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回:水底龙宫闯奇阵,机械巡鱼布杀机
沉重的合金大门在身后缓缓合拢,发出“嗡”的一声沉闷巨响,最终“咔哒”锁死,彻底隔绝了外面太湖湖底的幽暗与水流声。一瞬间,世界仿佛被切换了频道。
一种近乎绝对的寂静笼罩下来,只有自己略显急促的呼吸声在潜水头盔内回荡,敲打着耳膜。之前水中那种无处不在的浮力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带来的稳定,以及一股沉重、冰冷、带着陈年铁锈和机油味的空气透过过滤系统,涌入鼻腔。
沈青梧和林疏月背靠着冰冷的金属门板,迅速卸下笨重的水肺,只保留轻便的潜水服和必要的装备。她们此刻正站在一条宽阔得超乎想象的通道入口处。
眼前景象,令人心悸。
通道极高极远,顶部是粗犷的、未经修饰的混凝土拱顶,巨大的管道和线缆束如同扭曲的巨蟒,沿着墙壁攀附、延伸,没入远方深不可测的黑暗。这是冷战时期那种追求实用与坚固,近乎野蛮的工业美学。然而,覆盖在这“旧骨架”之上的,却是一层极具未来感的“新皮肤”。
冰冷的金属壁板泛着幽蓝的冷光,替代了部分斑驳的混凝土墙面。地面铺设着防滑的复合材料,闪烁着细微的导引光条。无数细小的指示灯、传感器如同繁星般点缀在管道与墙壁的交接处,红绿交错,无声地传递着某种运行状态。空气中除了铁锈和霉味,更弥漫着一股属于高端实验室的、近乎洁癖的臭氧和消毒液气味。
这里不是废弃的坟墓,而是一个仍在高效运转的、深藏于湖底与历史尘埃之下的庞大巢穴。
“空气成分稳定,含氧量正常,无己知有毒物质。”林疏月低头快速读取着手腕上多功能终端的数据,声音压得极低,在这过分安静的环境中却清晰可闻,“但电磁背景噪声异常活跃,有强烈的生物信号屏蔽场……小心,我们可能一首在被监视。”
沈青梧点了点头,她的目光如同最精细的梭子,扫视着通道的每一个细节。视觉暂留中,仿佛还能看到那些机械巡鱼游弋的“鱼骨绣”轨迹,与眼前这冰冷、刚硬的线条隐隐重合。她深吸一口那混合着历史尘埃与尖端科技气味的空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走。”林疏月打了个手势,两人一左一右,沿着通道边缘的阴影,如同两道流动的墨迹,悄无声息地向深处潜行。
脚步声被特殊的地面材料吸收,只有衣料摩擦的细微窸窣声。导引光条散发出足以视物却不会产生明显影子的微光,将整个通道映照得如同梦境般不真实。每隔一段距离,便有厚重的密封门或交叉的岔路口出现,门上的标识多是褪色的西里尔字母,偶尔夹杂着意义不明的数字代码。
她们依照“心绣”图谱中破译出的模糊路径,以及林疏月终端上不断更新的结构扫描图,谨慎地选择着方向。越是深入,那种被窥视的感觉就越发强烈。寂静,不再是安宁,而是绷紧的弓弦,预示着未知的危险。
穿过一个布满废弃控制台、仿佛上世纪指挥中心的大厅后,前方的通道骤然变窄,并开始向下倾斜。空气中那股消毒液的气味变得更加浓郁,甚至带上了一丝……生物培养液的甜腥气。
就在她们踏入一条相对狭窄、两侧布满粗大循环水管的廊道时,异变再生!
“嗡——”
一种低沉而富有穿透力的嗡鸣声,并非通过空气,而是通过脚下的金属地板和西周的管壁传导过来,震得人脚底发麻。紧接着,从廊道前后两侧的排水格栅深处,同时亮起了数十点幽冷的红光。
如同被惊扰的蜂群,一条条哑光黑的机械巡鱼,以一种比在湖水中更加迅捷、更加狂暴的姿态,从格栅后蜂拥而出!它们的仿生鳍高速振动,发出的不再是水流声,而是某种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般的“嘶嘶”声,在这封闭空间里被放大,形成刺耳的共鸣。
这一次,它们的数量更多,阵列也更加复杂、更具攻击性。
前方的鱼群瞬间散开,并非简单的“鱼骨绣”,而是如同苏绣中的“散套针”与“抢针”结合,攻势连绵不绝,又兼具突刺的凌厉。后方的鱼群则如“盘金绣”般,迂回缠绕,试图封死退路。红光闪烁的复眼传感器,锁定了通道中央的两人,杀机如同实质的冰水,瞬间浸透全身。
“退!”林疏月低喝一声,手中那把造型奇特的电击手枪连续激发,蓝白色的电弧在水中或许效果不佳,但在空气中却发出噼啪爆响,精准地击中冲在最前面的几条机械鱼。
然而,这些机械鱼显然经过了强化。电弧击中它们哑光黑的装甲,大部分被导开,只在表面留下短暂的灼痕, лишь让它们的动作出现了极其短暂的迟滞。更多的机械鱼悍不畏死地扑上,它们头部的水流喷射口亮起微光,这一次,射出的不再是无形水箭,而是一道道肉眼可见的、高度压缩的冷凝水汽,如同锋利的冰刃,带着刺骨的寒意破空而来!
“嗖!嗖!嗖!”
