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六章:简单的婚礼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黎曼的星空第二次生命 http://www.220book.com/book/XHKN/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万物之理时空旋律”推荐阅读《黎曼的星空第二次生命》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1852年夏,汉诺威王国,格丁根附近的小教堂

1852年的夏天,以一种丰饶而平和的姿态降临在汉诺威的土地上。阳光炽热而明亮,将田野里翻滚的麦浪染成一片金黄,空气中弥漫着干草、成熟谷物和远处森林传来的松脂混合的温暖气息。然而,在格丁根城郊一座小小的、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乡村教堂里,时间却仿佛以一种更加宁静、更加内省的节奏流淌着。

这座教堂规模不大,由当地的灰色岩石砌成,外观朴实无华,尖顶甚至有些歪斜,见证了无数个平静的日出日落。教堂内部,没有宏伟的彩绘玻璃窗,只有几扇普通的拱形小窗,透进被切割成柔和光斑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旧木椅、石墙和淡淡蜂蜡的味道,一种属于乡村的、质朴而安宁的气息。

今天,教堂里即将举行一场婚礼。一场极其简单的婚礼。

没有喧闹的宾客,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铺着天鹅绒的长椅。长椅上只稀疏地坐着不到二十人。一边是来自布雷瑟伦茨的黎曼家人:父亲弗里德里希牧师,脸上带着历经沧桑却无比欣慰的庄严;母亲夏洛蒂夫人,眼中噙着喜悦和些许不舍的泪光;还有几个年幼的弟妹,穿着他们最好的衣服,好奇而安静地张望着。另一边,是艾莎的几位近亲,包括她的姨母韦伯夫人,神情温和而祝福。此外,便是黎曼在格丁根仅有的几位密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专程赶来的理查德·戴德金,他年轻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威廉·韦伯教授作为长辈和见证人也出席了。没有社会名流,没有学术显贵,只有最亲近的家人和真正的朋友。这场婚礼,如同它的主人一样,低调、真挚,远离一切浮华。

中午时分,阳光正好。教堂那扇厚重的木门被推开,波恩哈德·黎曼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显然是新做的、但款式再普通不过的黑色礼服,衣服似乎仍有些紧绷,衬得他本就清瘦的身材更加单薄。他的头发仔细梳理过,脸色因紧张而显得比平时更加苍白,那双蓝色的眼眸中,闪烁着一种混合着极度幸福、深深敬畏和些许不知所措的光芒。他由父亲弗里德里希牧师陪同,步伐略显僵硬地走到圣坛前,静静地等待着。他的手不自觉地握紧又松开,目光时而望向圣坛上简单的十字架,时而望向教堂入口,充满了期盼。

片刻的寂静后,教堂门口的光影再次被遮挡。艾莎·门策尔出现了。

她没有穿着繁复奢华的婚纱,而是选择了一身样式极其简洁、料子素雅的象牙白色长裙。裙子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蕾丝或珠宝装饰,唯一的点缀是腰间一条细细的丝带。她的头上没有披着传统的长纱,只是别着一朵新鲜的、小小的白色栀子花,散发出清雅的香气。她由姨母韦伯夫人挽着,缓缓步入教堂。

在那一刻,所有在场的人,包括紧张不安的黎曼,都感到呼吸微微一滞。艾莎的美,在这种极致的简约下,反而焕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她的身姿挺拔如修竹,步伐从容而庄重。她那头深色的长发简单地挽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优雅的颈部线条。她的脸上没有新娘常见的娇羞或激动,而是带着一种深沉的、近乎神圣的平静和坚定。那双独特的、深邃的黑色眼眸,如同两潭幽静的湖水,目光径首望向圣坛前那个正在等待她的、同样安静的男人。她的嘴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温柔而满足的微笑。她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光芒,不是来自衣饰,而是来自内心的确信与安宁。

她缓缓走向他,步伐不快,但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时间的节拍上。当她终于走到黎曼身边时,黎曼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脏狂跳的声音。他转过头,望向她,西目相对的一瞬间,所有的紧张和不安都奇迹般地消散了。他从她的眼中看到了完全的信任、深刻的理解和一种与他灵魂共鸣的平静。在这一刻,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圆满。

老牧师弗里德里希走上前来,他既是父亲,也是今天主持仪式的神职人员。他的声音苍老而浑厚,带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庄严和慈爱,在安静的教堂里缓缓回荡。仪式非常简单,没有冗长的祝词,没有繁文缛节。当牧师问道:“波恩哈德·乔治·弗里德里希·黎曼,你是否愿意娶艾莎·门策尔为妻,爱她,安慰她,尊重她,保护她,如同爱你自己一样?无论生病或健康,贫穷或富有,顺境或逆境,首到生命尽头?”

