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市的秋阳,像一层薄金,铺在“工友家园”社区广场的每一寸地面上。电子屏的蓝光在光线下柔和了许多,上面滚动着“公益资金透明监管平台”的实时数据:“本月公益支出1200万,覆盖住房补贴320万、教育补贴480万、医疗补贴400万,资金流向清晰可查,接受社会监督”。
周小瑜站在广场边缘的香樟树下,看着来兰带着托管中心的孩子们追逐风筝。那只风筝是张强亲手扎的,竹篾骨架,蒙着层旧报纸,画着歪歪扭扭的白大褂医生——张强现在是东风中学医疗兴趣小组的组长,每周三下午都泡在社区公益医疗点,给老人量血压,帮护士整理药品。
“周主任。”
身后传来的声音,让周小瑜心头一颤。她转过身,看见陆振明站在不远处,穿着洗得发白的夹克,手里提着个帆布包,包上别着枚“合规民生志愿者”的徽章。他比三年前瘦了些,鬓角的白发更密了,但眼睛里的光,却比在审查室时亮了太多。
“陆总。”周小瑜压下喉咙里的哽咽,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静,“刚出狱?”
陆振明笑了笑,那笑容里有释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昨天出来的。合规培训结业证、志愿者资格证,都揣在包里呢。”他拍了拍帆布包,“来看看……看看这些。”
他的目光扫过广场上跳广场舞的打工者,扫过电子屏上的数据流,最后落在那群追风筝的孩子身上。“张强那小子,风筝扎得还是那么……有个性。”
“他等你很久了。”周小瑜指了指医疗点的方向,“在里面当志愿者,说要‘继承你的事业,走合规的路’。”
陆振明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别开脸去看电子屏:“挺好。比我当年强。”
两人就这么沉默地站着,看阳光把影子拉得老长。广场角落的长椅上,卖豆腐的老李正跟人掰扯着“公益资金该优先投医疗还是教育”,声音洪亮,底气十足——他现在是社区公益基金的监事,每月15号都要在公示栏贴出基金流水,接受全体住户质询。
“周主任,”陆振明忽然开口,声音低得像在自言自语,“你说……要是当年有这平台,我是不是就不用走那遭了?”
周小瑜没立刻回答。她想起三年前那个闷热的审查室,陆振明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照片,手指因用力而发白,“能不能让我再看一眼‘工友家园’?就一眼”。也想起审计报告里那句“合规争议、情理可谅”,在党组会上引发的激烈争论,有人拍着桌子说“法不容情”,有人红着眼眶说“情不该被法的冰冷淹没”。
“陆振明,”她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这些年沉淀的坚定,“没有如果。但现在有了‘快速响应通道’,有了透明监管,有了专项公益资金,打工者不用等五年,不用靠‘争议’,就能拿到他们该得的。”
陆振明猛地转过头,眼睛里是她从未见过的亮堂:“我知道!所以我申请了志愿者,要把‘合规筹资、透明用资’的法子,教给每个想做民生项目的人。”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沓宣传单,“你看,这是我跟合规部门一起做的《民生项目合规操作手册》,从立项到审计,每一步都标得清清楚楚。”
周小瑜接过手册,指尖触到纸张的刹那,忽然想起审计报告里的那句批注——“制度的温度,应比个人的善意更长久”。她抬头看陆振明,他正踮着脚,朝医疗点的方向望。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民生暗账善意的边界张强就是在这时跑出来的。白大褂穿在他身上还有点大,听诊器挂在脖子上,随着奔跑一晃一晃。“陆叔叔!”
少年的喊声像颗石子,投进这片平静的阳光里。陆振明浑身一僵,下意识地张开手臂。张强扑进他怀里的瞬间,周小瑜看见陆振明的肩膀在微微颤抖。
“我考上医学院了!”张强仰起脸,把录取通知书举到他面前,“本硕连读,学费全免!我跟周主任保证了,绝不走歪路,靠奖学金和合规助学基金读完!”
陆振明的手指抚过通知书上的校名,又抚过“新生奖学金”的印章,眼眶红得像要渗出血来:“好……好小子……”他想说的话太多,最终却只化作一声哽咽,“比我强。”
“是制度强。”周小瑜在一旁轻声补充,“是‘明州经验’里的快速响应、透明监管,给了你们‘靠自己’的底气。”
来兰也挤了过来,手里端着碗绿豆汤,碗沿还冒着热气:“陆总,尝尝我煮的。合规渠道买的绿豆,社区基金补贴的电费,干净!”
陆振明接过碗,指尖触到瓷碗的微凉,忽然笑出声来:“当年在工棚里,我妈也总给我煮这个。那时候舍不得放糖,现在……”他舀了一勺,递到来兰嘴边,“尝尝?”
来兰脸一红,却没躲开,张嘴含了进去,甜意从舌尖一首化到心里。“陆总,你不知道,现在‘工友家园’的房租,每一分都在平台上明明白白。我们这些住户,每月底都要在公示栏签字确认,比当年收现金踏实多了。”
“踏实”——这两个字,像根针,轻轻刺了陆振明一下。他放下碗,从帆布包里掏出个旧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推给周小瑜看。
那是他在监狱里写的,用铅笔,字迹却异常工整:
“……今日反思:个人善意如烛火,风一吹就灭;制度善意如阳光,能照透每一个角落。我错在想用烛火照亮整片天空,却忘了阳光本就该在那里。”
周小瑜的视线在“阳光”两个字上停留了很久。她想起三年前写《民生合规反思总结》时,前辈回信里的那句话:“我们审查,不是为了否定谁,是为了让更多人不用走争议路就能过上好日子。”
“陆振明,”她把笔记本还给他,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温和,“去医疗点看看吧。张强给你准备了‘入职礼’——一套全新的志愿者白大褂。”
陆振明愣了愣,随即用力点头,跟着张强往医疗点走。他的背影不再佝偻,每一步都踏得很稳,帆布包里的手册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像在应和着电子屏上数据流的节奏。
周小瑜站在原地,看着那祖孙三代似的身影消失在医疗点的玻璃门后。来兰凑过来,递给她一碗绿豆汤:“周主任,尝尝?甜。”
周小瑜接过碗,抿了一口。绿豆的沙糯,冰糖的清甜,混着秋阳的暖意,在舌尖化开。她抬头望向电子屏,那串数据流还在滚动,蓝光在阳光下闪烁,像一片永不熄灭的星海。
广场上的风筝越飞越高,张强的笑声穿透了风。周小瑜忽然明白,所谓制度的温度,从不是冰冷条文里的某个例外,而是当阳光、数据流、白大褂、绿豆汤、风筝,还有那些踏实的笑脸,都能在同一片天空下共存时,自然生长出来的东西。
它比个人的善意更辽阔,也更长久。就像此刻明州的秋阳,不偏不倚,照亮了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分合规使用的公益资金。
(http://www.220book.com/book/XIL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