一道冰刃擦着沈青梧的脸颊飞过,带起的风压刮得皮肤生疼,身后冰冷的金属壁上瞬间凝结出一片白霜,并留下深深的划痕。另一道击打在林疏月抬臂格挡的终端上,发出“铿”的脆响,坚固的合金外壳竟然出现了裂纹。
“它们的攻击模式改变了!小心,带有低温切割效应!”林疏月一边急促地警告,一边快速移动,利用廊道内废弃的管道和控制台作为掩体。她的射击依旧精准,但面对数量如此之多、防御力增强且攻击方式更加诡异的敌人,显得杯水车薪。
沈青梧身形如风,在狭窄的空间内腾挪闪避。她手中没有枪械,只有两把之前在装备舱顺来的、用于切割缠绕物的高周波战术匕首。匕首在她手中化作两道银色的光弧,格挡开袭来的冰刃,发出“叮叮当当”密集如雨打芭蕉的脆响。每一次碰撞,都有一股刺骨的寒意顺着匕首蔓延至手臂,几乎要冻结血液。
但她的大脑却在高速运转,比手中的匕首更快。她的瞳孔微微收缩,视野中,那些疯狂闪烁的红点、交错纵横的攻击轨迹,再次被解构、重组。她不再将其视为单纯的攻击,而是看作一幅动态的、充满杀意的“绣品”。
“疏月!左前方,45度角,三条鱼,攻击节奏是‘长短长’,它们在模拟‘截针’!”沈青梧的声音在一片混乱中响起,带着一种超乎寻常的冷静,“右后方,那条体型稍大的,它在协调‘包边’,打断它!”
林疏月心领神会,不再追求一击毙敌,而是依照沈青梧的指引,进行精准的“节点”打击。一道电弧射出,并非瞄准鱼身,而是射向那条协调“包边”的机械鱼前方半米处的空档!
“啪!”
电弧爆开,干扰了那片区域的能量场和信号传输。那条机械鱼的动作猛地一僵,它引导的“包边”阵列瞬间出现了不协调,后方几条鱼的攻击轨迹发生了偏移,甚至险些撞在一起。
有效!
沈青梧眼中闪过一丝锐光。她终于彻底明白,这些机械鱼的战斗逻辑,核心并非个体,而是基于某种高级算法模拟出的“集体针法意识”。破阵的关键,不在于摧毁多少“针”(个体机械鱼),而在于打乱其“走针”的节奏和“绣图”的结构!
她的身形骤然加快,不再一味闪避,反而主动迎向鱼群最密集的方向。双匕挥舞,不再格挡,而是如同最灵巧的绣花针,穿插、挑拨、牵引!
她以匕首的轨迹,模拟苏绣中用于固定复杂绣面、使其不易松散的最高技巧——“织网绣”!
她的每一次出手,都并非攻击机械鱼本身,而是攻击它们之间那无形的“连线”,攻击它们阵列转换时那稍纵即逝的“节点”。匕首尖端划过空气,带着高频震动,或点、或拨、或引,精准地干扰着机械鱼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交换,破坏它们协同运动的默契。
一条鱼正要前突,被她匕首侧面一引,方向偏转,撞向了旁边的同伴;后方三鱼组成的“合抱”之势,被她冒险切入,匕首连点,打乱了其能量分配的优先级,导致其压缩冰刃的凝聚慢了半拍;那条始终在远处盘旋、如同“绣娘”般总揽全局的领头鱼,被沈青梧看准机会,将一道射向自己的冰刃用匕首巧妙一磕,改变了轨迹,反而射向了那条领头鱼,逼得它狼狈闪避,整个鱼群的“主心骨”顿时一乱!
这一刻,沈青梧仿佛不再是陷入重围的闯入者,而是以整个廊道为绣绷,以漫天机械鱼为丝线,在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反绣”!她以“织网绣”的致密与稳固,对抗着对方千变万化的攻击针法。
林疏月压力大减,她立刻明白了沈青梧的意图。她的射击变得更加刁钻,不再追求杀伤,而是全力配合沈青梧的“织网”行动,专门打击那些试图重新组织阵型或对沈青梧干扰行为产生“应激反应”的关键节点。
两人的配合天衣无缝,一个以传统技艺的智慧洞悉本质,一个以尖端科技的精准执行干扰。混乱的机械鱼群,那严密的“针法”阵列,在沈青梧这根“乱针”的穿插下,开始从内部瓦解、崩散。它们依旧危险,但攻击变得杂乱无章,甚至开始互相阻碍。
“走!”沈青梧看准一个因为内部程序冲突导致大片机械鱼短暂“宕机”的机会,低喝一声。
两人不再恋战,身形如电,从混乱的鱼群缝隙中疾冲而过,瞬间突破了这条死亡廊道,冲入了前方一个更加开阔的空间。
就在她们踏入新空间的瞬间,身后廊道内传来一连串剧烈的爆炸声和金属撕裂的刺耳噪音——显然是那些失去协调、陷入逻辑死循环的机械鱼发生了自毁或互相攻击。
沈青梧扶着冰冷的墙壁,微微喘息,握着匕首的虎口被震得发麻,潜水服下的身体己被冷汗浸透。林疏月快速检查着终端和武器,脸色凝重。
她们暂时安全了,但心情没有丝毫放松。
这个代号“深潜”的冷战幽灵,其内部隐藏的杀机,远比她们想象的还要诡异和凶险。而前方那片开阔空间,黑暗中,似乎有更加庞大的阴影和低沉的运转声,在静静地等待着她们的到来。
(本章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XLJ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