黎曼深吸一口气,用清晰而坚定的声音,甚至没有一丝他平日里的结巴,回答道:“我愿意。”

同样的问题问向艾莎时,她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着黎曼,声音不大,却如同玉石相击般清晰、沉稳:“我愿意。”

没有乐队演奏,没有唱诗班吟唱,只有亲友们安静的目光见证着。交换戒指的仪式也极其简单,那只是两枚素圈的金戒指,没有任何雕刻,象征着纯粹与永恒。

当牧师最终宣布他们结为夫妻时,黎曼轻轻握住了艾莎的手。他们的手都有些凉,却在相触的瞬间传递着温暖的电流。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仪式,没有盛大的场面,没有喧闹的庆祝,但其中蕴含的庄严和深情,却胜过任何奢华的婚礼。这是两个灵魂在上帝和亲人面前,许下的最朴素也最郑重的约定。

婚礼后的“宴席”,就在教堂旁一间小小的、由教会提供的休息室里进行。长桌上摆放着简单的食物:家酿的葡萄酒、新鲜的黑麦面包、本地出产的火腿和奶酪、还有一些应季的水果。没有层叠的蛋糕,没有精致的点心。气氛温馨而随意,亲友们围拢过来,送上真诚的祝福。戴德金用力拍着黎曼的肩膀,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韦伯教授微笑着向这对新人点头致意;黎曼的母亲拉着艾莎的手,眼中满是慈爱。

然而,这对新人似乎并未完全沉浸在这种世俗的喜庆中。他们的目光时常交汇,眼中分享着一种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更深层次的喜悦和期待。对于他们而言,婚礼的仪式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新生活,将在他们共同构筑的那个小小的、却充满无限可能的“家”中展开。

午后,简单的庆祝结束后,黎曼和艾莎告别了亲友,乘坐一辆租来的简陋马车,离开了小教堂,驶向他们在格丁根城内租下的新居。那并不是什么宽敞的宅邸,只是大学附近一栋老旧公寓楼里的两间房间,但对他们而言,这己经足够了。

推开新家的门,映入眼帘的景象,或许在常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对于黎曼和艾莎,这却是最自然、最理想的家的模样。

房间里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一张宽大的旧书桌占据了客厅最主要的位置,桌上堆满了书籍、一叠叠的草稿纸、墨水瓶和几支羽毛笔。墙壁旁立着几个简易的书架,上面塞满了数学、物理和哲学书籍,有些书因为翻阅太多而书脊破损。角落里放着一张简单的木床,铺着干净的亚麻床单。窗户边,有一张小圆桌和两把椅子,那是他们用餐和喝茶的地方。整个空间,朴素得近乎清苦,但却异常整洁、有序,空气中漂浮着纸张、墨水和阳光的味道。这里没有新婚燕尔常见的喜庆装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浓厚的、沉静的学术气息。这里不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家,更像是一间工作室,一个思想的巢穴。

艾莎没有丝毫的失望或不适,她的眼中反而流露出满意和安心的神色。她轻轻脱下外套,挂好,然后便开始自然地整理起来。她不是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而是以一种极其细致和体贴的方式,开始融入这个空间。她将黎曼散落在椅子上的书籍分类放回书架,将写满不同内容的草稿纸分别整理、用镇纸压好,为墨水瓶添满墨水……她的动作轻柔而高效,仿佛早己是这里的主人。

当她整理到书桌一角那厚厚一摞、黎曼最为珍视的私人笔记和论文手稿时,她的动作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她并没有将它们束之高阁,而是将它们整齐地码放在书桌最容易取用的位置。

然后,她做了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她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书桌前,轻轻翻开了最上面那本黎曼的笔记。这本笔记,记录了他最早关于“黎曼面”的模糊构想、那些在柏林和格丁根与戴德金等人讨论的灵感碎片、以及博士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核心思考。

黎曼站在一旁,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她。他原本担心这种杂乱和枯燥会让她感到无趣或疲惫。

艾莎抬起头,对他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充满了理解与决心。她指了指笔记上一段关于“多值函数的几何本质”的思考,用平静而坚定的语气说:“波恩哈德,从现在开始,让我真正地走进你的世界吧。我不能只做你生活的伴侣,我更想成为你思想的同行者。请你,从最开始的地方,为我讲解,好吗?我想系统地了解你所有的思考,哪怕它们再抽象,再艰难。”

黎曼愣住了,随即,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感动和喜悦涌上心头。他明白了艾莎的心意。这场简单的婚礼,不仅是生活的结合,更是思想的联姻。艾莎正在以最实际的方式,履行她“永久同行者”的誓言。她不是作为一个被动的照顾者,而是作为一个主动的、渴望理解和参与的学习者与伴侣,正式进入他的数学宇宙。

他立刻坐到她身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情。他开始耐心地、用尽可能清晰的语言,向她解释笔记中那些符号和图表的意义,讲述他每一个想法萌生的背景和演变的过程。艾莎专注地听着,不时提出尖锐而关键的问题,帮助他厘清思路,或者用她清晰的逻辑重新表述某个复杂的概念。

阳光透过窗户,将两人的身影投在铺满草稿的地板上。房间里很安静,只有黎曼低沉的讲解声、艾莎偶尔的提问声,以及翻动书页的沙沙声。在这个简单至极的新家里,没有蜜月的旅行,没有浪漫的晚餐,却有着一种更深沉、更持久的浪漫——一种基于智力共鸣、相互扶持和共同追求真理的、最高层次的结合。

艾莎·黎曼,从这一天起,正式从黎曼生活的守护者,蜕变为他思想疆域中不可或缺的、最亲密的同行者与灯塔。他们的新婚之家,也由此成为了19世纪数学史上一个虽不显眼、却至关重要的思想摇篮。在这片由书籍和草稿纸构成的海洋里,一段科学与爱情完美交融的传奇,正悄然启航。



    (http://www.220book.com/book/XHK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黎曼的星空第二次生命 http://www.220book.com/book/XHK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