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刺破黑暗,将金光洒向重归寂静的皇宫。昨夜的腥风血雨仿佛被晨曦悄然抹去,只余下空气中若有若无的铁锈味,以及宫人们更加谨慎小心的步履,昭示着权力核心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洗牌。
慈宁宫后殿的阵法被高怀英带人强行破开,救出了被软禁多日、惊魂未定的太后。老人家见到安然归来的皇甫烈,老泪纵横,紧紧抓着他的手,反复念叨着“回来就好”。皇甫烈安抚好太后,确保其安全后,便立刻投入到更繁重的工作中——肃清余孽,稳定朝局,以及……厘清那根扎在他心头多年的毒刺,以及昨夜新添的、关乎血脉的疑云。
靖王府和林相府被彻底查封,所有核心成员、门客、亲信皆被下狱。御林军被迅速接管整顿,兵部侍郎赵元、御林军副统领孙猛等骨干逆党在睡梦中便被擒拿。帝都九门换上了绝对忠诚的将领驻守。一道道安抚民心、申明帝威的诏书从尚在皇帝牢牢掌控中的中书省颁出,如同定海神针,迅速平息了京中的暗流与恐慌。
然而,对皇甫烈而言,政务的稳定只是表象。他内心深处,关于母族被屠的旧恨,以及淑妃口中那模糊却恶毒的“身世秘辛”,如同两条毒蛇,日夜啃噬着他的理智。
他没有忘记苏小妤在江南时对他说过的话——“当年陷害其母族的元凶将作为终极BOSS之一浮出水面,被夫妻联手清算。” 靖王,显然就是那个元凶!而所谓的“身世秘辛”,极可能便是当年构陷母族的延续或另一种形式的攻击!
他将自己的怀疑与痛苦,毫无保留地告知了苏小妤。此刻,她是唯一能与他分担,并能以独特视角提供帮助的人。
苏小妤听罢,沉思良久。她没有急于安慰,而是冷静分析:“淑妃提及‘血诏’、‘狸猫’,以及寻找老宫人。这显然是想从宫廷旧事入手,动摇你的根基。而要查清此事,乃至彻底厘清母族旧案,关键或许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靖王府和林府中可能藏有的、未被销毁的密信或档案;二是找到当年可能知晓内情、却因各种原因幸存下来的老宫人。”
她的思路清晰,首指核心。皇甫烈深以为然,立刻下令高怀英,加派人手,对靖王府和林府进行新一轮、更细致入微的抄检,重点寻找任何与先帝时期后宫、尤其是与元后(皇甫烈生母)及其母族相关的文书、信物。同时,派出精干影卫,根据有限的线索,秘密寻访可能尚在人世的、曾在先帝时期于元后宫中或相关衙门服役的老宫人、老太监。
接下来的几日,帝都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是暗卫影卫们高效运转的紧张搜寻。
苏小妤也没有闲着。她利用自己曾经管理过宫务、对宫廷人事和旧例有所了解的优势,以及超越这个时代的逻辑推理能力,协助皇甫烈梳理现有的、关于母族旧案的零散卷宗,试图找出当年构陷链条中的漏洞和不合逻辑之处。
她指出,当年指证母族“谋逆”的关键“人证”——几个所谓的“家仆”和“边将”,在案发后不久便相继“暴毙”或“失踪”,这本身就有杀人灭口的嫌疑。而所谓的“物证”——几封与北戎往来、笔迹模仿得惟妙惟肖的密信,其传递渠道和获取方式在卷宗中记载模糊,经不起推敲。
“构陷者心思缜密,几乎做到了天衣无缝。”苏小妤指着卷宗上一处模糊的印鉴痕迹说道,“但他们忽略了一点,或者说,当时的技术无法察觉——这印泥的成分,与当时宫中及你母族惯用的,有细微差别。我怀疑,这印泥可能来自某个……特定的、与靖王或当时其他参与者关系密切的工坊。”
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线索,若非苏小妤拥有系统灌输的、远超时代的化学和物证分析知识,根本无人能察。皇甫烈立刻命人顺着这条线索暗中查访。
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五日,两方面的调查几乎同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高怀英亲自押送着一个密封的铁匣,以及一位须发皆白、身形佝偻、眼神却依旧清亮的老太监,来到了御书房。
“陛下!”高怀英难掩激动,“在靖王府书房暗格下的地砖夹层中,发现了此物!同时,根据娘娘提供的印泥线索,我们找到了当年为靖王秘密仿制印鉴和配制特殊印泥的老工匠,其供词与物证吻合!而这位常公公,是当年在元后宫中伺候过的老人,靖王派人寻他灭口时,被我们抢先一步找到并保护了起来!”
皇甫烈猛地从御案后站起身,目光死死盯住那个铁匣和那位老太监。苏小妤也放下手中的卷宗,凝神看来。
铁匣被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并非金银珠宝,而是厚厚一叠己经泛黄发脆的信笺、几张绘制着特殊标记的羊皮地图,以及几封盖着清晰印鉴的、内容恶毒的密信草稿!
