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科学家,一个深爱祖国的科学家。”许大军微微一笑。
此刻,他心中涌起强烈的自豪。
他代表的不仅是祖国,
更是国内所有科研工作者。
若不趁此机会展现风采,挫一挫列强的锐气,
他就不姓许!
听许大军这么说,胡耀华松了口气。
不过对于许大军会说什么,
他心里竟生出一丝好奇。
这时,一名助手匆匆赶来:
“院长,马上要开始了,领导请两位过去。”
胡耀华拍了拍许大军的肩,
两人一同走到组装完成的机器前。
几位领导朝他们点头示意。
原本在角落的摄影师也扛着机器快步上前,
镜头先扫过众人,
许大军也在其中,
接着拍摄了孙清远、马杰等人,
最后定格在那台机器上。
“开机!”
一声令下,电源启动,
电弧炉发出轰鸣,运转起来。
有人登上支架,仔细观察内部情况:
“钢铁开始受热熔化,正在液化……”
“炉内己出现铁水。”
“全部钢铁熔化完毕。”
一旁有人记录数据:
“电弧炉顺利启动,熔铁完成,耗时仅为高炉炼铁的三分之一……”
“试验结束,电弧炉一切正常!研究圆满成功!”
这一刻,电弧炉的真正成功被宣告。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研究人员纷纷欢呼。
他们知道,
历史从此刻被改写——
祖国,乃至世界,
都将铭记这一瞬。
几位领导脸上露出笑容,满意地点了点头。
胡耀华看上去还算平静。
但许大军注意到他的手指在微微颤抖。
不禁在心里嘀咕:
“这才哪到哪,要是我真把高达造出来,您老怕不是激动得心脏病都要犯了。”
“切!”
拍摄完成之后,领导们离开了小厂。
现场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孙清远快步走过来,满脸兴奋:
“小许师傅,我们成功了!”
“嗯。”许大军只是轻轻点头,反应平淡。
“我们这可是改变了历史啊!”孙清远依旧激动。
许大军苦笑着摇摇头:
“别太激动,只是造出一台机器,路还长着呢。”
他清楚,自己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特种钢材、特种合金,不锈钢、铝合金、高强钢材、铜合金……
不能因为眼前的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
孙清远冷静下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马杰也跑了过来,难掩激动:
“小许院士!”
“通知还没下来,别乱叫。”许大军打断他,
生怕旁边的胡院长有意见——这老头,心思深着呢。
“接下来,我们要研究的是轴承钢。”
许大军对两人说道,
这是眼下最紧迫的任务。
只有轴承钢研制成功,舌针经编机才能批量生产。
孙清远和马杰对视一眼,郑重地点头。
有了电炉炼钢,特种钢材的研究会顺利很多。
许大头看向胡耀华,胡耀华微微颔首,项目就此敲定。
“机器这边我安排人接手,你们专心做自己的事。”
胡耀华此时显得格外通情达理。
许大军笑了笑,将两人拉到一旁。
胡耀华没有多问,只是静静看着。
“实验时,把碳和铬的比例控制在1%到1.5%之间,就能达标。”
许大军低声说道。
孙清远和马杰愣了一下——
他们原本并不清楚轴承钢的元素配比。
但许大军既然说了,就一定有把握。
“我们记住了。”
“尽快推进,现在研究这个应该不难了。”
两人再次点头。
交代完毕,许大身走向胡耀华:
“胡院长,刚跟他们交代了些细节,希望尽快研发出我们自己的轴承钢。”
胡耀华并未在意,目光投向一旁等待的记者和摄像师。
“他们还在等着你,抓紧准备采访吧。”胡耀华开口说道。
许大军略带歉意地看了看两位记者。
随后,几人一同走进办公室。
四合院:开局一座神秘工厂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四合院:开局一座神秘工厂最新章节随便看!这里原本是吕厂长的办公室,工厂被征用后,成了项目组的办公地点。
胡耀华坐在一旁,静静观察三人,心里有些好奇许大军在采访中会说些什么。
记者经验丰富,朝许大军微微一笑。
“许教授,这是采访提纲,您先看一下。”记者递来提前准备好的文件。
许大军接过来,低头翻阅。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研究电炉炼钢?
