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化主持铸造出合格炮管的消息,如同一声春雷,在皇家军械局内引起了巨大反响。
然而,崇祯皇帝的旨意再次紧随而至,其内容与之前对燧发枪的要求如出一辙——不仅要能造出来,更要能快速、大批量地造出来!
旨意明确要求,参照“大明一式”燧发枪的流水线作业法,制定“大明一式野战炮”的规模化生产计划,并限期完成。
这个任务,落在了刚刚松了口气的孙元化,以及整个铸炮工坊的头上。
“流水线?铸炮?”一位负责模具制作的老工匠听闻后,下意识地摇头,“大人,这铸炮不同造铳,一炉铁水,一个模子,便是一门炮的胚子。如何能拆解?”
其他工匠也纷纷附和,脸上写满了疑虑。
在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里,铸炮是一门需要大师傅统筹全局、把握火候的“整体艺术”,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难以分割。
孙元化起初也有些茫然,但当他回想起陛下那句“关键不在人手多寡,而在方法对错”,以及燧发枪流水线带来的震撼性效率提升时,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陛下的智慧,非我等所能揣度。”孙元化对众工匠肃然道,“既然陛下认为可行,那我等唯一要做的,便是想方设法将其实现!”
他立刻召集所有骨干,将铸炮的完整流程,从头到尾,事无巨细地罗列出来:
制模:包括炮身外模的夯制、芯模的制作与定位。
熔炼:包括生铁、废钢的配比,焦炭的使用,炉温的控制。
浇铸:包括铁水引流、浇铸速度与量的控制。
冷却:包括覆盖保温、控制冷却速率。
清砂:包括拆除外模、清理芯模残留。
镗孔:利用水力镗床对炮膛进行精加工。
组装:包括炮耳、炮栓、准星照门的安装,以及炮架的制造与总装。
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以及最重要的——试射。
列表一出,孙元化自己都有些惊讶。
原来,铸炮这个过程,看似浑然一体,实则也能被拆分成如此多相对独立的环节!
“诸位请看!”孙元化指着列表,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制模,可否独立?熔炼,可否独立?浇铸、冷却、清砂、镗孔、组装、检验……这些步骤,难道不能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工位上完成吗?”
工匠们看着列表,开始交头接耳,脸上的怀疑渐渐被思索取代。
“好像……是这么个理儿?”
“制模的,就专门负责把模子做得又快又好?”
“镗孔的,就专门负责把炮膛镗得又光又首?”
“正是!”孙元化肯定道,“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化!”
他兴奋地补充:
“比如这制模,可以细分为:备料、夯制、烘烤!由不同的小组负责!”
“熔炼,可以细分为:配料、看火、出炉!甚至看火的,都可以只负责观测炉温,不管配料!”
“如此一来,每个工匠只需精通自己那一小块,效率岂能不增?”
思路一旦打开,便如同洪水决堤。
在孙元化的主持下,铸炮工坊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流水线化”改造。
原有的工棚被重新规划。
制模区:被划分为原料处理、模具夯制、阴干烘烤等多个子区域。工匠们使用统一规格的模板和工具,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杀手崇祯》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确保每个模具的尺寸和强度一致。
熔炼区:建立了严格的物料配比制度和炉温记录制度。专人负责配料,专人负责观测炉温,浇铸组则专注于引流和浇铸技巧。
冷却区:划定了专门的缓冷区域,制定了标准的保温覆盖流程和冷却时间表。
清砂与粗加工区:负责拆除模具、清理铸件毛刺,为镗孔做准备。
镗孔区:数台水力镗床同时开工,钻头规格统一,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工匠操作,确保每根炮管的膛线笔首、内壁光滑。
组装与检验区:负责最后的零部件安装、调试,并进行严格的外观、尺寸检查。最重要的试射场也设在附近,每门炮都必须经过实弹射击检验,合格后方能入库。
崇祯通过王承恩,持续关注着铸炮流水线的建设,并再次从内库拨付专款,用于定制专用的吊装工具、转运小车和大量标准化工具。
同时,他也密令洪承畴,从军官学院学员中抽调人手,进入铸炮工坊学习并监督生产流程与质量。
到了崇祯二年的三月,当春耕的绿意铺满皇庄田地时,“大明一式野战炮”的流水生产线,也初步搭建完成并开始试运行。
虽然初期因为磨合问题,废品率略高,生产效率也未达到理想状态。
但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
看到了一门门火炮,以远超从前的速度,从这条充满金属轰鸣与汗水的“流水”中,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与此同时,来自关外的情报,如同渐渐聚拢的乌云,开始不断传回。
锦衣卫和东厂的密探,以及毛文龙从东江镇派出的夜不收,都反馈回相似的信息:
后金汗皇太极,在经历了去年(崇祯元年)的内部整合后,似乎正在积极筹措粮草,调动兵马。
其兵锋所指,隐隐便是大明关内!
洪承畴将各方情报汇总分析后,得出了一个不容乐观的结论,并紧急密奏崇祯:
“陛下,建奴今岁秋高马肥之际,极有可能再次入关叩边!以其动向判断,目标恐非辽东一城一地,而是欲深入我京畿腹地,掳掠人口财货,以战养战!”
乾清宫内,崇祯看着这份密报,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
历史的惯性,果然还是来了。
他知道,原本历史上,崇祯二年底,皇太极确实率军绕道蒙古,第一次突破长城防线,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己巳之变”。
那一次,京城震动,天下哗然。
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他放下了洪承畴的密报,目光投向窗外。
那里,南海子大营的五万新军正在加紧操练。
皇庄军械局的流水线上,燧发枪和野战炮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被生产出来。
内库之中,堆积着从晋商那里抄没来的、足以支撑一场大战的巨额白银。
“皇太极……”
崇祯轻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没有恐惧,只有冰冷的战意。
“来吧。”
“朕,己非历史上的朱由检。”
“这崇祯二年的冬天,朕为你准备了一份……意想不到的厚礼。”
“就让你的第一次入关,成为你八旗精锐的……埋骨之地!”
帝国的机器,在崇祯的意志下,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全速运转起来。
战争的阴云,己然在天边聚集。
而大明,这一次,准备好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HH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