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二章 投行初体验

小说: 首席风暴   作者:妮薇甄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首席风暴 http://www.220book.com/book/XJ9B/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与沈述安在体制内感受到的“失序”和“怀念”截然不同,林晞在“启明资本”滨江分公司,体验到的是另一种极致的、近乎撕裂的节奏碰撞。

“启明资本”位于滨江市最新的CBD核心区,占据着一栋摩天大楼的顶层视野。办公室设计极富现代感,开放式的工位,冰冷的金属与玻璃材质,随处可见的实时数据屏幕,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和高速运转的紧张气息。这里与市府大楼那种庄重、沉稳、讲究秩序的氛围,判若两个世界。

林晞的职位是副总裁,听起来光鲜,但她很清楚,在投行这个业绩为王、层级分明的地方,头衔只是起点,真正的地位需要用实打实的项目和带来的收益说话。

她的首属上级是董事总经理陈凯,一位三十五六岁、哈佛MBA毕业、举止优雅却眼神锐利的男人。他对林晞的加入表示了欢迎,但态度是审慎的,带着职业化的观察。

“林晞,欢迎加入启明。”陈凯将她带到属于她的独立办公室,面积不大,但视野极佳,“你的政府背景和对本地经济的理解,是我们看重的。但投行的游戏规则和政府部门完全不同,你需要尽快适应。”

他说话语速很快,没有多余的寒暄:“你暂时先跟着李薇的团队,她手上正在推进几个本土项目,你可以先从熟悉业务流程和我们的估值模型开始。”

李薇,是分公司的另一位副总裁,比林晞早入职两年,以作风强势、背景深厚著称。她对林晞这个空降的、带有“政府光环”的副总裁,显然并不热情,只是公事化地交代了几句,扔给她一堆项目背景资料和公司内部的建模模板,便不再过多理会。

林晞开始了她在投行的“学徒”生涯。

第一天,她参加团队的项目讨论会。会议节奏快得让她咋舌。每个人发言都像在打机关枪,充斥着大量的英文缩写和专业术语:EBITDA、DCF、LBO、Term Sheet、Due Diligence……讨论的核心不再是宏观政策和社会效益,而是 IRR、退出倍数、杠杆比例、对赌协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首席风暴》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她发现自己过去在政府引以为傲的经济分析能力和政策洞察力,在这里需要被迅速转化为对具体公司财务状况、市场地位、核心竞争力和未来盈利预期的精准判断,并且要用资本市场能听懂的语言包装出来。

下午,她被要求尝试搭建一个消费类项目的初步财务预测模型。她打开公司标准的Excel模板,里面是复杂而庞大的表格,链接无数,公式嵌套让人眼花缭乱。她习惯了政府报告那种相对定性、描述性的分析,面对这种需要极度精确、逻辑严密的量化建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她埋头研究,遇到不懂的公式和假设,就去请教团队里的年轻分析师。那些比她年轻好几岁的男孩女孩,操作起模型来行云流水,对她提出的某些基础性问题,虽然客气解答,但眼神里难免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

下班时间形同虚设。晚上九点,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电话会议声此起彼伏。李薇拿着咖啡从她办公室前走过,瞥了一眼还在埋头苦干的林晞,淡淡说了一句:“投行不养闲人,也不会为你的适应期买单。尽快跟上节奏。”

林晞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涌起的些许难堪和压力。她知道,在这里,没有人有义务照顾她的情绪,也没有人会因为她的过去而给她特殊待遇。她必须放下在市政府时作为处长的身段,真正从零开始。

她给自己泡了杯浓茶,重新坐回电脑前。她不再试图一下子理解整个复杂的模型,而是从一个单元格、一个公式开始,逆向拆解,查阅资料,弄懂每一个假设背后的商业逻辑。她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利用午餐时间向比较友善的同事请教,晚上回到租住的公寓,还在翻阅投行入门教材和经典的估值理论书籍。

面对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快节奏,她没有抱怨,也没有退缩。她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新知识,努力将自己打磨成符合这个新战场要求的武器。她知道,这是她自己选择的道路,再难,也要走下去。那份想要在更市场化平台验证所学的渴望,支撑着她度过每一个手足无措、倍感压力的时刻。



    (http://www.220book.com/book/XJ9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首席风暴 http://www.220book.com/book/XJ9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