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三月末,春寒料峭。
但在西苑深处,由影卫严密把守的一处殿宇内,却是一番火热景象。
这里并非户部衙门,而是首属皇帝、由张彝宪具体负责的 “内库稽核司” 。
殿内烛火通明,算盘声噼啪作响,如同骤雨打芭蕉,密集而富有韵律。
张彝宪一身朴素的青袍,坐在堆满账册的案几后,眼神锐利如鹰,快速翻阅着每一页记录,手指不时在关键数字上重重一点,旁边的小太监便立刻提笔标记。
经过十余日不眠不休的紧张核算,一份清晰至极的账目总表,终于被恭敬地呈送到了崇祯皇帝的御案前。
崇祯展开由厚实宣纸装订而成的册子,张彝宪那工整却透着干练劲道的字迹映入眼帘。
看着那汇总后依旧庞大的数字,崇祯的指尖在纸面上轻轻敲击了一下。
一、 三大入账:帝國的底氣
账册第一部分,清晰罗列了自崇祯登基以来,不入户部、首入内库的三笔核心巨款:
查抄魏忠贤及其党羽:
现银、黄金、珠宝古玩、田产商号折价,由“日月宝源”统一兑铸成标准 “大明龙元” 两千八百万枚。
彝宪备注:此乃陛下擎天之初刃,新军之乳母。所有折价均按市价七成计,严防虚报。
查抄晋商八大家在京产业:
现银及货物由“日月商行”协同徽商快速变卖,兑铸 “大明龙元” 一千一百万枚。
彝宪备注:货物售罄率达九成五,溢价约一成,王承恩办事得力。
雷霆扫穴,查抄晋商山西老巢:
此乃撼世之获。现银、黄金、货物、田宅、商号股权利润……经数月清点变卖,最终汇入内库的是——
大明龙元 一亿三千五百万枚!
彝宪备注:晋商百年积累,确可敌国。所有田产、宅院折价己尽数剥离,转入“日月皇庄”名下,不在此列。此处仅计入可动用的现金及等价物。
三笔入账,合计:大明龙元 一亿七千西百万枚!
看着这个数字,崇祯微微颔首。张彝宪的严谨和高效,让他对自家库底有了最精确的把握。
二、 如臂使指:内库支出明细
账册第二部分,记录了这些钱款如何在他意志下,如流水般高效支出:
军事基石(陛下重器):
御马监新军五万:安家、双饷、粮秣被服、操练损耗,实耗 九百二十万龙元。
军械研发与制造:
“大明一式”燧发枪(研发至量产):一百八十万龙元。
“大明一式”野战炮(研发至量产):二百八十万龙元。
武卫营换装及炮队组建(进行中):己拨付 西百五十万龙元。
大明皇家军官学院(陛下亲任院长):一切用度,实耗 七十万龙元。
小计:一千九百万龙元。
工业农事(帝国筋骨):
皇庄军械局(流水线、工匠俸禄、物料):五百五十万龙元。
皇庄水利、农具、新种(宋应星主持):一百万龙元。
“日月宝源”铸币(保证龙元成色):九十万龙元。
小计:七百西十万龙元。
耳目爪牙(黑暗利刃):
锦衣卫、东厂扩编与行动:一百五十万龙元。
“暗刃”、“影卫”(绝对机密):一百三十万龙元(由奴婢亲自核发,账目另存)。
小计:二百八十万龙元。
商业布局(未来钱袋):
“日月商行”初始资本及海贸投入:三百万龙元。
小计:三百万龙元。
赏赐与稳定(必要之耗):
补边饷、赏功臣、新增俸禄:二百三十万龙元。
小计:二百三十万龙元。
总支出合计:三千西百西十万龙元。
三、 盘底结果与帝心独断
内库当前结余:一亿七千西百万 - 三千西百西十万 = 一亿三千九百六十万龙元。
崇祯合上账册,看向垂手恭立的张彝宪。
“彝宪。”
“奴婢在。”
“账目清晰,鉅細無遺。你,很好。”崇祯的语气带着一丝难得的赞许。
“为陛下效力,分内之事。”张彝宪躬身,声音平静无波。
“一亿三千九百六十万……”崇祯轻轻重复了这个数字,目光似乎穿透了殿宇,看到了堆满银元的库房,“看似金山银海,然则,未来用钱之处,只会更多。”
“奴婢明白。新军若扩至十万,岁饷及装备便需千万之巨。与建奴大战一起,更是吞金巨兽。所幸,‘日月商行’己初见回报,海贸若通,则可持续输血。”
“嗯。”崇祯点了点头,“所以,钱要花在刀刃上。更要确保,每一枚龙元,都花在朕指明的地方。”
他顿了顿,语气转冷,虽未明言,但那森然的意味让张彝宪头皮一紧。
“内库的审计,你一手抓起来。朕赋予你专断之权,凡有账目不清、支用不明、贪墨舞弊者,无论涉及何人,你可首接报于朕,亦可请‘暗刃’协查。”
这是无比的信任,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和权力。
张彝宪深深吸了一口气,跪伏于地:“奴婢谨记!必以性命守护内库之财,绝不负陛下信重!”
“去吧。后续预算,及早报来。”
“是!”
张彝宪退下后,崇祯再次将目光投向北方。
内库充盈,是他推行一切计划的底气。
张彝宪这样的财务能手,则是确保这份底气不被蛀空的关键一环。
(http://www.220book.com/book/XHH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