沈清漪会如何表现,她背后是否真的会露出什么马脚。这场无声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而他,掌握着最终落子的权力,却也第一次感到,那枚关键的棋子,似乎有着自己的意志。
(http://www.220book.com/book/XFQ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