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司马的任命,如同在朔方城平静的湖面投下又一块巨石。不同于之前录事参军带着“幸进”与“厨子”的微妙标签,此次晋升凭的是实打实的军功与能力,军中纵有资历更老者,也大多心服口服,至少明面上无人敢再置喙。
林知味搬离了驿馆,住进了城中配给的行军司马府邸。虽不奢华,却也独门独院,有了几分官邸气象。赵铁柱正式成了他的亲兵队长,招募了十余名身手不错、背景清白的退伍老卒或边民子弟,组建起一支小小的护卫队。苏芷兰仍在军医署任职,但来往司马府也更为便利。
新官上任,千头万绪。行军司马的职责远比录事参军繁杂,涉及军械调配、营垒修造、部分军纪巡查,甚至参与军机议事,而林知味仍兼管着军需后勤的改良。他每日埋首于案牍之中,熟悉各项事务,接见下属,忙得脚不沾地。
然而,摆在他面前最紧迫的问题,并非人事纠葛,而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钱。
严彪一案虽抄没了不少家产,但填补历年亏空后,能用于日常军需的依旧捉襟见肘。北疆苦寒,物资本就匮乏,朝廷的拨付时有延迟且层层克扣,镇北军十余万将士的吃喝拉撒、军械马匹,每日都是巨大的开销。开源节流,开源为首,可这“源”从何来?
这日,林知味正在查看近期的粮草账目,眉头紧锁。存粮仅够两月之用,且多是耐储存但口感粗糙的陈粮,新鲜蔬菜肉食更是稀缺。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士气,更会削弱军队战斗力。
赵铁柱端着一碗刚沏好的、苏芷兰配方的药茶进来,见林知味愁眉不展,粗声道:“林兄弟,哦不,大人!可是为粮草发愁?要不俺带兄弟们再去山里多打些猎物?”
林知味摇摇头:“杯水车薪,非长久之计。”他抿了一口药茶,苦涩中带着回甘,忽然心念一动。
“赵大哥,你去请沈千公子过府一叙,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好嘞!”
不多时,沈千应邀而来。他依旧一副富家公子打扮,但眉宇间对林知味更多了几分真正的敬重。
“林司马召见,不知有何吩咐?”
“沈公子不必客气。”林知味请他坐下,开门见山,“今日请沈公子来,是想请教这朔方城乃至北疆的商贸之事。军中粮饷吃紧,仅靠朝廷拨付和本地征收,难以为继。不知可有……生财之道?”
沈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沉吟片刻,道:“林司马问起,沈某便首言了。北疆贫瘠,但并非无利可图。其一,便是皮毛、药材。北地盛产优质皮货和如山参、黄芪等药材,若能组织人手规范采集、加工,贩往中原,利润丰厚。其二,便是盐。北疆有数处小型盐池,所产青盐虽略带苦涩,但价格低廉,若能改良提纯技术,亦可成为一大财源。”
皮毛、药材、盐……林知味若有所思。这些都是军需品,若能自给自足甚至外销,确实能大大缓解压力。但如何组织生产?如何保证质量?如何销售?
“不瞒沈公子,”林知味坦诚道,“我军中将士,打仗是好手,但这经商之道,却是七窍通了六窍。”
沈千笑了:“林司马过谦了。您有超越常人之智,何须事事亲力亲为?军中人力充足,可负责采集、粗加工与护卫。至于精细加工、商路开拓、销售往来,沈某不才,或可效劳。只是……”他顿了顿,“这其中利润分配,以及如何与军中旧制协调,还需司马大人定个章程。”
林知味明白了沈千的意思。这是提议军商合作。以军队为后盾和生产者,以沈氏商行为渠道和销售者,利益共享。
“章程好说,首要在于互利共赢,且绝不能影响军队根本。”林知味目光炯炯,“我可奏请侯爷,成立一个‘军需营造司’,专司此事。由我兼管,沈公子可派得力人手参与管理,利润按约定比例分成,大部归入军中,小部作为商行酬劳及再投入之本。如何?”
沈千眼中精光一闪,这林知味果然思路清晰,魄力十足!此举若能成,他沈家不仅能获得稳定货源和丰厚利润,更能与军方绑定更深,地位将更加稳固。
“林司马高见!沈某愿倾力相助!”沈千当即表态。
送走沈千,林知味心潮澎湃。这不仅是解决军需的途径,更是他将现代经济思维融入古代实践的一次大胆尝试。
然而,他深知此事牵涉甚广。军中那些习惯了等、靠、要的保守将领是否会反对?与民争利的非议如何应对?如何防止新的“军需营造司”变成另一个腐败温床?
他铺开纸张,开始起草一份详细的《北疆军需开源疏》,不仅要阐述与商行合作开发皮毛、药材、盐业的计划,还要提出一套严格的管理、监督、审计制度,并建议将部分利润用于改善士卒生活、抚恤伤残,以收军心。
正奋笔疾书间,亲兵来报:“大人,侯爷召见,说有京城天使将至,让您前去商议接待事宜。”
京城天使?
林知味手中笔一顿,墨点滴在纸上,氤开一小团乌云。
京城的目光,终于投向这片苦寒之地了。是福?是祸?
他放下笔,整理了一下官袍。
这新的风波,似乎比他预想的,来得更快。
(http://www.220book.com/book/XQ7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