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月十五日,太和殿大朝会。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新任的部院大臣们气宇轩昂。
崇祯端坐龙椅,目光扫过满朝朱紫。
"今日朕有一事,要与诸位爱卿商议。"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自朕登基以来,推行新政,振兴工商。如今日月集团旗下各产业兴旺,商路畅通,太仓库日渐充盈。"
众臣纷纷点头,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然而崇祯话锋一转:
"然朕观历代兴衰,深知商税之重。如今商贾获利颇丰,却纳税甚少。长此以往,国库仍将空虚。"
这番话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新任户部尚书倪元璐率先出列:
"陛下明鉴。如今商税确实过低,臣建议重新制定税则,按利润三成征收。"
这个提议立即引发了激烈反应。
虽然高层官员都是崇祯亲信,但中下层官员中却响起了反对之声。
一位御史出列奏道:
"陛下,商税之事关系重大。若骤然加税,恐伤民力,动摇国本啊!"
另一位给事中也附和:
"商人虽富,然其经营也属不易。若税赋过重,恐致商路萧条。"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支持者认为商税改革势在必行,反对者则担心影响经济发展。
崇祯静静听着各方意见,心中早有计较。
待众人议论稍停,他缓缓开口:
"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商税改革确实需要慎重。"
他停顿片刻,继续说道:
"既然全面推行恐有阻力,不如先在北首隶试行。以三年为期,若行之有效,再推广全国。"
这个折中方案立即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首辅孙承宗出列支持:
"陛下圣明。北首隶乃京畿重地,在此试行最为妥当。"
次辅徐光启也表态:
"臣附议。可在北首隶设立'改革开放特区',试行新商税政策。"
反对的官员见皇帝己经让步,也不好再坚持。
于是,这项重要的改革就此定下。
退朝后,崇祯立即召集相关大臣商议细则。
乾清宫内,户部、工部、吏部要员齐聚。
倪元璐首先汇报:
"陛下,臣建议在北首隶试行'分级累进税制'。小商小贩税负从轻,大商巨贾税负从重。"
毕自严补充道:
"还可设立'创新奖励',对研制新工艺、开辟新市场的商贾给予税收优惠。"
工部徐光启提出:
"特区内的工坊,若采用新式机械,也可适当减税。"
孙元化关注军工:
"军工相关的产业,应当给予特殊政策。"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制定了详细的试行方案。
西月二十日,诏书正式颁布。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振兴经济,充实国库,特在北首隶设立改革开放特区,试行新商税制......"
诏书详细规定了税收标准、优惠政策、监管措施等。
消息传出,北首隶的商人们反应各异。
大商号普遍表示理解:
"纳税是商贾本分,只要税制公平,我们愿意支持。"
小商贩则欢欣鼓舞:
"新税制对我们很优惠,这是皇恩浩荡啊!"
但也有部分商人暗中不满:
"自古以来,商税都是三十税一,如今却要按利润交税,这还了得!"
不过,在朝廷的强力推行下,新税制还是顺利实施了。
五月,第一个征税期到来。
让所有人惊讶的是,北首隶的商税收入达到了往年的三倍。
"陛下,新税制大获成功!"
倪元璐兴奋地汇报:
"仅五月一个月,北首隶就征收商税二十万两。照这个趋势,全年可达二百西十万两!"
崇祯满意地点头:
"这说明商税改革是可行的。告诉北首隶的官员,要确保税负公平,不得苛扰百姓。"
"臣遵旨。"
消息传开,原本观望的其他省份也坐不住了。
江苏、浙江等地的官员纷纷上奏,请求在当地推行新税制。
看到改革成效显著,朝中原本反对的声音也渐渐消失。
甚至有不少官员主动研究起商税制度,提出改进建议。
这一切,都在崇祯的预料之中。
改革需要循序渐进,更需要用事实说话。
北首隶的成功,为新政的全面推行打开了局面。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折中的决定。
有时候,退一步不是为了妥协,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望着户部呈上的税收报表,崇祯知道,大明的财政状况将会越来越好。
而这些收入,将为他推行更多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http://www.220book.com/book/XHH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