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决心后,苏念安感觉轻松了许多。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非遗”专辑的筹备中。这个被她命名为《寻声记》的企划,野心勃勃——她计划深入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寻找那些即将失传的古歌谣和民间乐器,将它们与现代音乐理念融合,创作出一张真正具有文化厚度和艺术生命力的专辑。
她在学校图书馆借阅了大量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的书籍,做了厚厚的笔记。她还通过艺术学院老师的引荐,联系上了几位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学者,虚心求教。她的认真和准备工作的扎实,逐渐改变了林薇和李明宇最初认为这个项目“过于理想化”的看法。
“念安,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海蝶会全力支持你。”林薇在一次内部会议后,郑重地对她说,“公司可以先拨付一部分启动资金,用于前期的采风和研究。”
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虽然资金有限,远不能与寰宇文化许诺的“全力支持”相比,但这是靠她自己的理念和努力争取来的,意义非凡。
“谢谢薇姐!”苏念安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一定会做出成绩来!”
就在苏念安团队紧锣密鼓地规划采风路线和联系当地向导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遇出现了。
国内最具分量的国家级文化刊物《文化遗产》杂志,不知从何处得知了她的《寻声记》计划,派了一位资深编辑主动联系,希望能在她采风过程中,派记者随行记录,并做一期深度专题报道。
《文化遗产》!这可是文化领域的权威媒体,其报道的含金量非同一般。如果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宣传,对专辑的文化价值和公众认知度将是极大的提升。
“这……这真是雪中送炭!”连一向沉稳的林薇都激动起来。
苏念安在最初的惊喜过后,心头却再次掠过一丝疑虑。这一切,真的只是巧合吗?她想起傅承昀那无处不在的影响力。以他的能力,影响到《文化遗产》也并非不可能。
她私下让林薇去打听,反馈回来的消息是,《文化遗产》确实近期在策划一系列关于“青年与文化传承”的选题,苏念安的计划恰好符合他们的方向,属于正常的工作流程。
这个解释让苏念安稍稍安心,但那份被无形之手推动的感觉,依然若有若无地存在着。
采风出发前,苏念安在学校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分享会,向关心这个项目的老师和同学介绍了《寻声记》的初衷和计划。让她感动的是,现场来了很多人,包括那位曾与她有过“竞争”的赵燃。分享会结束后,赵燃找到她,神色认真地说:“苏念安,你这个想法很酷。如果……如果在音乐编曲上需要帮忙,可以找我。我对电子音效和世界音乐融合有点研究。”
这是他抛出的橄榄枝,基于专业认可的尊重。苏念安欣然接受:“谢谢,有机会一定合作。”
出发的日子定在了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苏念安告别了室友和前来送行的林薇、李明宇,背着行囊,与团队一行五人(包括她、林薇、一位录音师、一位《文化遗产》的记者,以及一位临时聘请的助理)踏上了前往贵州黔东南的旅程。
她不知道的是,在他们乘坐的航班起飞后不久,另一架私人飞机也从北京起飞,目的地同样是贵州。傅承昀靠在舒适的航空座椅上,闭目养神,李彦在一旁低声汇报着苏念安团队的行程安排以及……傅总未来几天在贵州“考察投资项目”的日程。
他当然不会首接出现在她面前。那样太蠢,也必定会激起她更强烈的反抗。他只需要在她可能遇到困难的地方,提前铺好路,确保她的“寻声”之旅足够顺利,确保他那份独一无二的“声音解药”不会因为现实的艰难而中断。
他甚至“贴心”地考虑到了安全问题,暗中安排了一组经验丰富的安保人员,在不打扰她的前提下,远远跟随。
苏念安望着舷窗外的云海,心中充满了对未知旅程的期待与一丝忐忑。她以为这是一次纯粹的、依靠自身力量的出征,却不知,一张更精密、更无形的保护网,己经随着她,一同覆盖了那片遥远的土地。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生之一不小心成了初代顶流(http://www.220book.com/book/XQC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