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会上的僵持,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心上。沈述安深知,要想打破“过于理想化”的质疑,推动“临江新区”构想进入实质性阶段,他需要的不仅仅是原则性的阐述和本地数据的支撑,他需要更宏大的视野、更坚实的案例佐证,需要证明这条路径的可行性和普适性。
他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白板上勾勒的新区初步框架图,眉宇深锁。有些问题,不是滨江独有,而是所有尝试转型升级的城市共同面临的挑战。他需要借鉴,需要他山之石。
林晞将他的凝重看在眼里。她送文件进去时,目光扫过白板上那些代表疑问和阻力的标记点,心里隐隐明白了他在寻找什么。
那天之后,林晞下班后的时间被彻底重塑。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完成日常工作后便准时离开。办公室的灯光,常常在深夜依旧为她亮着。电脑屏幕上,不再是滨江本地的报表文件,而是铺满了各种英文文献、国际咨询报告、以及国内外知名新区(如苏州工业园区、天津滨海新区、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等)从规划到运营的详细案例分析。
她利用一切能接触到的学术数据库、国际机构官网,甚至通过大学时代的导师关系,获取了一些内部研讨资料。她像一个专注的矿工,在信息的矿藏里艰难掘进,筛选、比较、分析。
她重点研究了几个与滨江禀赋类似的城市新区案例:
- 一个是如何解决初期资金瓶颈,创新投融资模式的;
- 另一个是在产业导入期,如何平衡“高大上”愿景与本土产业基础,实现梯度承接和融合发展的;
- 还有一个,则是如何处理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矛盾的。
她不只是简单罗列案例,而是深入剖析其成功的关键要素、曾走过的弯路、以及适应滨江实际情况的可能性和需要调整规避的风险点。她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在文档里标注,红色代表可首接借鉴的亮点,黄色代表需要结合滨江实际调整的策略,蓝色则代表需要警惕的潜在陷阱。
这个过程枯燥而繁重,常常为了核实一个数据、厘清一个政策背景而耗费数小时。眼睛干涩,脖颈酸痛,但她乐在其中。这不再仅仅是一项工作任务,更像是一次酣畅淋漓的智力探索,一次将所学付诸实践、为他分忧解难的隐秘征程。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林晞将一份打印装订整齐、厚度惊人的报告轻轻放在沈述安的办公桌上。
沈述安正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看到这份远超常规文件厚度的材料,有些意外地抬眉。封面上只有简洁的标题:《国内外同类新区建设比较分析及对滨江临江新区的启示》。
“这是什么?”他问,伸手拿了过来。
“我利用业余时间整理的一些资料,”林晞语气平静,听不出丝毫居功的意味,“想着或许对完善新区方案有些参考价值。”
沈述安翻开扉页,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目录结构:第一部分,国内外典型案例深度剖析(分资金、产业、生态、治理等模块);第二部分,共性规律与关键成功要素提取;第三部分,基于滨江实际的适应性分析与策略建议。
他没有立刻细读,而是快速浏览了主要结论和建议部分。他的阅读速度极快,目光如扫描仪般掠过一行行文字,偶尔在某个关键论点或数据对比处稍有停顿。
办公室里只剩下纸页翻动的细微声响。
林晞站在一旁,内心并不像表面那么平静。她像等待老师批阅考卷的学生,既有期待,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终于,沈述安合上了报告的最后一项。他抬起头,看向林晞,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惊讶和……激赏。
这份报告的价值,远超他的预期。它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砌,而是有深度、有见地、极具操作性的研究成果。里面的一些分析角度和策略建议,甚至触及了他正在思考但尚未完全理清的问题。
“这些都是你一个人完成的?”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主要是查阅和整理分析,参考了很多公开资料和学术文献。”林晞谦逊地回答。
沈述安的手指在报告封面上轻轻敲击了两下,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林晞脸上,这一次,停留的时间更长了些。他似乎想透过她平静的外表,看清她体内究竟蕴藏着多大的能量和潜力。
“很好。”他最终说道,语气郑重,“这份材料,很有价值。我会仔细研究。”
他没有说更多表扬的话,但“很有价值”这西个字,从他口中说出,己是极高的评价。
他拿起笔,在报告的扉页上做了个记号,然后将它放在了办公桌最显眼、也是他随时会取阅的位置。
林晞知道,她这份“业余研究”,己经成为了他决策工具箱里一件重要的武器。她不再仅仅是执行者,开始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智囊”的角色。
这种身份的微妙转变,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满足。她默默地退出办公室,脚步轻快。窗外,阳光正好,一如她此刻的心情。
首席风暴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首席风暴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XJ9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