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光
林砚之将最后一块刻着名字的木牌插进土里时,野菊丛突然簌簌作响,十二只萤火虫从花芯里飞出来,翅膀上闪着与铜钱相似的微光,在骸骨上方盘旋成圈。王念安撒下的向日葵种子不知何时发了芽,嫩绿色的芽尖顶着露珠,朝着萤火虫的方向生长。
“是他们在引路呢。”陈砚青轻声说,帆布包里的罗盘指针不再颤抖,稳稳地指向东方——那是雾州城的方向,也是孩子们曾经被拐走的反方向,“他们想回家了。”
林砚之从背包里取出针线,将孩子们的信物一一串联:安安的红棉袄线头系着小沙弥的佛珠,缺角的糖罐挂着刻字木牌,最后用那枚梅花发簪收尾。串好的信物在风中摇晃,发出风铃般的响声,萤火虫突然散开,组成一条发光的小径,从乱葬岗一首延伸到公路边。
“跟着光走。”王念安扛起装着骸骨的木箱,掌心的血痕蹭在木箱上,像极了当年安安衣服上的污渍,“我爹欠的,我一步一步还。”
萤火虫的光芒在公路上化作淡淡的光点,钻进一辆路过的卡车车厢。司机是个白发老人,看到木箱上的向日葵图案时愣了愣:“这图案……像极了十年前我在码头见过的那个小姑娘绣的。”老人从储物格里翻出个褪色的布娃娃,娃娃胸口绣着朵歪歪扭扭的向日葵,“她当时塞给我这个,说要是见到她姐姐,就把娃娃交出去。”
林砚之接过布娃娃,娃娃的布料里露出半截铜钱,与她们找到的铜钱纹路一模一样。“她叫安安,我们正要带她回家。”
老人眼圈红了:“我跑这条线跑了十年,总想着能遇到她姐姐。你们上车吧,我送你们去档案馆,那里保管着当年的失踪人口档案,说不定能找到她家人的线索。”
卡车行驶在晨光里,木箱上的向日葵嫩芽随着颠簸轻轻摇晃。林砚之拆开布娃娃,里面藏着张折叠的纸条,字迹稚嫩:“姐姐,我在永安号上,船往南走了,我会在有向日葵的地方等你。”纸条背面画着枚铜钱,方孔里写着个“家”字。
档案馆的老馆长见到铜钱串时,突然从抽屉里拿出个铁皮盒,盒里装着一沓泛黄的寻人启事,每张启事上都印着同一个女孩的照片——梳着双马尾,胸前别着枚铜钱形状的发卡。“这是林安的姐姐林静十年前贴遍全城的启事。”老馆长指着启事下方的地址,“她后来去了南方,说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会放弃寻找。”
陈砚青用手机拍下启事上的联系方式,拨号时指尖微微发颤。电话接通的瞬间,野菊丛来的萤火虫突然从车窗飞进来,落在手机屏幕上,光芒与屏幕的光亮交织在一起。
“喂?”电话那头传来沙哑的女声,带着十年未改的期盼。
“请问……您是林静吗?”林砚之的声音哽咽了,“我们找到安安了,她想跟你回家。”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爆发出压抑的哭声,像积压了十年的雨水终于落下。“我马上回来!等我!”
挂了电话,卡车己经驶入雾州城。街旁的店铺陆续开门,卖早点的阿姨见到木箱上的向日葵,念叨着:“这花真眼熟,十年前有个小姑娘总在我这儿买糖,说要攒够给弟弟妹妹们的路费。”
路过王念安的杂货铺时,林砚之看见橱窗里摆着新做的向日葵挂件,每个挂件上都系着枚铜钱。王念安的儿子正趴在柜台上画太阳,画纸上的太阳方方正正,像极了安安当年的笔迹。
“等安安的姐姐来了,我就把这些挂件送给她。”王念安擦了擦汗,“我爹当年烧了她们的船,我就造一艘新的,用向日葵做帆,让她们顺顺利利回家。”
卡车停在当年的码头旧址,如今这里建起了向日葵花田。林静从出租车里冲出来时,头发己经花白,却一眼就认出了林砚之手里的布娃娃。她颤抖着抚摸木箱,泪水滴在嫩芽上,嫩芽突然快速生长,抽出花茎,在阳光下绽开一朵小小的向日葵。
萤火虫的光芒突然汇聚成安安的模样,她穿着红棉袄,手里攥着铜钱串,朝着林静跑过去,像无数个梦里那样扑进姐姐怀里。“姐姐,我回家了。”
林静抱着空气失声痛哭,却仿佛真的抱住了那个十年未见的妹妹。阳光穿过花田,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铜钱串在光芒中轻轻摇晃,发出“叮铃”的响声,像是在说:
“我们,终于回家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NU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