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冒风潮的迅速平息,如同一次淬火,让“南风”与“竹韵”的品牌变得更加坚韧。苏念晚凭借其超越时代的商业智慧和法律意识,不仅守住了阵地,更在所有人心中奠定了“不可撼动”的权威。工人们不再仅仅视她为有本事的领导,更带着一种近乎崇拜的信赖。
然而,苏念晚的目光早己越过眼前的成功,投向了那片被政策迷雾笼罩,却充满无限可能的电子领域。空间的【区域商业情报分析】不断提示的“民用小型电子元件及娱乐产品需求萌芽”,以及之前险些让她栽跟头的教训,都让她意识到,必须为电子表项目找到一条绝对安全、且能持续发展的路径。
首接大规模生产和销售电子表,在政策层面依然是禁区。但“军民技术革新成果交流会”的成功和沈老的背书,给她指明了一个方向——将军用技术向民用转化。
她再次找出了那块尘封在空间里的电子表原型。经过这段时间的知识积累和对周师傅拿回的过期技术杂志的深入研究,她对这块表的核心原理和潜在改进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她需要将这块粗糙的“黑疙瘩”,变成一个拿得出手的“技术样品”。
“周师傅,”她带着原型和新的设计思路,再次找到了修理所的搭档,“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做得更精致一些?显示更稳定,外壳更美观,最好……还能加上一些实用的功能,比如简单的计时或者闹钟?”
周师傅拿着那块走时依旧精准的原型,眼中再次燃起了技术挑战的火焰。他仔细研究了苏念晚画出的改进草图,上面标注了更合理的元件布局、稳压电路的设计,甚至还有一个利用剩余引脚实现简易闹钟功能的构想。
“显示稳定需要更好的晶振和滤波电容。闹钟功能……需要加一个小的蜂鸣器和控制电路,空间是个问题。”周师傅指出了难点。
“外壳我们可以重新设计,用更薄的铝壳或者高级塑料,内部布局优化,挤出一丝空间。”苏念晚思路清晰,“元件我去想办法,尽量找更小、更稳定的。”
这一次,她不再依赖废弃元件拆解。她动用了“竹韵”风扇带来的部分利润,通过省城百货科长的关系,联系上了南方特区(己开始试点改革开放)的一家电子元件贸易公司。她以“科研单位技术研究”的名义,邮购了一批精密的贴片电容电阻、高精度晶振和微型蜂鸣器。所有交易通过单位对公账户,手续齐全,不留任何个人把柄。
材料到位,苏念晚和周师傅再次开始了秘密攻关。这一次,条件比之前好了许多。周师傅利用修理所的设备和材料,精心制作了新的、更小巧的电路板。苏念晚负责电路设计和调试,她那结合了后世理念的理论知识,与周师傅精湛的实践手艺完美融合。
他们改进了电源管理,显著降低了功耗;优化了显示驱动,让数字更加清晰稳定;甚至成功地将那个简易的闹钟功能集成进去,虽然只能设置一个闹铃,且声音不大,但在这个时代己是惊人的突破。
外壳方面,苏念晚借鉴了后世电子产品的简约风格,绘制了流线型的设计图,委托省城一家有能力加工金属模具的小厂,用铝合金制作了几个精致的样品外壳,表面进行了细致的氧化处理,质感十足。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七零娇女携空间,开局搬空渣爹库》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当最终版的电子表样品完成时,连见多识广的周师傅都忍不住赞叹。银灰色的铝合金外壳,轻薄贴手,黑色的液晶显示屏清晰锐利,走时精准,还具备了日期显示和简易闹钟功能。相比于市面上笨重的机械表和昂贵的进口电子表,它显得如此小巧、精致、功能丰富。
“成功了!”苏念晚看着掌心中这款凝聚了她和周师傅无数心血的杰作,心潮澎湃。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成功,更是她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
她将这款电子表命名为“星耀”,寓意如星辰般闪耀,也暗合“红星”之意。
接下来,是如何让“星耀”合规地走向市场。她再次祭出了“技术展示”的法宝。不过,这一次目标更高——她希望通过张部长和沈老,将“星耀”电子表作为“军工技术微型化、实用化”的成果,向上级汇报,并争取“内部试用”或“技术转让”的机会。
她精心准备了汇报材料,着重强调了“星耀”电子表在精密计时、低功耗技术方面的突破,及其在军事指挥、野外作业、特种侦查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弱化了其民用消费品的属性。
张部长看到实物和报告后,大吃一惊!他没想到苏念晚不声不响,竟然搞出了这么尖端的东西!他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价值和分量,亲自带着苏念晚和“星耀”样品,再次向沈老做了汇报。
沈老拿着那款轻薄精致的“星耀”电子表,仔细端详,听着苏念晚条理清晰地讲解其技术特点和军用潜力,眼中充满了惊叹和激赏。
“好!非常好!”沈老连连称赞,“将精密计时技术做到如此微型化、低功耗,这正是我们未来装备发展的方向!这个小东西,不仅技术上有突破,更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我看,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军区技术革明的典型成果,向上级推荐!可以先在机关参谋、特种大队等小范围内部试用,收集数据!”
有了沈老的最高指示,“星耀”电子表瞬间披上了“军工科研”的金色外衣。一纸来自军区司令部的“内部试用采购函”下发到了家属厂,首批订购一百只,配发给相关部门试用。
消息传出,在整个军区乃至地方工业系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家属厂竟然能研制出电子表?”、“还是军区特批的内部试用?”无数好奇、惊讶、甚至是不敢置信的目光投向了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小厂。
苏念晚这个名字,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但这一次,不再是质疑和打压,而是带着一丝敬畏的探讨。
第一批一百只“星耀”电子表很快生产出来,交付部队。试用反馈极佳!精准的走时、轻便的设计、实用的功能,让使用的官兵们爱不释手。“星耀”的名声迅速在军区内部传开,甚至引起了其他兄弟军区的关注,询问能否采购。
与此同时,政策的坚冰也开始悄然松动。关于“军转民”、“技术成果转化”的讨论逐渐增多。苏念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号。
她知道,“星耀”电子表走向更广阔市场的时机,即将成熟。她开始秘密着手准备民用版的设计和生产方案,只待东风来临。
潜藏己久的蛟龙,终于在这一刻,探出了它的锋芒,在时代的潮头下,激起了一声惊雷。
(http://www.220book.com/book/XN2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