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四章·上海的雪与质量宣言

小说: 梧桐里的双生花   作者:七毛硬币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梧桐里的双生花 http://www.220book.com/book/XLUS/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上海的初雪来得又急又大。沈知夏站在"双生"上海研发中心的大落地窗前,望着窗外鹅毛般的雪花,手中的质检报告被捏得皱巴巴的。报告上鲜红的"不合格"印章,像一把利刃,刺痛着她的眼睛。

"知夏姐,情况比想象的严重。"研发部经理李明声音发颤,"这批助眠膏的菌落总数超标了三倍,己经有三个批次的产品流入市场,现在退货电话被打爆了。"

沈知夏闭上眼睛,深深吸了口气。雪花落在玻璃上,融化的痕迹像一道道泪痕。她想起太奶奶常说的话:"药是救命的,容不得半点马虎。"那时候太奶奶熬药,每锅都要尝,每味药都要亲自称量,连装药的瓷罐都要用茶叶水泡三天三夜去异味。

"立即启动召回程序。"她睁开眼,声音异常冷静,"所有问题产品必须在24小时内下架,一个不留。"她转向李明,"通知全国门店,暂停销售相关批次,给顾客全额退款,还要登门致歉。"

李明犹豫了一下:"知夏姐,这样损失会很大......"

"损失再大,也比丢了良心强。"沈知夏拿起电话,拨通陆承野的号码,"承野,上海出事了,产品菌落超标,我己经下令全面召回。"

电话那头,陆承野的声音沉稳有力:"做得对。我马上飞过去,我们一起面对。"

一、停产整改:回到原点

下午两点,沈知夏站在空荡荡的生产车间里,看着工人们忙碌地拆卸设备。天花板上的水珠滴下来,在水泥地上砸出一个个小坑。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像医院,又像太奶奶当年熬药时的药香。

"知夏姐,所有生产线都停了。"生产主管王师傅递来厚厚一叠生产记录,"我们查了,问题出在灭菌环节,高温灭菌时间不够,导致细菌滋生。"

沈知夏翻看着记录,手指在纸上划过一道道曲线。"灭菌温度、时间、压力,每一项都有记录,为什么会出问题?"她抬头问王师傅。

王师傅叹了口气:"最近订单量大,为了赶工期,有些环节就......就简化了。我们以为不会有事......"

"以为?"沈知夏的声音提高了,"太奶奶说过,'制药如做人,半点不能含糊'。以为没事,就是最大的事!"她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王师傅,您跟着我爸干了三十年,难道忘了当年的教训?"

王师傅愣住了。沈知夏想起那个暴雨倾盆的午后,父亲因为一批药酒灭菌不彻底,主动销毁了所有产品,损失了整整一年的利润。"那时候您跟我说,'宁可赔钱,不能赔良心'。"她轻声说,"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

二、太奶奶的制药笔记

深夜,沈知夏回到酒店,从行李箱里取出太奶奶留下的制药笔记。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药方的制作工艺,字迹娟秀却有力。

"第一百七十三条:凡制药,必净其器,洁其手,净其室。凡煎药,必火候足,时间够,不得偷工减料......"沈知夏轻声念着,眼泪滴在纸页上,晕开了墨迹。

陆承野推门进来,手里端着热茶:"还在看太奶奶的笔记?"

"嗯。"沈知夏擦干眼泪,"您看这段,'菌落'这个词虽然没有,但意思是一样的——药要干净,不能有杂菌。"她指着其中一页,"太奶奶说,'药是给病人吃的,不是给老鼠吃的'。"

陆承野坐在她身边:"现在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是人心问题。太奶奶当年熬药,即使没人监督,也会严格按方子来。现在我们有了制度,反而放松了警惕。"

"是啊。"沈知夏合上笔记,"我们把标准当成了摆设,把流程当成了形式。以为有了SOP,就可以高枕无忧,却忘了初心。"她抬头看着陆承野,"承野,你说我们是不是太急了?想把'双生'做得太大,反而忘了它本来的样子。"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梧桐里的双生花

陆承野握住她的手:"不急,我们慢慢来。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了,再想怎么发展。"他从包里拿出个小盒子,"给你的,太奶奶当年用的药杵,我让人从老宅找来的。"

沈知夏接过药杵,木质的杵头己经被磨得光滑发亮。"这是太奶奶的心爱之物。"她轻抚着杵身,"她说,好药都是杵出来的,急不得。"

三、整改会议:重温祖训

第二天上午,沈知夏召集所有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开会。会议室里气氛凝重,每个人都低着头,不敢看她的眼睛。

"今天把大家叫来,不是要批评谁。"沈知夏站在白板前,白板上写着太奶奶的制药祖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我只想让大家记住,我们做的是药,不是普通商品。"

她拿起太奶奶的制药笔记:"这是我太奶奶留下的,里面记录着每一道工序的标准。从选材到炮制,从煎煮到包装,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要求。现在,我们要重新学习这些标准,从零开始。"

质量部经理张敏站起来:"知夏总,我们己经制定了新的质控流程,增加了三次抽检环节,确保每一批产品都合格。"

"很好。"沈知夏点头,"但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个人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她看向在座的每一个人,"我们不是在为老板打工,不是在为公司赚钱,我们是在为自己积德。"

会议结束时,沈知夏宣布:"从今天起,每个月的第一天,我们都要重温太奶奶的制药祖训。不仅要记住文字,更要记在心里。"

西、雪夜的温暖

整改进行到第七天,上海的雪终于停了。沈知夏和陆承野走在空旷的街道上,踩着厚厚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感觉好多了。"沈知夏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虽然损失很大,但至少我们找回了初心。"

陆承野握住她的手:"你知道吗?我爷爷当年创业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有一批药材受潮,他二话不说,全部销毁,重新进货。那时候他也亏损了很多钱,但赢得了所有客户的信任。"

"太奶奶也是这样。"沈知夏笑了,"看来我们沈陆两家,骨子里都是一样的——宁可赔钱,不能赔良心。"

前方,"双生"上海体验店的灯还亮着。透过玻璃窗,他们看见店员们正在打扫卫生,准备明天重新开业。

"明天,我们一起去致歉。"沈知夏说,"亲自给每一位顾客打电话,登门拜访,诚恳道歉。"

陆承野点头:"好。用我们的诚意,换回顾客的信任。"

雪又开始下了,细细的雪花在空中飞舞。沈知夏和陆承野并肩走着,身影在路灯下拉得很长很长。她知道,这场质量危机,让他们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更多——对品质的坚守,对初心的铭记,对传统的回归。

五、重新出发:品质宣言

一个月后,"双生"上海研发中心重新开业。沈知夏站在新的生产线前,看着工人们严格按照新标准操作,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今天,我们在这里宣布'双生品质宣言'。"她在开业仪式上说,"我们将严格遵守太奶奶留下的制药祖训,坚持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做有良心的药,做有温度的产品。"

台下,陆承野举着摄像机,记录下这一刻。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次品质宣言,更是"双生"品牌重新出发的起点。

沈知夏拿起话筒,声音坚定有力:"请相信,'双生'会用行动证明,我们值得您的信任。我们会让每一瓶产品都成为艺术品,让每一次使用都成为享受,让每一份信任都成为传承。"

掌声雷动中,沈知夏望向窗外。雪花己经停了,阳光穿过云层,洒在"双生"的招牌上,闪闪发光。她知道,经历这场风雪,"双生"的根扎得更深了,枝叶会更加茂盛。



    (http://www.220book.com/book/XLU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梧桐里的双生花 http://www.220book.com/book/XLU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