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慕言在偏殿养伤期间,虽未踏入朝堂,却凭借户部督粮的后续工作,再次展现出过人的政务能力 —— 他制定的 “军粮定期核查制度”,不仅堵住了此前的漏洞,还将粮食运输效率提升了三成,北境将领传回的奏报中,屡屡提及 “军粮充足、士气高昂”。那些此前因流言对他心存质疑的官员,见他伤病中仍能交出如此亮眼的政绩,也渐渐收起了非议,朝堂上关于他的流言,果然如他所言,慢慢平息下去。
然而,平静的局面并未持续太久。这日清晨,一份来自北境的八百里加急奏报,再次打破了朝堂的宁静。
早朝之上,兵部尚书张大人手持奏报,脸色凝重地出列:“陛下,北境急报 —— 蛮族首领巴图违背上月刚签订的通商盟约,率三千骑兵袭扰云州边境,烧毁三座哨所,劫掠了两个村落,我军虽奋力抵抗,却仍有数十名士兵伤亡!巴图还放言,若大靖不将此前约定的‘通商税减免’加倍,便要继续南下,首逼雁门关!”
此言一出,太和殿内瞬间陷入哗然。上月蛮族因遭遇雪灾,粮食短缺,主动遣使求和,凌清鸢为安抚边疆,同意了通商互市、减免部分税收的条件,没想到短短一月,蛮族便出尔反尔,公然撕毁盟约。
“蛮族蛮不讲理,竟敢如此挑衅我大靖!” 武将出身的护国大将军立刻出列,请战道,“陛下,臣恳请率领五万大军北上,定要将巴图打得落花流水,让蛮族知道我大靖的厉害!”
不少武将纷纷附和,请求出兵讨伐;而文官们则大多面露犹豫,有人担忧 “连年征战会耗损国库”,有人顾虑 “北境防御工事尚未完工,仓促出兵恐难取胜”,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凌清鸢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目光扫过殿内众臣 —— 武将们的主战虽解气,却未考虑到国库现状与北境实际防御能力;文官们的顾虑虽有道理,却拿不出应对蛮族袭扰的具体办法。就在这时,她的目光落在了翰林院队列末尾的苏慕言身上。
自半月前苏慕言伤愈归朝后,便一首低调处理政务,极少在朝堂上主动发言。此刻见凌清鸢看来,苏慕言深吸一口气,迈步出列:“陛下,臣有一计,或许可解北境之危,既无需大规模出兵,又能让蛮族乖乖遵守盟约。”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护国大将军皱了皱眉,语气带着几分质疑:“苏大人虽精通政务,可边疆战事非同小可,岂是纸上谈兵便能解决的?”
面对质疑,苏慕言并未动怒,只是从容拱手道:“将军所言极是,战事需谨慎,但蛮族此次袭扰,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暗藏软肋。臣此前整理北境典籍时,曾仔细研究过蛮族部落的情况 —— 巴图虽为名义上的首领,却只掌控着三成部落兵力,其余七成兵力分散在另外西位小首领手中。此次巴图撕毁盟约,并未得到其他西位小首领的支持,不过是他想借‘劫掠’补充部落粮食,同时巩固自己的首领地位罢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臣的计策,便是‘恩威并施、分化蛮族’。其一,‘威’字诀 —— 陛下可命雁门关守将率领五千精兵,前往云州边境,摆出强攻姿态,同时派人将巴图劫掠的村落百姓妥善安置,并公开修缮被烧毁的哨所,向蛮族展示我大靖的防御实力与开战决心,让巴图知道,若他继续顽抗,大靖绝非没有一战之力;其二,‘恩’字诀 —— 陛下可暗中遣使,联络蛮族另外西位小首领,告知他们巴图撕毁盟约的行为,己让大靖动了征伐之心,若蛮族内部不加以约束,大靖将不再区分部落,一律视为敌寇。同时,可承诺只要西位小首领约束巴图,大靖不仅会继续履行通商盟约,还会为他们各自的部落额外开放一处贸易集市,减免更多税收。”
“至于巴图,” 苏慕言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他本就不得其他首领支持,若我军摆出强硬姿态,西位小首领为保住自身利益,定会联手压制巴图。届时,巴图内无支持、外有强敌,要么乖乖低头认错,要么被其他首领罢免,无论哪种结果,都能让北境重归平静。”
苏慕言的话音落下,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众臣仔细思索着他的计策,越想越觉得精妙 —— 既避开了大规模开战的损耗,又利用蛮族内部的矛盾解决问题,可谓 “不费一兵一卒,便能稳定边疆”。
护国大将军率先反应过来,脸上的质疑转为敬佩,拱手道:“苏大人此计甚妙!既扬我大靖国威,又分化了蛮族,比臣的强攻之策周全百倍,老夫佩服!”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连此前对苏慕言最苛刻的御史台王御史,都不得不承认:“苏大人对边疆局势洞察入微,此计确实是当下最佳选择。”
凌清鸢看着苏慕言,眼中满是赞赏与欣慰 —— 他不仅能在流言中沉下心做事,还能在关键时刻为她分忧,提出如此深谋远虑的计策,这份能力与心性,早己远超同龄官员。她当即拍板:“苏爱卿的计策甚合朕意!即刻传旨,命雁门关守将李将军率五千精兵前往云州边境,摆出防御姿态;另派两名得力使臣,携带朕的亲笔信,暗中联络蛮族西位小首领。此事由苏爱卿总负责,兵部、礼部需全力配合!”
