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6章 杭州绸庄与无声的较量

小说: 我在大清卷KPI   作者:瓜空话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在大清卷KPI http://www.220book.com/book/XOAK/ 章节无错乱精修!
 

快艇在江南密布的水网中穿梭,将苏州城的喧嚣与危险远远抛在身后。

苏荔蜷缩在艇尾,湿冷的晨雾打湿了她的鬓发,也浸透了她冰凉的心。

沈先生站在船头,背影如磐石般稳定,仿佛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厮杀从未发生。

但他的沉默,比任何言语都更让苏荔感到不安。

那些救援的火箭来自何处?官差为何能精准找到画舫?沈先生的身份似乎比她想象的更为复杂。

艇行数日,沿途更换舟船,路线迂回,显然是为了避开可能的追踪。

苏荔被动地跟着,像一个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

她不再试图询问,只是默默地观察,将沿途经过的城镇、码头、甚至一些特殊的地标强行记在心里。

这是她唯一能做的、微不足道的反抗,或者说,是出于一种记录自身轨迹的本能。

当“杭州”两个字的轮廓终于出现在视线尽头时,苏荔的心中并无半分抵达目的地的松懈,只有更深沉的茫然。

杭州,西湖盛景,人间天堂,但对她而言,不过是另一个未知的囚笼。

船只并未驶向繁华的湖滨,而是悄无声息地拐入城北一条僻静的河道,在一处不起眼的小码头靠岸。

码头上早有一辆普通的青布马车等候。

沈先生领着苏荔上车,对车夫低语一句,马车便缓缓启动,驶入杭州城。

透过车窗缝隙,苏荔看到的是与苏州迥异的街景,屋宇更高,商幡更密,人流如织,空气中弥漫着茶香、墨香和一种慵懒繁华的气息。

但她无心欣赏,目光警惕地扫视着街面,搜寻着任何可能存在的危险信号。

马车最终在一家名为“永昌源”的丝绸庄后门停下。

这丝绸庄门面颇大,看起来生意兴隆。

沈先生似乎对这里极为熟悉,径首带着苏荔从后门进入,穿过堆满绫罗绸缎的库房,来到后院一间雅致的客室。

一位身着杭绸长衫、面容和善、眼神却透着精明的中年掌柜早己等候在此。

“东家,您来了。”掌柜见到沈先生,恭敬行礼,目光在苏荔身上一扫而过,并未多问。

苏荔心中暗惊,沈先生竟是这“永昌源”的东家?这绸庄也是“影”的据点?

“这位是青姑娘,会在庄里住一段日子。

安排个清净的住处,衣食起居,务必周到。”沈先生吩咐道,语气不容置疑。

“是,东家放心。”掌柜连忙应下。

沈先生转向苏荔,语气稍缓:“青儿,你先在此安顿下来。

杭州风光与北地不同,若无要事,可在后院走走,但切记,不可私自外出,亦不可与外人多言。”

他的眼神带着警告,也有一丝难以察觉的探究。

“青儿明白,谢先生安排。”苏荔垂首应道。

她知道,这不过是换了一个更精致、也更严密的监视地点。

沈先生并未久留,与掌柜低声交谈几句后,便匆匆离去,仿佛有更重要的事务亟待处理。

掌柜姓胡,对苏荔表面上客气周到,亲自将她引到后院一座独立的小楼二楼厢房。

房间陈设清雅,推开窗便可看到一小片精巧的庭院,景致宜人,但院墙高耸,显然是为了隔绝内外。

“姑娘若有需要,尽管吩咐丫鬟。

一日三餐会按时送来。

东家吩咐了,让姑娘好生休养。”胡掌柜说完,便躬身退下,留下了两个看似乖巧、眼神却机灵的丫鬟“伺候”。

苏荔心知肚明,这“伺候”实则就是监视。

她谢过掌柜,关上房门,疲惫地坐在窗前。

窗外鸟语花香,屋内寂静无声,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她感到一种窒息的孤独。

她就像一件被暂时寄存的贵重物品,等待着主人决定其最终的用途。

接下来的日子,苏荔过上了看似平静实则紧绷的生活。

她每日在有限的后院范围内活动,举止温顺,对丫鬟的试探性问询一概以“身体不适”、“记不清了”等借口搪塞。

她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观察上:观察绸庄的运作,观察来往的客人,观察胡掌柜和伙计们的言行。

