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这天,星火战队的新训练基地里飘着淡淡的桂花香。陈默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训练场上奔跑的身影——新入队的少年们穿着统一的蓝白队服,号码从“11”排到“17”,像一串正在生长的数字,延续着当年他们留下的“7”“12”“23”。
“默哥,新赛季的战术推演做好了。”林小满抱着平板电脑走进来,屏幕上闪烁着三维战术模型,不同颜色的光点代表着不同位置的队员,正按照预设路线移动,“你看看这组‘星芒阵’,是不是比上次更流畅?”
陈默接过平板,指尖在屏幕上滑动,放大某个战术节点:“侧翼的衔接还可以再紧凑些。你看这里,当红色光点切入时,蓝色光点的回防速度要提前0.5秒,否则会给对方留下空档。”他顿了顿,想起什么,“就像当年你第一次用‘守护阵’,总忘了给肖飞的射手留缓冲距离,结果被对方抓住漏洞反击。”
小满笑着点头,在模型上标注修改意见:“那时候总觉得‘辅助只要跟着刺客跑就行’,哪懂什么视野覆盖范围。还是你把小琪画的战术图贴在我床头,让我每天睡前看三遍,才慢慢开窍。”
提到小琪,两人的动作都慢了半拍。训练基地的荣誉墙上,挂着那张补了名字的老海报,小琪的“琪”字被夕阳照得发红,旁边是新队员们的合照,每个人的笑容里都带着熟悉的执拗。
“对了,”小满突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个信封,“邮局转来的,地址是咱们旧训练基地,收件人写着‘星火战队现任队长’。”
信封上贴着张泛黄的邮票,盖着半年前的邮戳,寄件人地址是郊区的疗养院。陈默拆开信封,里面是张打印的照片,照片上是位白发老人,举着幅画站在向日葵花丛里——画的是五个手拉手的小人,和小琪当年画的一模一样。
照片背面有行钢笔字:“小琪走前说,若有天收到星火的消息,就把这幅画寄给他们。她说,新队员们一定比他们当年更厉害。”
陈默的指尖轻轻拂过照片边缘,突然想起半年前的事——他们去疗养院看望小琪的妈妈时,老人说小琪临终前把所有画稿都整理好,交给了疗养院的孩子们,说“让他们继续画下去”。
“把这张照片挂在战术室吧。”陈默把照片递给小满,“让新队员们知道,有位叫小琪的前辈,一首在看着他们。”
傍晚的战术分析会上,新队员们围在三维模型前,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星芒阵”的漏洞。最小的队员叫阿杰,才十五岁,指着模型上的某个光点说:“这里能不能加个‘假动作’?就像默哥当年在决赛里用的那样,故意露个破绽引对方上钩。”
陈默笑了,想起当年小琪在信里写“默哥的假动作像猫捉老鼠,总能骗到对手”。他调出当年的比赛录像,指着屏幕说:“假动作的关键不在‘骗’,而在队友的配合。你们看,我假装进攻时,肖飞的射手在侧面蓄力,小满的辅助在身后插眼,这才是全套战术。”
录像里的少年们穿着旧队服,在简陋的训练室里喊得声嘶力竭,肖飞的护腕滑到小臂,小满的发带松了一半,而他自己的嘴角还沾着没擦干净的面包屑——和眼前这些穿着专业装备的新队员相比,当年的他们像群野孩子,却有着野火烧不尽的拼劲。
“所以,”陈默关掉录像,目光扫过每个年轻的面孔,“战术板上的光点从来不是孤立的,每个坐标都连着队友的位置。就像小琪画的手拉手小人,少了谁都不行。”
会后,阿杰怯生生地凑过来,手里拿着本笔记本:“默哥,我能……能看看小琪前辈的战术图吗?我想学着画。”
陈默从书架上取下那本泛黄的画集,递给少年。画集里的最后一页,小琪用红笔写着:“每个光点都有自己的位置,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阿杰捧着画集,眼睛亮得像星星,突然指着窗外:“你们看!夕阳把训练场上的影子连起来了,像不像星芒阵?”
众人抬头望去,夕阳的金光穿过训练馆的玻璃,把少年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在地面上交织成网状,真的像极了战术模型里的星芒阵。最边缘的影子旁,不知何时多了个小小的光斑,像有人悄悄站在那里,和他们融为一体。
“是小琪前辈吧?”阿杰轻声说,语气里带着笃定,“她来看我们训练了。”
陈默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那个光斑,觉得心里某个角落突然被填满了。他想起当年在旧训练基地,小琪总说“星星的光会连成线,指引我们找到方向”,如今看来,那些散落的光斑真的在时光里织成了网,把过去和现在紧紧连在一起。
夜深时,训练基地的灯还亮着。陈默站在荣誉墙前,看着老海报和新照片并排挂在一起,突然明白所谓“传承”,不是把旧坐标刻在原地,而是让每个新坐标都带着旧坐标的温度,在新的地图上,画出更辽阔的星图。
就像此刻,月光透过窗户,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地的星星。而训练场上,阿杰和队友们还在加班练习“星芒阵”,呐喊声穿过走廊,撞在荣誉墙上,又弹回来,混着老海报上小琪的名字,变成新的回声。
这条路还很长,但只要这些光斑还在,坐标就不会偏移。星火的故事,会在这些新坐标里,继续生长,首到比星光更辽阔的地方。
(http://www.220book.com/book/XLD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