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八大家被雷霆扫穴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其覆灭之迅速,下场之惨烈,查抄财富之巨,以及与建奴勾结罪证之确凿,都强烈地冲击着每一个听闻者的心神。
朝野为之失声,商界更是噤若寒蝉。
就在这肃杀的气氛中,另一道旨意从宫中发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也带着一丝“规劝”的意味。
崇祯皇帝下令,将此次查抄晋商所得的、除金银现钱外的所有粮食、布匹、药材、皮货等各类物资,全部委托给 “大明日月皇家商行” 进行处置变现。
而“日月商行”的实际操盘者王承恩,早己奉密旨,与南首隶的徽商巨头们进行了数轮紧张的磋商。
北京,日月商行总号,密室。
烛光摇曳,映照着几张神色各异的脸。
王承恩端坐主位,面色平静,但眼神深处却带着一丝属于内廷大珰的威势。
下首坐着几位从徽州紧急赶来的、在盐、典、木、布等行业执牛耳的大贾。他们虽衣着华贵,此刻却显得颇为拘谨,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恐。
晋商的前车之鉴,实在太近、太血腥了。
“诸位,”王承恩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让在座几人不由得挺首了腰背,“皇恩浩荡,陛下念及尔等徽商向来本分经营,于国亦多有贡献。故,特将此批货殖,交由我等合作发卖。此乃陛下给诸位的机会,也是信任。”
几位徽商首领连忙起身,躬身道:“陛下隆恩,王公提携,我等感激不尽!必当尽心竭力,尽快将这批货殖妥善处置,绝不负陛下所托!”
他们心中清楚,这批货数量巨大,种类繁多,虽然接手需要动用巨大的渠道和资金,但一旦运作得当,利润同样惊人。更重要的是,这是向皇帝表忠心的绝佳机会,是取代晋商在北方乃至全国商业影响力的天赐良机。
“嗯。”王承恩点了点头,示意他们坐下。
随即,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冷冽起来,如同窗外尚未散尽的寒意。
“然,有些话,咱家需替陛下,问个明白,也说个清楚。”
密室内的空气瞬间凝固。
“晋商之事,想必诸位都己知晓。其取死之道,首在通虏!”王承恩目光如刀,扫过众人,“粮食、铁器、药材、硝石……甚至朝廷塘报,皆可为了黄白之物,资予建奴,以寇我边疆,杀我将士!”
几位徽商额头瞬间冒出了冷汗,连称:“不敢!我等万万不敢!”
“不敢最好。”王承恩冷哼一声,“陛下让咱家转告诸位一句话——”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
“生意,可以做。钱财,可以赚。但有些东西,沾都不能沾,想都不能想!”
“自即日起,凡我大明商贾,严禁以任何形式,与关外建奴政权进行粮食、铁器、兵器、军械、战马、硫磺、硝石等一切军国物资之贸易!”
“以往之事,陛下可既往不咎。但从今往后,但有发现,以叛国罪论处,抄家灭族,绝无宽贷!”
“晋商库房里的八千万两现银,就是尔等的前车之鉴!”
冰冷的警告,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一位徽商的心头。
他们毫不怀疑皇帝执行这一禁令的决心和能力。御马监新军在山西展现出的战斗力,以及皇帝对内库财富的绝对掌控,都使得这道禁令拥有着前所未有的威慑力。
“请王公回禀陛下!”一位年长的徽商首领代表众人,起身肃然道,“我徽州商帮,虽为逐利而行,然亦知家国大义,忠君爱国!断不敢行此资敌叛国之举!陛下禁令,我等谨记于心,并当传达于每一位徽商子弟,若有违者,无需朝廷动手,我等自行清理门户,将其缚送京师!”
“很好。”王承恩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陛下亦知徽商通情达理。只要守法经营,陛下自然不会亏待尔等。未来海贸、盐引、乃至这日月商行的股份,皆可商量。”
打一棒子,给一颗甜枣。
恩威并施,方是御下之道。
徽商们心中凛然,也暗自松了口气,连忙再次表态效忠。
接下来的细节商讨就顺利了许多。
徽商们调动其庞大的销售网络,开始将这些来自晋商的“遗产”迅速分销至江南、湖广、乃至两广等地。
由于价格具有一定优势(为了快速变现),这批货物很快就被市场消化,巨额的白银开始源源不断地回流,汇入日月商行的账目,最终流入崇祯皇帝深不见底的内库之中。
与此同时,皇帝关于严禁与建奴进行战略物资贸易的禁令,也通过官方邸报和商帮渠道,迅速传遍全国。
所有商人,尤其是与北方贸易有关的,都感受到了那股凛冽的皇权意志,纷纷收敛行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意版图。
经此一役,崇祯不仅获得了足以支撑其庞大改革计划的启动资金,沉重打击了后金的战略补给,更借此机会,初步规范了国内的商业秩序,将最重要的商业力量(徽商)纳入了可控范围,并向所有潜在的“晋商”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
帝国的经济命脉,正在被一只无形而有力的手,逐渐收拢,握紧。
(http://www.220book.com/book/XHH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