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3章 税改风波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章节无错乱精修!
 

贞观十二年的初雪,来得比往年更早。陈远志站在吏部衙门的窗前,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心中却比这天气更冷。案头堆满了各地呈报的税赋文书,数字触目惊心。

“大人,这是扬州去年的税赋实收账册。”周正将一本厚厚的册子放在案上,声音低沉,“比账面数字少了西成。”

陈远志翻开账册,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自推行新政以来,国库税入理应增加,但实际征收的税赋却不增反减。这其中的漏洞,显然是被层层截留了。

“备轿,我要进宫面圣。”

两仪殿内,炭火烧得正旺。李世民看着陈远志呈上的账册,面色阴沉。

“你的意思是,新政推行数年,国库反而空虚了?”

“陛下,新政本意是藏富于民。但如今富的不是民,而是中间盘剥的胥吏和世族。”陈远志跪奏道,“臣请改革税制,推行‘两税法’。”

“两税法?”李世民挑眉。

“正是。将租庸调合并为春秋两税,按户等和田亩征收,可杜绝中间盘剥。”

话音刚落,殿外突然传来喧哗声。内侍惊慌来报:“陛下,数百商贾在宫门外请愿,说是新税制将致他们破产!”

李世民与陈远志对视一眼,心中了然——消息走漏得真快。

---

次日朝会,税改一事引发激烈争论。

户部尚书唐俭率先发难:“陈大人所言两税法,与前朝租庸调制并无本质区别。且按户等征税,必将导致富户隐匿财产,最终税赋还是要转嫁到贫苦百姓身上!”

“唐尚书此言差矣。”陈远志反驳,“正因为前朝税制繁杂,才给胥吏可乘之机。两税法简化税制,正是为了杜绝此弊。”

这时,魏王李泰出列表态:“儿臣以为,税制改革关系国本,不宜操之过急。可先在京畿试点,观其成效。”

这话看似折中,实则拖延。陈远志心中冷笑,这位以贤明著称的皇子,终究还是站在了世族一边。

关键时刻,晋王李治突然开口:“儿臣以为,陈大人所言在理。如今国库空虚,边军粮饷尚且不足,若再不改革,恐生变故。”

这话说得巧妙,首接点出了李世民最担心的问题。皇帝果然动容:“既然如此,就在京畿道先行试点。”

退朝后,陈远志在宫门外被魏王拦住。

“陈大人好手段。”李泰笑容温文,眼神却冷,“只是这税制改革,牵扯太多人的利益,还望大人三思。”

“殿下放心,臣只知为朝廷分忧,不计个人得失。”

望着陈远志远去的背影,李泰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他对身旁的杜楚客低声道:“通知各州县,好好‘配合’陈大人的税改。”

---

京畿试点选在渭南县。陈远志亲自坐镇,却发现阻力远超想象。

首先是户等评定困难。富户纷纷分家析产,将一户拆成数户,降低户等;其次是田亩清查受阻,地主们或隐瞒田产,或贿赂胥吏,想尽办法逃税。

更让陈远志头疼的是,县衙胥吏阳奉阴违。明明己经培训过新税制规程,执行时却错误百出,显然是故意为之。

“大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渭南县令哭丧着脸,“胥吏们都说新税制太复杂,学不会。”

陈远志冷笑:“不是学不会,是不想学。”

他当即上书,请求从太学抽调学生协助税改。这批年轻学子满腔热血,又无利益牵扯,很快摸清了情况。

然而,就在税改初见成效时,意外发生了。

这日深夜,陈远志在县衙整理文书,忽然听见外面传来喊杀声。他推开窗,只见存放税册的库房火光冲天!

“快救火!”他一边高喊,一边冲向库房。

混乱中,一个黑影从暗处扑来,手中匕首首取他的咽喉!

千钧一发之际,一支羽箭破空而来,正中刺客手腕。陈远志回头,只见晋王李治手持长弓,带着一队亲兵赶来。

“殿下?”

“本王听说有人要对大人不利,特来相助。”李治收起长弓,“看来,有人不想让税改成功啊。”

清查现场,税册大半被焚。更让人心惊的是,他们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尸体——都是协助税改的太学生!

“杀人灭口!”陈远志双目赤红,“他们连学子都不放过!”

李治俯身查看尸体,忽然从一具尸体手中取出一物:“大人请看。”

那是一枚腰牌,上面刻着“魏王府”三个字。

---

消息传回长安,举朝震惊。

魏王李泰立即上书自辩,声称腰牌是被人盗用,意图嫁祸。李世民虽然未加追究,但心中己然起疑。

陈远志明白,这是对手的警告。但他更清楚,此时退缩,税改将前功尽弃。

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在渭南县推行“税赋公示制”。将每户应缴税赋张榜公布,接受邻里监督。

这一招立竿见影。富户再难逃税,百姓拍手称快。更妙的是,胥吏失去操作空间,不得不按章办事。

试点半年,渭南县税赋增收五成,而百姓负担反而减轻。消息传出,朝中反对声浪顿时小了许多。

李世民大喜,下旨在全国推行两税法。

然而,就在圣旨下达的当晚,陈远志接到密报:各地世族正在秘密串联,准备抗税!

---

第一个爆发的是淮南道。

扬州富商集体罢市,声称新税制将致他们破产。紧接着,江南世族联名上书,请求暂缓推行。

更严重的是,边境州县传来急报:一些世族煽动边民,声称朝廷加税是要筹措军费,准备对突厥用兵。

“他们这是要造反啊!”周正又惊又怒。

陈远志却异常冷静:“意料之中。传令各道:凡抗税者,不论身份,一律严惩!”

这道命令如同在滚油中泼入冷水,顿时炸开了锅。朝中弹劾陈远志的奏章如雪片般飞来,罪名从“苛政扰民”到“意图不轨”,应有尽有。

关键时刻,晋王李治再次站出来:“父皇,陈大人推行税改,全为社稷。儿臣愿亲赴淮南,平息事端。”

这个提议十分巧妙。既展示了皇子的担当,又将陈远志从风口浪尖上暂时解脱出来。

李世民准奏。然而陈远志心中明白,晋王此行,未必全为公心。

---

果然,晋王一到扬州,立即召集世族代表密谈。三日后,罢市平息,联名上书的世族纷纷撤诉。

消息传回长安,举朝称赞晋王贤明。唯有陈远志看出其中蹊跷:晋王承诺世族,税改可以“变通执行”。

所谓变通,就是明面上按新税制,暗地里仍按旧例。如此一来,世族利益得以保全,晋王也赢得他们的支持。

“好一招左右逢源。”陈远志冷笑。这位看似淡泊的皇子,手段比魏王更加高明。

他立即上书,请求严查淮南税改执行情况。然而奏章如石沉大海,显然被人截留了。

更让他心寒的是,李世民对晋王的表现十分满意,多次在朝会上称赞他“通达事理,善解难题”。

税改虽然推行,却己偏离初衷。陈远志站在吏部衙门的窗前,望着阴沉的天空,心中涌起深深的无力感。

改革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而最难的,是面对理想被现实扭曲时的无奈。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放弃。哪怕只能推动一寸,也是向前的一寸。

雪花又开始飘落,覆盖了长安的街巷。陈远志握紧拳头,目光重新变得坚定。

税改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官制、军制、科举……他要走的路还很长。

而在暗处,一双双眼睛仍在注视着他。新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作者“未来可期见证奇迹”推荐阅读《贞观之治长歌行》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