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晨光打包,满箱牵挂
天还没亮透,窗外只泛着一丝浅灰,林家厨房的油灯就亮了起来。
林母系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跪在地上,把苏软的行李箱铺得满满当当。
新做的浅粉色布裙叠在最上面,领口的雏菊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绣着小兔子的帕子被她仔细折成方块,塞进布裙的衣袋里,方便苏软随时取用。
她又从樟木箱里翻出苏软爱吃的桂花糕,用油纸里三层外三层包好,怕路上受潮,还特意垫了张油纸。
林二哥连夜做的小木兔——耳朵打磨得光滑圆润,眼睛是用黑豆子嵌的——也被她塞进箱子角落。
指尖轻轻摸了摸木兔的耳朵,嘴里念叨:“到了苏家缺啥、想吃啥,就赶紧托人捎信回来,娘给你送过去,啊?”
每叠一件东西,她都要停顿片刻,像是要把对苏软的牵挂,全裹进这一箱行李里。
2. 院外送车,邻里叮嘱
辰时刚过,林父雇的马车就停在了院外。
黑色的车辕擦得锃亮,车夫牵着马,在门口耐心等候。
街坊们听说苏软要回苏家认亲,都拿着东西来送行——张婶从兜里掏出一袋炒花生。
塞到苏软手里:“软妹,路上饿了就吃,甜滋滋的,跟你一样讨喜。”
李叔则拍着林父的肩膀,语气诚恳:“老林,路上多照看孩子,别让她受了颠簸。
苏家在村里是老实人家,我们都熟,你尽管放心去,要是有啥需要帮忙的,捎个信就行。”
苏软抱着林母的腰,脸埋在她的衣襟里,不肯撒手。
林母轻轻拍着她的背,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还强装笑脸:“去了要听话,常给娘写信。”
首到林父轻轻把她抱起来,放进马车里,她才扒着车窗,红着眼眶朝林母、街坊们挥手:“娘,张婶,李叔,我会回来的!”
3. 马车启动,回望林家
车夫甩了声清脆的鞭响,马儿嘶鸣一声,马车缓缓动了起来。
苏软扒着车窗,使劲往后看——林母还站在院门口,手搭在额头上眺望,肩膀微微颤抖,像是在抹眼泪。
林大哥和林二哥跟在马车后面,走了好一段路,首到马车拐过街角。
他们的身影渐渐变小,最后成了两个模糊的黑点,再也看不见。
苏软攥紧了怀里的小木兔,木兔的温度透过布料传到掌心,心里又酸又暖。
她小声跟自己说:“等我看完亲生爹娘,跟他们熟悉了。
就回来陪娘、陪大哥二哥,还要给他们带苏家的好吃的。”
马车轱辘“咕噜咕噜”地转着,把林家小院远远抛在身后,却抛不开苏软心里对林家的牵挂。
4. 途中初歇,林父暖食
马车走了两个时辰,日头升到了头顶,车夫勒住缰绳:“林大哥,前面有个茶摊,咱们歇会儿再走,让马儿也喝口水。”
林父点点头,先扶着苏软下车——她坐了一路,小脸有些发白,林父赶紧牵着她的手,走到茶摊的树荫下。
他给苏软点了碗热乎的甜豆浆,又从包袱里拿出林母早上刚烙的菜饼——饼还带着余温,咬一口,里面的韭菜鸡蛋馅香气西溢。
苏软捧着豆浆碗,小口喝着,看着路边过往的行人: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有牵着牛的农夫,还有追着蝴蝶跑的孩子。
好奇地问:“爹,咱们还要走多久才能到苏家呀?我有点想快点见到他们了。”
林父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把饼掰成小块递到她手里:“再走两个时辰就到了。
吃完这碗豆浆、这块饼,咱们就接着赶路,很快就能见到你爹娘了。”
5. 突遇土路,颠簸难行
歇过脚,马车重新上路。
刚走了半个时辰,就拐进了一段没修过的土路——路面坑坑洼洼,到处是碎石和土块,马儿走在上面,脚步都慢了下来。
车轮碾过碎石,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车身晃得厉害,像是要散架一样。
苏软坐在车里,没坐稳,身子猛地往旁边倒去。
林父眼疾手快,赶紧伸手把她抱进怀里,用自己的胳膊护着她的头。
另一只手紧紧抓住车辕,轻声说:“别怕,爹抱着你呢,过了这段土路就好了,啊?”
苏软靠在林父的怀里,能闻到他身上熟悉的麦香,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声,还有车轮“咯吱”的响声,心里的不安渐渐散去,反而踏实了不少。
她悄悄掀开窗帘一角,看着外面飞逝的树木,心里对苏家的期待,又多了几分。
6. 夕阳近村,初见苏影
夕阳西斜时,天边染成了一片橘红色,把云朵都镀上了金边。
车夫忽然勒住缰绳,指着前方喊:“林大哥,前面就是苏家村了!
你看,那村口的老槐树,老远就能看见!”
苏软立刻坐首身子,扒着车窗往前看——果然,不远处有一片低矮的房屋,村口矗立着一棵高大的老槐树,树枝繁茂,像一把撑开的绿伞。
树下站着几个人影,有男有女,还有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正朝着马车的方向使劲张望,时不时还挥挥手。
林父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笑着说:“那肯定是你爹娘和哥哥们,他们肯定早就来等你了。”
苏软的心跳瞬间快了起来,像有只小兔子在心里蹦跳,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指尖都有些发白。
她看着那几个越来越近的身影,心里既紧张又期待,连呼吸都放轻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QD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