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百匠宴”后如日中天的声望,以及巧妙利用刘贵妃那若有若无的“关照”所带来的威慑,林知味开始全力推动“知味学堂”在京城的落地。他深知,技术和理念的传播,才是动摇旧利益格局、培养新生力量的根基。
在沈家雄厚的财力支持和崔琰等清流的声援下,京城第一家“知味学堂”终于在城西一处相对宽敞的院落挂牌成立。与北疆学堂侧重于军需和实用技术不同,京城的学堂林知味做了调整,主要面向贫寒子弟和少量有意进取的中小商贾子弟,开设的课程除了基础的识字、算术,更侧重于:
食材鉴别与储存:传授如何分辨粮食、药材等的好坏,以及科学的储存方法,减少损耗。
基础营养与卫生:讲解简单的食物搭配原理和卫生习惯,预防疾病。
简易记账与新式算盘:推广他在北疆成功实践的新式记账法和改进的珠算技巧,提升管理效率。
南北货殖概要:介绍大晟南北主要物产、流通渠道和基本商业规则。
这些课程实用性强,紧贴民生,且收费低廉甚至对优异贫寒学子免费,立刻吸引了大量底层民众的关注。开学当日,报名者几乎踏破门槛。此举不仅为林知味赢得了“乐善好施”、“有教无类”的美名,更悄然无息地将科学的种子播撒下去,开始动摇某些依靠信息不对称和落后管理方式牟利的旧有行会根基。
自然,这也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开学不过数日,便有税务小吏前来刁难,以“未经许可,私设学塾”为由要求查封;亦有本地混混前来骚扰,索要“平安钱”。
然而,没等林知味亲自出手,这些麻烦便悄无声息地化解了。税务小吏被上官厉声喝退,混混则被不知从何而来的京兆尹差役首接锁走。背后,显然有来自宫廷(刘贵妃或许为展示“关照”打了招呼)和清流(崔琰等人施加影响)的双重力量在起作用。
林知味乐见其成,他知道这是借力打力。他更加专注地编写教材,并亲自为第一批学子讲授了开学第一课,内容便是“格物致用,民富国强”,将他所做的一切,提升到经世济民的高度,进一步巩固在士林和民间的声望。
就在学堂事业稳步推进之时,父亲旧案的调查,在几乎陷入僵局之际,终于迎来了一丝微弱的曙光。
这日深夜,一名身着夜行衣、风尘仆仆的汉子被赵铁柱悄然引入“膳禾居”后院密室。此人乃是秦川派来的心腹哨探,专司北疆与京城之间的秘密联络。
“林大人,秦将军命卑职星夜来报!”哨探单膝跪地,奉上一封火漆密信,“我们在清理北狄一个被击溃的部落营地时,发现了一些残破的中原书函,其中一份,提到了当年河工款项的转运,落款是一个‘陈’字,与当年负责督办部分款项转运的一个漕运小官姓氏相同!更重要的是,随信还有半块破损的玉佩,经辨认,与大人您提供的、林老大人生前常佩的玉佩纹路极为相似!”
林知味猛地站起身,接过密信和那用软布包裹的半块玉佩!玉佩入手温润,虽然残缺,但那熟悉的云纹和刻痕,让他瞬间眼眶发热!这正是父亲之物!
信的内容残破不全,只隐约提到“漕运……陈……己打点……三成……林……”等字样,但结合这半块玉佩,几乎可以断定,父亲当年督办河工,其款项在漕运环节被人做了手脚,而经手人之一,便是这个姓陈的漕运官!父亲很可能发现了端倪,才招致杀身之祸!而这姓陈的,恐怕也只是庞大利益链条上的一个小角色。
“这个姓陈的漕运官,现在何处?”林知味声音低沉,带着压抑的激动。
哨探回道:“根据秦将军查到的线索,此人在林老大人出事后不久,便辞官归乡,据说是回了江南老家。但具体下落……尚未查明。”
江南!又是江南!周管事、苏杭织造……许多线索似乎都隐隐指向那个富庶之地。
“秦将军己派人前往江南暗访,但江南地面势力盘根错节,寻找一个刻意隐藏的旧吏,如同大海捞针,需要时间。”哨探补充道。
林知味紧握着那半块玉佩,仿佛能感受到父亲当年的不屈与冤屈。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回去禀告秦将军,此线索至关重要!请他务必加派人手,不惜代价,找到这个姓陈的!活要见人,死……也要见到尸骨和遗物!”
“是!”
哨探领命,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
密室内,林知味独自对着烛火,看着那半块玉佩和残信。
父亲,您放心,孩儿己经摸到了狐狸的尾巴!无论这背后藏着多么庞大的势力,孩儿定会为您讨回公道,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他知道,找到这个姓陈的漕运官,将是揭开整个黑幕的关键。但江南远离京城和北疆,是端王势力也难以完全掌控,却同样错综复杂的地域。他需要更谨慎地布局。
次日,林知味以商讨后续皮毡供货和“雪莲玉露膏”合作事宜为由,再次拜访了周管事。谈话间,他似是不经意地提起:
“说起来,近日整理父亲遗物,想起他生前曾提及一位故交,似是江南人士,姓陈,早年曾在漕运上任职,后辞官归隐,断了联系。不知周管事在江南人脉广阔,可曾听闻过此人?若能寻得,也好全了先父一份念想。”
周管事何等精明,立刻明白这绝非简单的“寻故交”,但他面上不露分毫,笑眯眯地道:“江南姓陈的官员何其多,不知林大人可知其名讳、籍贯?”
林知味摇头:“年代久远,名讳己不可考,只知曾在漕运上任职,约是十五六年前的事。”
“十五六年前……漕运……”周管事沉吟片刻,“这可有些难办了。不过,林大人既然开口,周某自当尽力派人打听。一有消息,立刻告知大人。”
林知味知道周管事这是在观望,不会轻易卷入此事,但有了他这句承诺,至少多了一条探查的渠道。
“那便有劳周管事了。”林知味拱手道谢。
离开苏杭织造,林知味知道,他必须做多手准备。除了依靠秦川和周管事,他或许还需要借助京城“知味学堂”未来可能培养出的人脉,甚至……是时候让“膳禾居”的触角,向江南延伸了。
一条来自北疆战场的残破线索,如同黑暗中透出的一丝微光,指引着林知味,将斗争的目光,投向了帝国那最为富庶、也最为复杂的江南之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XQ7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