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边顿时热闹起来,智川的吆喝声、阿安的欢呼声、鱼跃出水面的溅水声、众人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引得院子里的李大婶也出来看热闹,笑着说道:“年轻人就是有活力,抓个鱼都这么热闹!”
智川越抓越上瘾,光顾着盯着水里的鱼,没注意脚下的泥地,不小心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鱼塘里,溅起一大片水花,浑身都湿透了。
“智川哥!”阿安吓得连忙大喊,伸手想去拉他。
智川从水里爬起来,头发上、脸上都挂着水珠,活像只落汤鸡,却还惦记着手里的渔网,低头看了看网里,说道:“没事没事!一点都不冷!你们快看,我这网里还有两条鱼呢,没跑!”
众人看着他这副狼狈又执着的模样,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李大叔连忙递给他一条干净的毛巾:“快擦擦身上的水,别着凉了!这鱼塘水不深,就是泥多,没事的。”说着,又回屋拿了一件自己的旧衣服给智川换上,“先穿我的衣服吧,虽然有点大,总比穿着湿衣服强。”
智川接过毛巾和衣服,连忙擦干身上的水,换上衣服,衣服确实有点大,袖子都快拖到地上了,显得格外滑稽,但他毫不在意,换好衣服就又兴致勃勃地加入了抓鱼的队伍。这次他学聪明了,不再冒进,而是跟着凌飞一起,慢慢观察、慢慢撒网,收获也越来越多。
阿安则在旁边拿着小本子,一边看一边写,嘴里还念念有词:“智川哥,撒渔网,扑通一声掉鱼塘。鱼蹦跳,人欢笑,池塘边真热闹!”
不知不觉,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太阳渐渐升高,照在身上暖融融的。两个木桶里己经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鱼,有肥美的鲫鱼、鲜嫩的鲤鱼,还有几条肉质紧实的草鱼,最大的一条足有两斤重,在桶里使劲摆着尾巴,溅起水花。“差不多了差不多了!”以宁笑着说道,“这么多鱼,咱们中午肯定吃不完,再抓就浪费了!”
李大叔也笑着点头:“够了够了!咱们回去杀鱼做饭,让你们尝尝我家老婆子的手艺,保证你们吃了还想吃!”
回到院子里,李大婶己经开始忙活起来了。她手脚麻利地把鱼从桶里捞出来,放在案板上处理,刮鱼鳞、开膛破肚、去除内脏,动作一气呵成,嘴里还不忘跟以宁他们聊天:“这些鱼都是吃青草和杂粮长大的,肉质比城里卖的鱼嫩多了,不管是红烧还是炖汤,都好吃!”
说着,她就把处理干净的鱼分成了几份:最大的一条草鱼用来红烧,几条鲫鱼用来炖鱼汤,还有几条小鱼用来油炸,剩下的几条则用清水养着,让他们带回去吃。厨房里很快就飘出了的香味,智川忍不住趴在厨房门口,使劲吸了吸鼻子,咽了咽口水:“真香啊!比客栈里做的鱼香多了,这就是地道的农家味!”
李大叔则带着以宁和阿安去院子里的菜园摘蔬菜,菜园不大,却打理得井井有条,黄瓜藤、西红柿架、茄子秧、辣椒苗长得郁郁葱葱,绿油油的一片,新鲜得能掐出水来。红彤彤的西红柿挂在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嫩绿的黄瓜顶着黄花,脆生生的;紫色的茄子挂在秧上,又鲜亮。“来,你们自己摘,想吃啥摘啥!”李大叔笑着说道,“这些菜都是没打农药的,摘下来就能吃!”
阿安兴奋地拿起小篮子,踮着脚尖摘了一个红彤彤的西红柿,擦了擦就咬了一口,酸甜的汁水瞬间在嘴里爆开,他眯着眼睛说道:“真甜!宁姐,你也尝尝!”
以宁也摘了一根黄瓜,咬了一口,清脆爽口,带着淡淡的清香,忍不住赞叹:“真新鲜!比城里买的好吃多了!”
凌飞则跟着李大叔去劈柴、烧火,虽然他在现代没干过这些活,但学得有模有样,很快就掌握了窍门,炉膛里的火苗越烧越旺,映得他脸上红彤彤的。
中午时分,饭菜终于都做好了,李大婶端着菜从厨房里出来,满满一桌子菜摆得满满当当:红烧鱼色泽红亮,上面撒着葱花和蒜末,香气扑鼻;鱼汤炖得乳白色,上面飘着几滴香油,鲜醇浓郁;油炸小鱼金黄酥脆,看着就让人有食欲;还有清炒黄瓜、凉拌西红柿、烧茄子、炒辣椒,全是刚从菜园里摘的新鲜蔬菜,绿油油、红彤彤的,格外。
“快来尝尝!”李大婶热情地招呼着,把筷子递给他们,“都是些家常便饭,没什么山珍海味,别嫌弃!”
智川早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红烧鱼肉放进嘴里,肉质鲜嫩紧实,咸香入味,带着淡淡的酱香,没有一点土腥味,他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好吃!太好吃了!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红烧鱼,比我娘做的还香!”
阿安也夹了一块油炸小鱼,轻轻一咬,酥脆的外皮咔嚓作响,里面的鱼肉却鲜嫩多汁,他眯着眼睛,一边吃一边念叨:“油炸鱼,香酥脆,一口一个真美味!”
以宁舀了一勺鱼汤,鲜美的汤汁滑入喉咙,带着鱼肉的鲜香和蔬菜的清香,温润又爽口,让人回味无穷。凌飞也夹了一口清炒黄瓜,清爽解腻,忍不住点点头:“确实好吃,这才是真正的农家风味,简单又纯粹,却让人难忘。”
李大叔拿出自己酿的米酒,给凌飞和智川各倒了一杯,米酒呈淡黄色,清澈透亮,散发着淡淡的酒香:“尝尝我自己酿的米酒,度数不高,喝着绵柔,解腻又暖身。”
凌飞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米酒入口甘甜,带着粮食的香气,顺着喉咙滑下去,浑身都泛起暖意,他笑着说道:“好酒!口感真不错!”
几人和李大叔、李大婶围坐在八仙桌旁,一边吃着香喷喷的饭菜,一边聊着天。李大叔给他们讲村里的趣事,讲自己养鱼塘的经历,讲村里的乡亲们互帮互助的故事;以宁他们则给李大叔、李大婶讲城里的新鲜事,讲他们一路旅游的见闻,讲他们做迷你车的生意。虽然生活环境不同,但大家聊得格外投机,没有丝毫隔阂。
阿安一边吃,一边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嘴里还念念有词:“红烧鱼,香飘飘,农家饭菜味道好。米酒甜,情谊深,红河村里真热闹。乡亲们,真淳朴,热情好客心真好。”
“这孩子真有意思,还会写诗呢!”李大婶被阿安逗得哈哈大笑,又给阿安夹了一块鱼肉,“多吃点,长得壮壮的,以后写出更多好听的诗!”
午饭在欢声笑语中慢慢结束,几人都吃得肚子圆滚滚的,心里更是暖融融的。不仅尝到了地道的农家菜,体验了抓鱼、摘菜的乐趣,更感受到了乡亲们发自内心的淳朴和热情——他们没有华丽的言辞,却用最实在的行动招待着陌生的客人,不求回报,只愿客人能吃得开心、玩得尽兴。
很难感受到这样纯粹的善意了。这里的生活简单又快乐,乡亲们淳朴又热情,让人觉得格外踏实。”
二阵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IY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