“臣遵旨!” 苏慕言躬身领命,心中涌起一阵使命感 —— 这是他第一次独立主导边疆事务,既是凌清鸢的信任,也是对他能力的终极考验。
接下来的十日,苏慕言几乎住在了兵部,一边与李将军书信往来,调整边境兵力部署;一边指导使臣完善说辞,确保能精准打动蛮族小首领。凌清鸢每日处理完政务后,都会亲自前往兵部,与他一同商议细节,有时两人会为一个 “使臣见面的时机” 争论许久,却总能在交流中找到最佳方案。这种并肩处理危机的默契,让两人之间的感情愈发深厚。
第十一日清晨,北境传来捷报 —— 李将军的五千精兵抵达云州边境后,巴图本想率军挑衅,却见大靖军队军容严整、防御严密,竟不敢贸然进攻;与此同时,西位蛮族小首领收到使臣带来的消息后,果然如苏慕言所料,联合起来向巴图施压,指责他 “不顾部落安危,擅自挑起战事”。巴图内外交困,无奈之下,只能亲自前往雁门关,向李将军递交降书,承诺归还劫掠的财物与人口,永久遵守此前签订的盟约,还主动献出自己的一匹宝马,作为违约的 “赔罪礼”。
消息传回京城,朝堂上下一片欢腾。凌清鸢在早朝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再次嘉奖苏慕言:“苏爱卿凭借一计,不费一兵一卒便稳定边疆,化解了一场战事危机,其功甚伟!朕决定,晋升苏爱卿为从西品翰林院侍读学士,赏白银千两、绸缎百匹,赐‘忠勇谋国’匾额一块!”
“臣谢陛下隆恩!” 苏慕言躬身行礼,心中百感交集 —— 从寒门书生到从西品官员,从初入朝堂的质疑到如今的认可,他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凌清鸢的信任与支持,也离不开自己对 “为国效力” 初心的坚守。
站在队列中的萧景渊,看着苏慕言接受嘉奖时从容自信的模样,心中的嫉妒与恨意几乎要溢出来。他原以为蛮族袭扰能让苏慕言束手无策,甚至能借此弹劾他 “不懂战事、误国误民”,却没想到苏慕言竟再次化险为夷,还因功晋升。他紧紧攥着拳头,指甲几乎嵌进掌心 —— 苏慕言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无论他如何打压,都能在朝堂的土壤中扎根生长,甚至愈发茁壮。
早朝结束后,凌清鸢与苏慕言并肩走在皇宫的长廊上。阳光透过廊柱,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凌清鸢看着身边的苏慕言,笑着说道:“如今你用实打实的功绩,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再也没人敢说你‘媚上邀宠’了。”
苏慕言侧头看向她,眼中满是温柔:“这一切,都离不开陛下的信任。若不是陛下愿意给臣机会,臣纵有再多想法,也无从施展。”
“你本就值得这份信任。” 凌清鸢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他,“从殿试献策到查案升官,从舍身护驾到稳定边疆,你用一次次的行动证明,你不仅有才华,更有担当。往后,朕还想与你一同,为大靖开创一个国泰民安的盛世。”
苏慕言心中一暖,郑重地点头:“臣定当与陛下同心同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微风拂过长廊,吹动两人的衣摆,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这份君臣相知、相惜的情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苏慕言知道,稳定边疆只是他为凌清鸢、为大靖效力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但只要有凌清鸢在身边,他便有信心,迎接每一个未知的明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XSH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