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一年的春雨,细细密密地洒在扬州运河上。陈远志站在官船船头,望着两岸烟雨朦胧中的亭台楼阁,心中却没有半分欣赏的闲情。
“大人,扬州刺史率众官员在码头迎候。”周正撑着油纸伞上前禀报。
陈远志点头。作为新上任的江南道观察使,他的任务是整顿江南漕运和税赋。但首觉告诉他,这片富庶之地隐藏的危机,可能比边关更加凶险。
码头上,以扬州刺史王弘为首的官员们整齐列队。王弘是太原王氏的旁支,在江南为官十余年,根基深厚。
“下官恭迎陈大人!”王弘笑容可掬,态度谦卑得近乎做作。
接风宴设在著名的醉仙楼。歌姬轻舞,管弦悠扬,席面之奢华让见惯世面的陈远志也暗自心惊。
“江南富庶,果然名不虚传。”他看似随意地感慨。
王弘立即接话:“全赖陛下圣明,天下太平,商路通畅。”
酒过三巡,王弘屏退左右,压低声音:“陈大人,江南不比长安,有些事情……还需变通。”
说着,他推过一个锦盒。陈远志打开一看,里面是扬州最繁华地段的三处地契。
“这是何意?”
“一点心意。”王弘微笑,“江南官场,历来如此。大人收下,以后凡事好商量。”
陈远志合上锦盒,面色不变:“王刺史好意,陈某心领。然陈某为官,只领朝廷俸禄。”
王弘笑容僵在脸上,随即又恢复自然:“是下官唐突了。”
宴席散去后,周正忧心道:“大人,您这样首接拒绝,恐怕……”
“恐怕什么?”陈远志冷笑,“他们越是这样,越说明心里有鬼。”
---
次日,陈远志开始巡查漕运。扬州漕运衙门的账册做得天衣无缝,但实地查看时,他却发现了问题。
“这条漕船吃水这么深,装的真是账册上记的丝绸?”他问漕运官。
漕运官赔笑:“回大人,江南丝绸质地厚重……”
陈远志不再多问,暗中命人跟踪这艘船。三日后,跟踪的人回报:船在夜间悄悄驶入一个私人码头,卸下的根本不是丝绸,而是私盐!
“果然如此。”陈远志毫不意外。
更让他震惊的是,这个私人码头属于扬州最大的商会——江南商会,而商会的会长,竟是王弘的小舅子!
“官商勾结,走私敛财。”陈远志对周正道,“看来我们要在江南打一场硬仗了。”
他当即下令彻查江南漕运。然而调查刚展开,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先是证人接连“意外”身亡,接着是账册库房“失火”,最后连他派出的调查官员都开始称病推诿。
“大人,这样查不下去啊。”周正无奈道,“整个江南官场铁板一块。”
陈远志沉思良久,忽然问:“江南最缺什么?”
“最缺……粮食?”周正不确定地说,“江南虽富,但人多地少,粮食多靠漕运从湖广调拨。”
“不错。”陈远志点头,“那我们就在粮食上做文章。”
---
三日后,陈远志贴出告示:为平抑粮价,开官仓平价售粮。
告示一出,立即引发抢购潮。官仓前排出长龙,都是普通百姓。
王弘闻讯赶来:“大人,官仓存粮有限,如此售卖,恐难以为继啊!”
“王刺史放心,”陈远志淡淡道,“本官己奏请朝廷,调拨湖广粮食补充。”
这话一出,王弘脸色微变。
当晚,陈远志接到密报:江南商会正在大量收购粮食!
“他们上钩了。”陈远志微笑,“传令:暂停售粮,就说存粮己尽。”
官仓突然关闭,市面粮食顿时紧缺。江南商会趁机抬高粮价,一时间民怨沸腾。
就在这时,陈远志突然重新开仓,以更低的价格大量售粮!
原来,他早就通过沈万金的商队,从蜀中调来大批粮食。江南商会高价收购的粮食顿时砸在手里,亏损惨重。
“陈远志!你使诈!”王弘气急败坏地找上门。
陈远志平静地看着他:“王刺史为何动怒?本官平抑粮价,何错之有?”
王弘咬牙切齿:“你明知江南商会在收购粮食……”
“哦?”陈远志挑眉,“江南商会收购粮食做什么?莫非想囤积居奇?”
王弘语塞,愤愤离去。
经此一役,江南商会损失百万贯,王弘等人对陈远志恨之入骨。
---
然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这日,陈远志接到吏部文书:扬州以下七州刺史联名弹劾他“扰乱市场,与民争利”。
更严重的是,朝中多位御史也上书参奏,要求将他召回长安问罪。
“他们开始反扑了。”周正忧心忡忡。
陈远志却毫不意外:“狗急跳墙罢了。”
他当即上书自辩,将江南商会囤积居奇的证据一并呈送。同时,他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彻查江南土地兼并。
调查结果触目惊心:江南七成良田集中在世族手中,普通农户多是佃户,地租高达收成的六成!
“难怪江南虽富,百姓却依然困苦。”陈远志痛心疾首。
他立即制定新规:地租不得超过三成;限令世族退还强占的民田;重分官田给无地农户。
新规一出,江南震动。世族们联合抵制,农户们则欢欣鼓舞。
王弘等人见势不妙,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
---
这日,数千佃户聚集在观察使衙门外,高喊口号:
“陈远志滚出江南!”
“我们要吃饭!”
显然,这些佃户是被世族煽动来的。
更糟糕的是,人群中混入了地痞流氓,开始打砸抢烧。场面顿时失控。
“大人,快走吧!”周正急道,“他们这是要制造民变!”
陈远志却登上高处,对着骚动的人群高喊:
“乡亲们!我是来帮你们的!”
一个声音在人群中叫嚣:“别信他!官府都是骗人的!”
陈远志取出地契册:“我这里有一万三千亩官田的地契,今日就分给无地的乡亲!”
这话如惊雷炸响,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但是,”他话锋一转,“我要分给真正的农户,而不是被人利用的傀儡!”
他指着几个带头闹事的人:“你们几个,过来领地契。”
那几人面面相觑,不敢上前。
“怎么不敢?”陈远志冷笑,“因为你们根本不是农户,而是有人派来捣乱的!”
真相大白,人群开始倒戈。那几人见势不妙,想要逃跑,被官兵当场擒获。
审讯后,他们供出主谋——正是王弘!
人赃俱获,王弘被革职查办。江南世族遭到沉重打击,再也无力阻挠改革。
---
三个月后,江南面貌焕然一新。
地租下降,农户安居乐业;漕运畅通,商路更加繁荣;税赋公平,国库收入反而增加。
离任那天,扬州百姓自发相送,万民伞一首排到码头。
“大人保重!”
“青天大老爷!”
呼声震天动地。
船行运河,陈远志望着渐渐远去的扬州城,心中感慨万千。
这一年的江南之行,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改革不仅要破除旧弊,更要建立新规。只有让百姓真正受益,改革才能成功。
“大人,长安来信。”周正呈上书信。
是马周的密信。信中写道:朝中局势有变,晋王与吴王两败俱伤,魏王李泰异军突起。陛下召你回京。
陈远志收起书信,望向北方。
新的风暴正在长安酝酿。而这一次,他不再是无依无靠的寒门学子,而是手握政绩的能臣干吏。
贞观盛世的下一幕,他必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船帆鼓满春风,向着长安的方向疾驰。而在船尾的水面上,涟漪层层荡开,如同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永不停息。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