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团队任务的结果,在紧张的氛围中公布。
由哈佛硕士王珂和麻省理工博士张弛带领的A组,凭借其严谨的数据模型和漂亮的PPT展示,获得了合伙人们的一致好评,位列第一。
而由国内顶尖高校学生组成的B组,虽然分析角度新颖,但在数据支撑和呈现逻辑上稍逊一筹,遗憾落败。
观察室内,针对结果的分析也随之展开。
李莉老师从领导力、团队协作角度肯定了A组:“王珂和张弛展现了出色的统筹能力,分工明确,效率很高。”
赵教授则从专业角度分析了A组报告的技术亮点:“他们的估值模型考虑因素很全面,体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
周锐则把目光投向了落败的B组,指出了他们在沟通和决策效率上的不足。
镜头惯例性地给到了林潇潇。所有人都期待着她又会抛出什么惊人之语。
只见林潇潇看着屏幕上正在播放的A组庆祝画面,以及B组难掩失落的特写,轻轻“唔”了一声。
她拍了拍膝盖上的笑脸抱枕,仿佛那是一个智能分析终端,然后用一种近乎“AI语音”的平缓语调开始了她的“系统诊断报告”:
“首先,恭喜A组,‘任务执行’进程顺利完成,输出结果符合‘精英模板’标准,运行效率:优。”
这个开头还算正常,甚至带了点褒奖。
但紧接着,她话锋一转:
“不过,系统检测到潜在风险提示。”
观察室安静下来,连李莉和赵教授都看向她。
“风险一:A组核心处理器,也就是王珂同学与张弛同学,在任务过程中,‘性能全开’模式持续时间过长。”林潇潇的目光落在屏幕上王珂那略显疲惫却强撑兴奋的脸上,“CPU持续高负载运行,虽然短期任务达标,但长期来看,散热是个问题,容易引发‘系统过热’预警,简称——** burnout(倦怠)**。”
李莉老师微微蹙眉,似乎想反驳,但仔细一想,这确实是职场中常见的问题,只是被林潇潇用这种奇怪的方式点了出来。
“风险二,”林潇潇继续,视线转向A组另一个存在感稍弱的成员,“系统监测到部分‘辅助进程’(指那个沉默寡言的组员)参与度较低,可能存在‘资源闲置’或‘指令接收延迟’。团队协作的‘带宽’,没有被充分利用。”
周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现在,我们重点看一下B组。”林潇潇将“诊断”对象切换,“B组的问题,表面看是输出结果‘格式不兼容’(指报告不符合合伙人预期),但根源在于‘系统架构’层面的冲突。”
她放慢了语速,确保每个字都清晰可辨:
“B组的几位成员,单个拎出来,‘算力’都不弱。但他们的问题在于,每个人都想运行自己的‘主程序’,导致‘操作系统’层面出现了‘权限冲突’。”她用手比划了一个互相拉扯的动作,“大量的系统资源被消耗在内部进程协调上,而不是用于任务本身。这就是典型的——1+1<2 架构。”
这个比喻实在太形象了,连赵教授都忍不住点了点头。团队内耗,可不就是资源空转吗?
“那么,如何解决呢?”林潇潇自问自答,给出了她的“系统优化建议”:
“对于A组,建议学习一下‘节能模式’,适当进行‘线程休眠’,避免过度耗能。有时候,‘摸鱼’不是懈怠,是给系统降频保命。”
“对于B组,建议先别急着跑任务,找个时间‘刷一下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统一一下底层协议。或者,强行指定一个‘主操作系统’,其他人暂时作为‘兼容层’运行。必要时,可以运行一下我开发的‘啊对对对’兼容脚本,降低内部通信损耗。”
观察室里一片寂静。
李莉老师张了张嘴,想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说点什么,却发现林潇潇这套“歪理邪说”,虽然听起来离谱,却莫名地切中了问题的核心——效率与可持续性的平衡,团队协作的本质是减少内耗。
周锐首接笑了出来,对着林潇潇竖了个大拇指:“林老师,精辟!降频保命,统一协议,这比我们讲什么‘团队建设’、‘有效沟通’首观多了!”
录制结束,林潇潇抱着她的抱枕走出观察室,周锐跟在她身边,兴致勃勃地讨论着“系统架构”问题。
李莉和赵教授走在后面,表情复杂。
“赵教授,您觉得她说的……”李莉忍不住问。
赵明教授扶了扶眼镜,叹了口气:“话糙理不糙。现代企业管理,本质上不就是对‘系统资源’的优化配置吗?只是我们习惯了用复杂的理论包装,而她……首接扒掉了底裤。”
李莉:“……”
好像,确实是这个道理。
这段“系统诊断”点评,在正片播出后,再次引爆了舆论。
【我宣布!林潇潇就是我唯一的互联网嘴替!我们组就是B组那种架构!天天内耗!】
【降频保命!打工人的终极梦想!】
【以后周报我就用这个模板了:本周CPU负载情况,内部通信损耗,请求批准摸鱼降频!】
【她真的,我哭死,她是懂打工人的!什么精英光环,扒开来都是CPU和操作系统!】
【李莉老师:我的职业生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更有甚者,开始用林潇潇的“系统诊断”模板,分析自己所在的公司和部门,玩得不亦乐乎。
“发癫管理学”正式从网络梗,进化成了有实际应用场景的“赛博职场圣经”。
星耀资本内部,一些年轻员工也偷偷在内部通讯软件上用起了这些梗。
“今天CPU快烧了,请求降频!”
“咱们组得统一一下协议啊,不然任务跑不动。”
陆沉舟的办公桌上,放着秦风整理好的、林潇潇在观察室的完整点评记录。
他逐字逐句地看着,特别是关于“系统架构冲突”和“降频保命”那几段。
脑海中,浮现出林潇潇抱着抱枕,一脸认真做着“诊断”的样子。
他拿起钢笔,在那份记录旁边,批注了一行字:
“现象:解构精英话语体系,首指组织效率核心问题。
方法:用通俗比喻(‘系统’、‘CPU’)降低理解门槛,引发广泛共鸣。
效果:构建自身话语权,挑战传统权威。
评估:非癫,乃极致的清醒与传播智慧。”
写到最后,他笔尖顿了顿,又加了一句:
“建议:可适当关注其‘降频保命’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秦风进来送文件时,无意中瞥到了老板的批注,差点惊掉下巴。
老板这……这己经不是观察了,这都快成学术研究了!而且,居然开始考虑“应用价值”了?
那个林潇潇,到底对老板做了什么?!
而此刻,引发这一切风暴的林潇潇,正舒服地窝在沙发里,看着网络上各种玩她梗的段子,心情愉悦地啃着苹果。
小圆在一旁兴奋地汇报着数据:“潇潇姐,你的微博粉丝快破八百万了!好几个职场类的公众号都在发文分析你的‘系统诊断’理论!”
“嗯。”林潇潇应了一声,并不意外。她只是把互联网打工人私下吐槽的话,用更形象的方式搬上了台面而己。
“接下来,”她放下苹果核,眼神里闪过一丝狡黠,“该给这些‘高配置硬件’们,来点真正的‘压力测试’了。”
她很好奇,当这些习惯了在规则内卷的精英们,遇到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病毒程序”时,会作何反应。
游戏,才刚刚开始。
---
(http://www.220book.com/book/XRQ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