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似锦》开机前,沈悅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邀约——一档名为《文心雕龙》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邀请她作为飞行嘉宾参与一期录制。
这档节目以探讨传统文化、诗词歌赋为主,嘉宾多是学者、作家或是有“文化人”标签的艺人,氛围相对严肃高雅。沈悅接到邀约时,第一反应是诧异,随即了然。这大概又是“容太太”这个身份带来的附加效应,节目组看中的恐怕不是她的才学,而是她身上近期的话题度和她背后代表的容氏。
经纪人王哥自然是喜不自胜,认为这是提升沈悅形象、摆脱“花瓶”标签的大好机会,极力劝说她接下。沈悅本人却有些犹豫。她腹有诗书不假,但深知在这个圈子里,露怯不如藏拙,尤其是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然而,容峥某次早餐时无意间提起:“《文心雕龙》的制作方与容氏有合作,节目口碑不错。”语气平淡,听不出是建议还是仅仅陈述事实。
这句话让沈悅下定了决心。她需要更多的机会,需要向容峥、向容家、也向外界证明,她沈悅并非只有一张脸。这或许是一个险招,但也是一个契机。
录制当天,沈悅提前做了大量功课,将节目可能涉及的主题和相关典籍都粗略温习了一遍。她选了一身素雅的改良旗袍,颜色是淡青色,衬得她气质沉静,少了几分娱乐圈的浮华,多了几分书卷气。
同期的嘉宾除了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和一位大学教授外,还有一位最近凭借一部古装剧小火、营销“才女”人设的女星林菲菲。
林菲菲见到沈悅,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在她看来,沈悅这种靠脸上位、黑料缠身的“花瓶”来参加文化节目,简首是自取其辱,正好可以衬托她的博学多才。
节目开始,前半段进行得还算顺利。主持人功底深厚,引导着话题,两位老艺术家和教授侃侃而谈,沈悅大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在镜头扫过来时露出得体的微笑,或在主持人问到她时,谨慎地发表一两句不出错的看法。
林菲菲则表现活跃,不时引经据典,虽然有些地方略显生硬,但配合着她甜美的外表,倒也赢得现场观众一些掌声。
中场休息后,进入了“飞花令”游戏环节。规则是给出一个关键字,嘉宾需轮流说出包含该字的诗词,说不出者淘汰。
关键字是“月”。
前面几轮,大家你来我往,名句频出,气氛紧张而热烈。轮到沈悅时,她说出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流畅自然。
几轮过后,难度增加,常见的诗句渐渐被说尽。林菲菲在一次接令时,故意停顿了片刻,做出苦思冥想状,然后目光转向身旁的沈悅,脸上带着看似无害的笑容,语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
“沈悅姐姐,我看你一首很安静,是不是觉得我们说的这些太简单了?不如你来句生僻点的,让我们也开开眼界?我记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好像有好多带‘月’的句子,不过那么长的诗,可能记起来有点困难吧?”她刻意点了《春江花月夜》这篇长诗,隐含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你这种“花瓶”,恐怕连全篇都背不下来。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沈悅身上。主持人都捏了一把汗,准备打圆场。
沈悅抬起眼眸,看向林菲菲,脸上依旧挂着那副娇软温和的面具,眼神却清亮沉静,没有丝毫慌乱。她微微一笑,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录制现场:
“菲菲妹妹提醒的是。《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确实写尽了月色之美。不过,‘飞花令’讲究的是快速反应,长篇默背反倒失了趣味。”
她顿了顿,在林菲菲略显得意的目光中,不紧不慢地继续开口,声音如珠落玉盘:
“我倒是想起李义山的一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月华如水,鲛人泣泪成珠,意境凄美迷离,与前面诸位老师提到的‘明月出天山’、‘海上生明月’的阔大意象相比,别有一番幽微情致。”
她不仅接上了令,准确说出了诗句和作者,更对诗句的意境进行了简练而精准的点评,将其与之前的诗句区分开来,展现出了不俗的鉴赏力。
现场静默了一瞬,随即响起了更为热烈的掌声。两位老艺术家和那位教授都微微颔首,看向沈悅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欣赏。
林菲菲脸上的笑容彻底僵住,她完全没料到沈悅不仅能接上,还能说得如此头头是道。
然而,沈悅的“表演”还未结束。她似乎被勾起了兴致,目光扫过现场布置的背景板上一幅山水画,沉吟片刻,再次开口,这次带了几分随性的洒脱:
“若论月色之奇,我倒更偏爱中唐李贺的《梦天》一句,‘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以玉轮喻月,轧过露水,打湿了圆润的光华,与身佩鸾珮的仙子在桂花飘香的路上相逢。想象瑰丽奇绝,充满了游仙般的浪漫,将月色写活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MD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