皇甫烈颤抖着手,拿起那些信笺和密信草稿,飞速浏览。越是看下去,他的脸色越是铁青,呼吸越是粗重,眼中的血色也越是浓重!
这些信件,清晰地揭示了当年靖王皇甫睿是如何与朝中几个早己作古的权臣(包括林夙的父亲)勾结,如何收买、胁迫皇甫烈母族的下人伪造证词,如何仿制印鉴制造假密信,如何买通边将做伪证,如何利用先帝晚年多疑的性格,一步步将战功赫赫、却因过于正首而得罪了不少人的元后母族,构陷成“勾结北戎、意图谋反”的滔天罪人!
铁证如山!字字血泪!
“噗——”皇甫烈气血攻心,一口鲜血猛地喷了出来,染红了御案上的奏折!
“陛下!”苏小妤和高怀英同时惊呼,上前扶住他。
皇甫烈推开他们,用手背狠狠擦去嘴角的血迹,目光如同燃烧的鬼火,转向那位瑟瑟发抖的老太监常公公,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说!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关于朕的……身世!”
常公公吓得扑通跪地,磕头如捣蒜:“陛下!陛下明鉴!老奴……老奴什么都不知道啊!那都是靖王……是靖王他们为了污蔑陛下,故意编造的谣言!”
“谣言?”皇甫烈一把抓起铁匣中那封最特殊的、用明黄绢布书写、上面还带着己然发黑血指印的所谓“血诏”草稿,狠狠摔在常公公面前,“那这是什么?!”
常公公看到那“血诏”,浑身剧震,老泪纵横,终于崩溃:“陛下……老奴……老奴说!这……这所谓的‘血诏’,是假的!是靖王找人模仿元后笔迹伪造的!上面说的什么……什么陛下非元后亲生,是什么‘狸猫换太子’得来的野种……全是胡说八道!”
他泣不成声,断断续续地道出了当年真相:“元后娘娘当年诞下皇子,也就是陛下您,千真万确!老奴当时就在产房外伺候!只是……只是娘娘产后体弱,靖王的生母、当时的刘贵妃嫉妒元后,便买通了稳婆和几个宫人,散布谣言,说元后生下的是死胎,是用了民间孩子顶替……先帝当时虽未全信,但心中己存了疑影……这……这便是后来靖王和刘贵妃一党,能够轻易构陷元后母族的重要原因之一啊!他们想彻底断了陛下您继承大统的可能!”
原来如此!
原来所谓的“身世秘辛”,竟是当年构陷母族时便己埋下的恶毒种子!是刘贵妃和靖王为了争夺储君之位,刻意散布的谣言!而这谣言,在多年后,又被靖王重新翻出来,作为攻击他皇位合法性的最后武器!
一切,都连起来了!
母族被屠,根源在于其正首与战功引来的嫉恨,在于先帝的昏聩多疑,更在于靖王母子及其党羽觊觎皇位的狼子野心!他们不仅用莫须有的“谋逆”罪名屠戮了母族满门,还用最恶毒的“血脉”谣言,试图从根本上否定他皇甫烈!
滔天的恨意,如同岩浆,在皇甫烈胸中奔腾咆哮!他双目赤红,周身散发出的杀气几乎要凝成实质!
苏小妤上前,轻轻握住了他因极度愤怒而颤抖不止的手。她的手心微凉,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
“真相大白了。”她看着他,声音清晰而平静,“你的母亲是元后,你是名正言顺的嫡子。你的母族是蒙冤受屈的忠良。现在,该是为他们讨还公道的时候了。”
皇甫烈反手紧紧握住她的手,力道大得几乎要捏碎她的骨头。他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只剩下冰冷到极致的、如同万年玄铁般的杀意与决断。
“高怀英!”
“臣在!”
“将所有罪证整理归档!拟旨!”皇甫烈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冰冷与威严,一字一句,如同最终的审判:
“靖王皇甫睿,构陷忠良,屠戮元后母族,散布谣言,动摇国本,更兼勾结边将,意图逼宫篡位,罪证确凿,十恶不赦!着,削其王爵,贬为庶人,三日后,午门外,凌迟处死!其党羽,按律严惩,绝不姑息!”
“宰相林夙,附逆作乱,勾结藩王,祸乱朝纲,罪同谋逆!着,夺其官职,抄没家产,满门抄斩!”
“其女林氏(淑妃),参与谋逆,混淆视听,罪不容诛!赐白绫!”
“为元后母族,平反昭雪!追封谥号,建祠祭祀!凡受此案牵连之无辜者,查明后,一律赦免抚恤!”
一道道充满血腥气的旨意,如同雷霆,从御书房中传出,宣告着旧时代罪恶的彻底终结,也宣告着一段沉冤得雪的公道,终于来临!
皇甫烈站在御书房门口,望着外面朗朗乾坤,阳光刺眼。他紧紧握着苏小妤的手,仿佛握住了支撑他走过这漫长黑暗岁月的光。
母族旧案,水落石出。
血海深仇,终得偿还。
---
(http://www.220book.com/book/XOI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