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偶遇,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袁晓天紧绷而单调的生活中,漾开了一圈圈温柔的涟漪。
最初的联络始于微信上谨慎而礼貌的问候。苏念晴分享她设计的作品照片——不是宏伟的建筑,而是一些精巧的室内细节、充满巧思的文创小物,光影构图都透着独特的审美和静好的心意。袁晓天则偶尔拍下窗外看到的有趣云朵,或是阅读时遇到的有所触动的句子。
没有刻意迎合,没有功利目的,只是单纯地分享各自世界里捕捉到的微小光亮。这种不涉及现实压力的交流,让袁晓天感到久违的放松。
渐渐地,交流从线上延伸到线下。第一次约见,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一家安静的咖啡馆。袁晓天出门前,竟有些许久未曾有过的紧张。他依旧穿着简单的衬衫和长裤,但特意熨烫得平整。
苏念晴先到,坐在靠窗的位置,低头翻看着一本画册,阳光透过玻璃在她侧脸投下柔和的光晕。那一刻,袁晓天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那次的聊天,比在图书馆时深入了许多。他们聊起大学时共同敬佩的一位老教授,聊起各自对未来的憧憬如何被现实打磨。袁晓天依旧隐瞒了自己在金融市场搏杀的真实情况,只含糊地说在做些自由职业,时间上比较灵活。
苏念晴没有追问,只是温和地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掌控自己的时间,其实是很幸福的状态。” 她的理解,让袁晓天松了口气,又隐隐有些愧疚。
“你呢?设计这一行,不容易吧?”袁晓天将话题引向她。
苏念晴笑了笑,那笑容里有些许无奈,但更多的是坦然:“是啊,竞争激烈,甲方想法天马行空。有时候熬了几个通宵的方案,可能说否就否了。” 她轻轻搅动着咖啡,“也经历过公司变动,项目搁浅,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
她语气平静,但袁晓天能听出背后的艰辛。他想起同学间零星的传闻,似乎苏念晴家里也曾遭遇变故,具体不详,但她从未主动提及,也从未在人前显露怨怼。
“但你还是坚持下来了。”袁晓天看着她,语气里带着由衷的钦佩。
“因为喜欢啊。”苏念晴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看到自己笔下的线条变成现实,赋予空间温度和情感,那种成就感,很多东西无法替代。就像你以前解出一道超级难的经济学模型时,眼睛会发光一样。”
袁晓天愣住了。他没想到,她竟然还记得他那么久远、连他自己都快遗忘的细节。那种被人在乎、被人真正“看见”的感觉,像一股暖流,悄然融化着他因挫折和算计而冰封的心湖。
之后,他们的见面频繁起来。有时是一起吃顿简单的晚饭,有时是周末去美术馆看一场展览,或只是在公园里漫无目的地散步。苏念晴身上有种安定人心的力量。她不会像同学会上那些人一样,用财富和地位来衡量他,她欣赏的是他的思维、他的见解,甚至是他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执拗和纯粹。
有一次,袁晓天无意中提起最近在研究一些“非传统”的周期理论,说得有些抽象。苏念晴虽然不懂金融,却听得很认真,然后若有所思地说:“听起来,很像是一种寻找万物内在节奏的努力。就像好的设计,也要遵循空间、光影和人的情感节奏一样。”
她的话,像一把钥匙,意外地打开了袁晓天思考“天道筹算”的另一个维度,让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她的存在,仿佛是他冰冷计算世界里的一个温暖坐标,让他记起,除了胜负和盈亏,生活还有诗意和温度。
而袁晓天,也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关心着她。他会记得她喜欢某家甜品店的栗子蛋糕,会在她抱怨颈椎不舒服后,下次见面时带来一个口碑很好的颈椎按摩仪(借口是别人送的,自己用不上)。他倾听她工作中的烦恼,给出的建议往往一针见血,带着他特有的理性逻辑,却又充满理解的温度。
在他面前,苏念晴也渐渐卸下职场上的干练外壳,会像个小女孩一样,为看到可爱的猫咪而雀跃,会因为吃到美食而眯起眼睛满足地笑。他们都隐约感觉到,彼此就像是漂泊己久的两叶孤舟,终于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可以暂时停靠、互相取暖的港湾。
但袁晓天心底始终藏着一份不安。他享受着这份纯净的情感,却又因自己的“隐瞒”而备受煎熬。他无法向她描述那个充满了杠杆、做空、陷阱和反杀的残酷世界,那是他必须独自面对的战场。他只能将“自由职业者”这个模糊的身份扮演下去,小心翼翼地守护着眼前这份来之不易的宁静与美好。
这份复杂的情感,如同暗夜里悄然滋长的藤蔓,既带来了生的希望和力量,也缠绕着甜蜜的负担。他知道,总有一天,他需要首面这一切。但至少此刻,他贪恋这份温暖,这束照亮他荆棘之路的微光。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天道之股海乾坤》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XMD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