中规中矩。
第二个问题:电炉炼钢对炼钢行业会有怎样的影响?
同样平平无奇。
第三个问题:我们掌握了电炉炼钢技术,能否影响世界?
这个问题还算有点意思。
难道所有问题都围绕炼钢?若真如此,许大军难免感到失望。
第西个问题:您如何看待祖国未来科技发展?
看到这里,许大军眼前一亮。
这个问题,他可以畅所欲言。
等许大军看完所有问题,记者又递来一份标准答案。
由于此次访谈备受重视,不容许任何差池,关乎国家形象。
若许大军说了不当言论,后果将由祖国承担,影响极为不利。
“许教授,可以开始了吗?”记者再次询问。
许大军点头:“开始吧。”
记者示意摄像开机,随后开始介绍:
“这位是我国电炉炼钢项目主要负责人——许大军院士……”
一番长篇介绍后,采访进入提问环节。
许大军没有擅作主张,按参一一作答。
问:为何发展电炉炼钢?
答:祖国需要。
问:如何看待电炉炼钢的影响?
答:将提高钢铁产量,助力祖国富强。
问:电炉炼钢会影响世界吗?
答:必将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最后一个问题:
问:您对祖国未来科技发展有何期待?
听到这个问题,许大军放下了记者提供的答案。
记者见状有些着急,转头看向胡耀华。
胡耀华眼中露出期待,朝记者点头示意——他正想听听许大军会说出什么不一样的见解。
许大军清了清嗓子,郑重开口:
“关于祖国科技的未来,其实国外己给了我们启示。
我们错过了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科技落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所以,如何发展?很简单,紧跟先进国家的脚步,总不会错。
但这并非我真正追求的。
我期待的是:他们有的,我们要有,而且要更好;他们没有的,我们也要有,让他们望尘莫及。
我心目中的未来是:我们能造自己的飞机、大炮、坦克、军舰,甚至航空母舰;天空中有我们自己的卫星,太空里有我们自己的空间站。”
许大军描绘了他心目中的未来图景:“家家户户都住在高楼大厦里,每家都拥有小汽车,公交和地铁遍布各地,出行时有速度高达300公里每小时的火车,还有我们自己的民用飞机,甚至出现了磁悬浮列车。”
“每个家庭都配置了最尖端的电脑,每个人也都拥有能在千里之外通话的便携式掌上电脑(手机)。”
这些实际上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生活。
但在当前这个年代,记者听完后整个人都震惊了,眼睛睁得大大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在她看来,这些东西哪怕在科幻世界里都难以成真。
然而,许大军在讲述这一切时,眼中闪着光芒,充满了坚定与热情。
“到那时,每个人都会过上富足的生活,不用为了吃一顿肉而精打细算,也不用只在过年时才舍得添一件新衣裳。”
“我们的国家,也将重现昔日的强大!”
“成为那依然令世界为之震动的东方巨龙!”
“我的国,必将崛起!”
“我的国,必将强盛!”
“她必将再次站上世界之巅,赢得各国的尊敬与朝贺!!”
听到许大军的这些话,连记者都感到心潮澎湃。
不过……
许大军并没有按照既定的安排发言。
这样恐怕不太妥当吧。
想到这里,她转头看向胡耀华。
胡耀华竟己完全沉浸在许大军的描述中。
“未来真的能发展到这种程度吗?”
“我们不仅能实现富强,甚至有能力去争夺天空的开发权?”
对于许大军所描述的景象,连胡耀华都不禁心生向往。
但以国内目前的情况,真的能做到吗?
现在的人们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让全民吃饱饭都成为难题。
汽车制造仅有少数几家工厂能够完成,普及更是遥不可及。
飞机、大炮、坦克——尽管祖国己取得不少成就,但整体仍处于落后状态。
(http://www.220book.com/book/XI4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