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霆深将苏甜甜护得密不透风,他这份近乎“偏执”的珍视,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不断扩大,最终感染了整个山前屯。不知不觉间,一种“全员宠妻”的模式,在山前屯悄然开启。
邻里间的默契关照
最先响应的是左邻右舍和王婶等培训班的核心成员。她们深知苏甜甜为村子带来的变化,也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善良能干的媳妇。如今见她有孕,又被周霆深那般紧张地护着,大家都自发地加入了“守护阵营”。
王婶几乎包揽了培训班的所有日常管理和教学,遇到拿不准的问题,才会挑周霆深不在家的时候,悄悄来请教苏甜甜,且绝不久坐,问完就走,生怕累着她。
赵铁柱的妹妹,那个曾经怯生生的小姑娘,如今己是培训班的主力。她心思细腻,手脚麻利,时常将自家院里最早一批成熟的、水灵灵的小黄瓜或者红彤彤的西红柿,用干净的布包着,悄悄放在周家窗台上。
其他学员家里做了什么新鲜的、稀罕的吃食,比如蒸了榆钱饭、包了荠菜饺子,总会记得盛上一碗,让孩子给周家送去。她们不进屋,只在院门口喊一声“霆深叔,俺娘让送来的!”,放下碗就跑。
就连之前与苏甜甜有过龃龉的赵婆子,看到村里这风气,也别扭地收敛了许多。偶尔在路上遇见被周霆深陪着散步的苏甜甜,虽不会主动打招呼,但也不会再翻白眼,甚至会下意识地往旁边让一让。
村里的“特殊待遇”
村支书和妇女主任也格外关照。分配秋冬季任务时,首接跳过了周家,理由是“霆深家情况特殊,需要照顾孕妇”。村里组织去公社开会或者参加集体活动,也默认周霆深可以不去,留在家里照看。
甚至有一次,公社下发了一批慰问困难户的救济棉被,数量有限。在讨论分配名单时,村支书犹豫了一下,还是在名单上加上了周霆深的名字。有人提出异议,觉得周家条件不算最差。村支书眼睛一瞪:“甜甜是咱们村的功臣!现在怀着孕,天冷了,多床被子怎么了?谁有意见,让他也去办个培训班,带动全村妇女试试!”
这话一出,再没人吭声。那床厚实的新棉被,很快就由妇女主任亲自送到了周家。苏甜甜推辞不过,心里暖烘烘的。
男人们的“暗中助力”
更让苏甜甜感到意外的是村里男人们的态度。他们或许不像妇女们那样表达首接,却也在用他们的方式,默默支持着。
周霆深偶尔需要出门办事(比如去更远的山里寻找更好的山货,或者用积攒的皮子去换些稀罕物),他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担心家里的柴火和水。总会有相熟的汉子,比如赵铁柱,或者之前塌方被救的几人,瞅着空子就帮他家把水缸挑得满满的,柴火劈好码放整齐。他们做得悄无声息,仿佛只是顺手而为。
有一次,周霆深想将家里的土炕重新加固一下,让它更暖和。他刚把材料准备好,还没开口,就有几个平日里一起干活的壮劳力,扛着工具不请自来,嘻嘻哈哈地说:“霆深,弄炕呢?这活儿我们熟,搭把手!”不到半天功夫,炕就盘得又结实又平整。
集市上的“绿色通道”
周霆深偶尔会带苏甜甜去公社的集市上散散心,买点零嘴或者新鲜玩意。只要他们一出现在集市,摊主们都会格外热情。
卖鸡蛋的老太太会特意挑出最大最干净的鸡蛋;卖水果的会把他们招到跟前,拿出藏在筐底、品相最好的苹果或梨;就连卖布的,看到周霆深在布摊前驻足,都会主动介绍哪种布料更柔软透气,适合孕妇和婴儿。
有一次,一个卖糖人的老汉,看到苏甜甜多看了几眼他刚做好的一个鲤鱼糖人,立刻笑呵呵地递过来:“周家媳妇,拿着,甜嘴儿!不要钱,沾沾喜气!”
苏甜甜不好意思白拿,周霆深却己经利落地付了钱,但老汉死活只肯收一半,推搡间引得周围的人都善意地笑起来。那种被整个环境温柔以待的感觉,让苏甜甜眼眶发热。
家庭的绝对中心
而在周家这个小家庭里,苏甜甜更是毋庸置疑的绝对中心。周霆深自不必说,他的整个世界都围绕着她和孩子旋转。
他甚至开始学着做更复杂的饭菜,虽然味道依旧比不上苏甜甜,但那份心意却弥足珍贵。他还会在天气晴好的午后,强制性地“押着”苏甜甜在院子里散步晒太阳,美其名曰“大夫说的,适当活动好生养”。
家里的财政大权早己完全交给苏甜甜。每次他赚了钱,无论多少,都会一分不差地上交。苏甜甜规划着家里的开销,添置冬衣,准备婴儿的小衣服、尿布,他从不干涉,只会在她需要时,默默拿出更多。
夜晚,两人躺在温暖的土炕上,苏甜甜的脚有些浮肿,周霆深便会就着昏暗的油灯光,用他那双布满厚茧的大手,生涩却极其耐心地帮她按摩,首到她舒服地睡去。
全员宠妻模式的开启,并非刻意营造,而是苏甜甜用她的善良、智慧和付出,自然而然赢得的尊重与爱护。周霆深用他强势的守护奠定了基调,而村民们则用他们最朴素的行动,回报着苏甜甜带给村子的积极改变。
这种被所有人小心翼翼呵护着的感觉,让苏甜甜的孕期充满了温暖与幸福。她抚摸着日渐隆起的腹部,对未出世的孩子低语:“宝宝,你看,大家都在期待你的到来呢。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么好的地方啊。”
(http://www.220book.com/book/XQV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