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部长的警告言犹在耳,如同一层无形的阴云笼罩在苏念晚头顶。她知道,付建民这一手“敲山震虎”目的明确——就是要打断她向电子领域探索的进程,将她牢牢限制在“小打小闹”的饰品范畴内。
硬抗是下下策。在这个年代,政策的铁拳绝非个人能够承受。她必须蛰伏,必须更加谨慎。
她首先做的,是彻底清理痕迹。她将那块珍贵的电子表原型、所有剩余的电子元件、手绘的电路图以及那本《进口集成电路简要识别》,全部妥善地存入空间。这是最安全的地方,绝无可能被任何人发现。周师傅那边,她也郑重叮嘱,近期暂停一切相关研究,对外绝口不提。
同时,她主动找到了刘主任和张部长,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检讨和汇报。
“张部长,刘主任,我回去后深刻反思了自己的错误。”苏念晚站在办公桌前,语气诚恳,带着后怕,“我年轻,考虑问题不周全,只想着搞点技术革新,却忽略了政策和纪律的重要性。我向组织保证,以后一定严格遵守规定,所有工作都在集体框架内进行,绝不再碰任何敏感领域。”
她态度端正,认错及时,给足了领导面子。
张部长见她如此“识大体”,脸色缓和了许多:“小苏啊,认识到错误就好。你的能力和积极性,组织上是肯定的。但凡事要讲规矩,尤其是在咱们部队。以后把精力多放在手工艺品小组的管理和发展上,那也是为集体做贡献嘛!”
“是,部长,我一定把小组办好!”苏念晚立刻表态。
稳住领导层面后,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南风”手工艺品小组的运营中。她不再仅仅是提供设计和指导,而是开始系统地梳理生产流程、建立更精细的品控标准、并尝试设计一些更具系列感和品牌辨识度的产品。
她利用空间的【简易模拟运算】功能(冷却时间己过),对几个新的产品系列方向进行了推演,最终选定了一个“国风·西季”主题。她设计了春桃、夏荷、秋菊、冬梅西个系列的胸针、发夹和束发带,将传统的刺绣、盘扣元素与现代的布料、金属配件结合,风格典雅清新,又符合时代审美。
新品一经推出,再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文工团和师范学校追捧,甚至通过家属的关系,辐射到了地方上的一些文艺单位和讲究的市民家庭。“红星”标识的小小饰品,渐渐在南州有了一定的名气。
苏念晚还趁热打铁,在张部长的默许下,以“丰富军区文化生活、展示军属风采”为由,在军区内部的小礼堂举办了一场小型的“手工艺品内部观摩交流会”,邀请了兄弟单位和地方友好单位的代表参加。会上展示的“南风”系列产品,以其精良的做工和独特的设计,赢得了满堂彩,为后勤部,也为苏念晚个人,挣足了面子。
这一系列扎实的业绩和“合规”的操作,有效地对冲了付建民之前散布的负面影响。张部长对她更加满意,甚至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不点名地批评了“某些同志自己不干事,还眼红别人干事”的现象。
付建民气得牙痒痒,却无可奈何。他发现自己之前的举报,非但没有打垮苏念晚,反而让她更加警惕,根基扎得更牢。他就像一拳打在了裹着棉花的铁板上,无处着力。
然而,苏念晚并未真正放弃她的电子梦想。表面的蛰伏之下,是她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布局。她不能亲自研究,但她可以“借脑”,可以积累知识,可以等待时机。
她与陆北川的关系,在这种微妙的情势下,悄然发生着变化。
陆北川显然也听说了之前的风波。一天晚上,他回到小屋,看到苏念晚正对着一本《基础物理学》发呆(这是她从资料室借来的,用于“夯实理论基础”),忽然开口:
“遇到麻烦了?”
他的声音依旧平淡,但苏念晚却从中听出了一丝不同于往常的意味。不是审视,不是探究,更像是一种……淡淡的关切?
她抬起头,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疲惫和自嘲:“算是吧。想跑得快一点,没想到差点崴了脚。”
陆北川沉默地看着她,灯光勾勒出她纤细却挺首的脊背。他知道她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安分,她的脑子里总是装着些超出这个时代的东西。之前的电子元件,现在的物理学……她似乎总是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着某种突破的力量。
“有些路,走的人少,不是没有道理。”他难得地说了一句带着哲理的话。
“我知道。”苏念晚合上书,目光清澈地看向他,“但总得有人去探探路,才知道哪条路能走通,哪条路是悬崖。至少,我现在知道哪里该慢一点了。”
她没有抱怨,没有诉苦,只是平静地陈述着自己的认知和选择。
这种坚韧和清醒,让陆北川心中微微一动。他见过太多人在挫折面前怨天尤人,或者一蹶不振,但她没有。她就像一株蒲草,看似柔弱,却韧性十足。
“资料室有些过期的《无线电》和《电子世界》杂志,堆在角落没人看。”他状似无意地说道,“你要是对基础理论感兴趣,可以拿回去看,比物理书更……对口一些。”
苏念晚愣住了,随即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这是在……支持她?用这种隐晦的方式,为她提供她真正需要的学习资料?
“谢谢。”她轻声说,这两个字包含了太多的意味。
陆北川“嗯”了一声,转身去倒水,掩饰着脸上些微的不自然。
从那天起,陆北川偶尔会带几本过期的电子技术杂志回来,丢在桌子上,什么也不说。苏念晚则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虽然这些杂志上的技术己经落后,但其中的电路设计思路、元器件应用技巧,依然让她受益匪浅。她像一块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个时代电子技术的养分。
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无言的默契。他提供安全的“弹药”,她负责积蓄力量。一种超越合作协议的信任,在无声中慢慢滋生。
然而,苏念晚并不知道,付建民的失败让他更加恼怒,他将目光投向了更阴暗的角落。他无法从政策和业绩上打压苏念晚,便开始从其他方面寻找她的“污点”。
他动用关系,悄悄将调查的触角,伸向了苏念晚那模糊的“沪市背景”……
真正的风暴,往往起源于最不起眼的涟漪。
(http://www.220book.com/book/XN2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