她发现,“永昌源”确实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大绸庄,与本地许多织坊、绣庄都有往来,生意网络似乎遍布江南。

但偶尔,会有一些行色匆匆、气质迥异于商贾的客人从后门进入,与胡掌柜在内室密谈良久。

这些人的出现,总会让庄内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紧张。

苏荔不敢贸然打探,但她利用一次丫鬟送来的新衣机会,假装无意中问起杭州城内的风物,重点提到了丝绸和刺绣。

丫鬟不疑有他,兴致勃勃地说起杭州织造局的辉煌,以及各家绸缎庄的竞争,其中提到了一个名字——“锦云轩”。

据丫鬟说,“锦云轩”是近几年突然崛起的绸缎庄,背景神秘,生意做得极大,尤其擅长仿制古锦,连织造局的大人都对其另眼相看,但其东家深居简出,极少露面。

“锦云轩”?苏荔心中默念这个名字,将其与脑海中那本名册上的标记暗暗对照,却并无收获。

但这突然崛起的、与织造局关系密切的绸庄,让她本能地觉得不简单。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苏荔被一阵极轻微的、仿佛猫爪挠门的声音惊醒。

她屏息倾听,声音来自窗棂。

她心中一动,悄悄起身,摸到窗边,只见窗纸上被人用细细的香头烫出了三个不起眼的小点,排列成一个三角形。

没有纸条,没有声音,只有这个神秘的标记。

是“影”组织的联络信号?还是新的警告?这标记代表什么?她该如何回应?

苏荔盯着那三个小点,心潮起伏。

她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将这个记号死死记在心里。

第二天,庄里来了位特殊的客人——一位来自江宁的丝绸商人,据说是来洽谈一批大额订单。

胡掌柜亲自作陪,在前厅招待。

苏荔被允许在廊下远远地看了一会儿。

那江宁商人言辞倨傲,对丝绸的质地、花色要求极为苛刻,尤其对一种名为“天水碧”的染纱工艺反复追问,胡掌柜应对得颇为吃力。

苏荔注意到,胡掌柜在回答关于“天水碧”的问题时,眼神几次不自觉地瞟向通往后院的方向,似乎在等待什么指示,或者说,在忌惮什么。

而这种名为“天水碧”的工艺,她似乎在西爷府福晋院的异常采买记录中见过类似的描述,当时记载的是“苏工秘制青碧染纱”。

线索又开始若有若无地连接起来。

江宁、苏州、杭州,丝绸、织造、秘技……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一个巨大的、隐藏在繁华商贸背后的秘密网络。

而她自己,仿佛正被无形的手推向这个网络的中心。

傍晚,胡掌柜送走客人后,脸色并不好看。

他来到苏荔的小楼,看似随意地询问她是否住得习惯,江南饮食可还适应,然后话锋一转,似是无意中提起:“青姑娘久在北方,可曾见过一种唤作‘天水碧’的料子?色泽青碧欲滴,据说源自前朝宫内秘方。”

苏荔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故作茫然,轻轻摇头:“胡掌柜说笑了,奴婢见识浅薄,在北边只见过寻常绸缎,这等稀罕物,闻所未闻。”

胡掌柜仔细看了她片刻,见她神色不似作伪,便笑了笑:“也是,这等珍品,寻常难得一见。

姑娘好生休息。”说罢便离开了。

苏荔知道,这是一次试探。

沈先生或者“影”组织,仍在怀疑她是否隐瞒了关于福晋院丝绸的秘密。

她必须更加小心。

又过了两日,沈先生突然回来了。

他风尘仆仆,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锐利。

他召见苏荔,没有寒暄,首接开门见山:“青儿,准备一下,明日随我去一个地方。”

“先生,我们去哪里?”苏荔忍不住问道。

沈先生看着她,目光深邃,缓缓吐出三个字:

“锦云轩。”

作者“瓜空话”推荐阅读《我在大清卷KPI》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XOA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在大清卷KPI http://www.220book.com/book/XOA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