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莲的话,像一根鞭子,狠狠抽在了陈志诚的神经上。
第二天,鱼塘的清淤工作一结束,他就揣着劳荣枝给的那五十块钱,首奔县里。
挖井的事,可以先缓一缓,但鱼苗,必须尽快搞定。
他打听得很清楚,全县唯一有能力培育和供应鱼苗的,就是县水产站。而水产站负责鱼苗培育和分配的,是一个叫李建国的技术员。
陈志诚以为,自己兜里有钱,又有“省里工作组”这面大旗,买几万尾鱼苗,应该是手到擒来的事。
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他上了一课,让他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县水产站,就在县城边上,一排红砖瓦房,看起来比靠山村的村委会气派多了。
陈志诚在传达室磨了半天嘴皮子,才被允许进去,找到了李建国的办公室。
李建国,三十岁出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口袋里还插着一支钢笔,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的清高和……倨傲。
他正低着头,在一张报纸上写写画画,对走进来的陈志诚,眼皮都没抬一下。
“你好,是李技术员吗?”陈志诚陪着笑,递上了一根“迎春烟”。
李建国没接,只是从鼻子里“嗯”了一声,指了指桌子对面的椅子,示意他坐。
“李技术员,我是靠山村的,我叫陈志诚。”陈志诚也不尴尬,自己把烟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开始套近乎,“我们村响应国家号召,承包了村里的鱼塘,想搞养殖试点。这不,塘己经清好了,就盼着您的鱼苗下锅呢!”
“靠山村?”李建国终于抬起了头,推了推眼镜,眼神里带着一丝审视,“我怎么没听说过,你们村有这个试点项目?”
“这个……是我们村自发的。”陈志诚心里“咯噔”一下,知道遇到硬茬了,“主要是想为省里下来的工作组,提前做点准备,探探路子嘛。”
他再次把“工作组”抬了出来。
可可一里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没想到,李建国听完,非但没有重视,反而嗤笑了一声。
“又是工作组。”他靠在椅子上,慢条斯理地说道,“陈同志,你知道,最近有多少人,打着‘工作组’的旗号,来我这里要鱼苗吗?城东的红旗公社,城西的跃进大队,哪个不比你们靠山村的条件好?哪个不是公社书记亲自带队来的?”
“鱼苗的培育,需要时间,需要成本。今年的第一批鱼苗,总共也就三十万尾,早就被预定光了。你们……来晚了。”
说完,他又低下头,去看他的报纸,摆明了是送客的意思。
陈志诚的一颗心,瞬间沉到了谷底。
他想过会遇到困难,但没想到,会首接被一棍子打死。
没鱼苗,他那个鱼塘,就是一潭死水。跟秀莲的三个月约定,也就成了个天大的笑话。
“李技术员。”陈志诚压下心头的火气,站起身,将一个用报纸包着的东西,悄悄地放在了李建国的桌上,然后用身体挡住,“您再看一眼,我们村的申请报告。我们是真想为国家做贡献。”
报纸包里,是二十块钱。
这是他能拿出的,最大的诚意了。
李建国写字的笔,停顿了一下。
他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那个报纸包。
然后,他抬起头,看着陈志诚,脸上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伸出两根手指,将那个报纸包,轻轻地,推了回去。
“陈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是在侮辱我一个国家干部的革命觉悟吗?”他的声音不大,却充满了威胁的意味,“我们水产站,是有原则,有纪律的!不是什么人,都能随随便便把集体的财产搞走的!”
陈志诚的后背,瞬间就被冷汗浸湿了。
他知道,自己遇到高手了。
这李建国,不是不要钱。
他是嫌少。
或者说,他要的,根本就不是钱。
(http://www.220book.com/book/XK4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