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律》的推行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涟漪扩散至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反对声浪虽在裴怀瑾的政治手腕与沈清词的坚定意志下被暂时压制,但暗流依旧汹涌。而与此同时,来自海上的挑战,因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到来,变得愈发复杂与尖锐。
橡胶困局与南洋暗战
新一代全蒸汽动力战舰的设计,对螺旋桨轴系的密封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周明达团队发现,现有的混合胶液密封圈在高压高温下老化速度过快,严重制约了战舰的持续航行能力与可靠性。解决密封材料问题,成为技术突破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关卡。
沈清词清晰地记得,天然橡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答案。她立刻下令“听风”与“西海商行”的海外网络,不惜一切代价在热带地区寻找一种“流淌白色乳汁、弹性极佳的树木”。
搜寻的重点放在了南洋群岛。然而,荷兰东印度公司似乎敏锐地察觉到了大明船队对某种特定植物的异常兴趣。他们虽然不明就里,但出于阻碍竞争对手的本能,开始在其控制的香料群岛(摩鹿加群岛)及周边地区,严密监控任何与植物采集相关的活动,并故意散布虚假信息,抬高某些无关树种的价格,试图混淆视听,拖延大明的时间。
一场围绕“橡胶树”的无声暗战在南洋的雨林与港口间展开。“听风”的探子与荷兰人的间谍互相试探、追踪,甚至发生了数次小规模的、见不得光的冲突。墨渊不得不增派人手,并尝试开辟更隐秘的搜寻路线,甚至考虑与当地未被荷兰人完全控制的土著部落合作。
时间一天天过去,密封材料的瓶颈依然未能突破,周明达的眉头越锁越紧。沈清词深知,技术竞赛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荷兰人的船只性能本就优异,若己方在动力可靠性上被卡住脖子,未来的海上交锋将极为被动。
《商律》风波与利益再分配
与此同时,《昭武律》中的《商律通则》部分开始试行,其冲击力立刻显现。明确产权、规范契约、禁止行会垄断等条款,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
一些沿海大商贾凭借敏锐的嗅觉和资本优势,迅速适应新规,开始尝试组建更大规模的股份公司,甚至模仿“西海商行”探索新的贸易模式。而更多的地方行会、中小商贩以及依赖垄断地位获利的官商勾结集团,则感到利益受损,怨声载道。
江南丝织行会联合数家大型布商,联名上书,控诉《商律》 “纵容巨贾兼并,致使小民破产”,要求修改条款。内地盐商则因盐引制度受到冲击,暗中串联,试图贿赂地方官员,阻挠新律实施。甚至“西海商行”内部,一些习惯了旧有运作模式、依靠信息不对称获利的老派掌柜,也对新律的透明度要求感到不适,私下颇有微词。
反对的声浪不再仅仅来自朝堂上的清流,更来自实实在在的利益受损阶层,其力量更为顽固和分散。裴怀瑾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每日需处理无数的申诉和弹劾。他不得不更加倚重林文正等清流在舆论上的支持,同时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对反抗最激烈的地区和个人进行精准施压与分化瓦解。
沈清词意识到,法律的推行光靠强制力是不够的,必须让更多人看到好处。她授意“西海商行”,在几个试点地区,严格按照《商律》运作,并公开其部分(非核心)账目,展示规范经营带来的长期信誉与效率提升。同时,她推动设立了“小商户扶持基金”,为那些在转型中遇到困难的中小商人提供低息贷款和技术指导,试图缓解社会阵痛。
荷兰人的试探与“海事密约”的提议
就在帝国内部因新律而纷扰,并忙于搜寻橡胶树之际,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的特使,乘坐着一艘快速巡航舰,抵达了广州港。
特使名为范·德·海登,举止优雅,精通多国语言,与其说是商人,更像一位外交家。他并未像葡萄牙人那样咄咄逼人,而是提出了一个看似“共赢”的方案——签署一份《大明-荷兰东印度公司友好通商与海事协定》(简称“海事密约”)。
密约的核心条款包括:
1. 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降低关税。
2. 划分南洋势力范围,默认荷兰对香料群岛的“特殊利益”,大明则保持对马六甲以东航线的控制。
3. 建立联合仲裁机制,处理商业纠纷。
4. (隐含条款)限制大明武装商船在荷兰势力范围内的活动频率与规模。
这是一个极其狡猾的提议。它表面上承认了大明在东方的既有地位,并以贸易优惠为诱饵,实则旨在通过法律和条约形式,限制大明海权向南洋深处的扩张,并将潜在冲突纳入对其有利的仲裁框架内,避免首接军事对抗,为其巩固在香料群岛的垄断赢得时间。
消息传回京城,辅政大臣们意见分歧。靖海侯等部分官员认为,可以借此缓和与荷兰的紧张关系,集中精力处理内政,并享受贸易便利。而郑大海等海军将领则强烈反对,认为这是荷兰人的缓兵之计,一旦签署,等于自缚手脚,将南洋富饶的香料产地拱手相让。
决策的重担,再次落在了沈清词肩上。
公主的决断
御前会议上,沈清词仔细聆听了各方意见,久久沉默。她面前摆着墨渊送来的、关于荷兰人在巴达维亚(雅加达)加紧建设堡垒和舰队的密报,以及周明达关于密封材料研发再次受阻的急件。
最终,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声音清晰而坚定:
“范·德·海登特使的提议,看似公允,实则包藏祸心。我大明海疆,岂容他人划界?南洋贸易,关乎国计民生,岂能由一公司垄断?”
她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海图前:“荷兰人试图用条约束缚我们,是因为他们暂时还没有绝对把握在海上战胜我们,尤其是在我们拥有铁甲舰之后。他们需要时间巩固,我们同样需要时间突破最后的技术瓶颈。”
“因此,我的意见是——”她顿了顿,“拖!”
“以《昭武律》尚未完全推行为由,表示帝国需时间理顺内部商事规则,暂不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签署任何涉及势力范围划定的综合性条约。但可以就具体的、个别的贸易争端进行双边磋商。”
“同时,命令郑大海,加强在南洋的巡逻与存在,尤其是我方商船频繁往来的航线,绝不容忍荷兰人任何形式的胁迫与排他性行为。‘定远号’结束最终海试后,即刻南下巡弋,以示决心!”
“至于橡胶树……”沈清词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告诉墨渊,扩大搜索范围,重点关注荷兰人控制力较弱的婆罗洲北部、苏门答腊等地,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务必尽快找到!”
她的策略清晰明确:以空间换时间,以外交周旋掩护技术突破与内部整合。既不轻易开启战端,也绝不让步核心利益,保持战略主动。
会议结束,裴怀瑾留了下来,他看着沈清词略显疲惫却依旧锐利的侧脸,轻声道:“此举无异于刀尖跳舞,荷兰人不会善罢甘休。”
“我知道。”沈清词望向窗外,南方天空云层翻涌,“但他们想要战,我们奉陪;想要谈,我们也有的是时间。现在,最关键的是找到那棵能流淌白色乳汁的树……它关乎的,是未来几十年,谁才能主宰这片海洋。”
南洋的密林深处,寻找橡胶树的行动在危机西伏中加速;谈判桌上,与荷兰人的外交博弈拉开了序幕;而帝国的内部,一场由法律牵引的深刻变革,正在阵痛中艰难前行。镇海公主的航船,在风浪与暗礁中,坚定地驶向未知的深海。
作者“禾必在等待”推荐阅读《我的讼棍公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RC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