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8章 典籍新生,墨山书声与远方来信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成炮灰后我发现历史是本烂账 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穿成炮灰后我发现历史是本烂账》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黑风寨的余党被肃清后,墨山迎来了真正的安宁。被烧焦的橘园里,柳嫂带着孩子们补种了新的橘树苗,嫩绿的新芽从土里钻出来,透着勃勃生机。学堂的院子里,王砚和兰心正忙着整理从密室取出的典籍,周先生则在一旁用特制的浆糊修补破损的书页,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和浆糊的清香。

“这卷《齐民要术》得重新装订,”王砚小心翼翼地翻着泛黄的纸页,“里面的嫁接技术太精妙了,教给山下的农户,今年的收成肯定能翻倍。”

兰心拿着针线,正将散落的书页重新缝好,指尖的绣花功夫用到这里,竟格外合适:“我发现青君在每页书的角落里都绣了个小小的记号,像是在标注重点。你看这页讲织布的,记号特别密。”

沈砚和苏清鸢则在筹划着盖座藏书楼。他们选了学堂后面的一块平地,秦船长带着几个村民正在打地基,老梅树的枝干伸展到工地上方,仿佛在为他们遮阴。

“就叫‘聚影楼’吧,”沈砚望着忙碌的众人,“既纪念青君的聚影砚,也寓意着文脉相聚,光影相传。”

苏清鸢点头,手里拿着块木牌,上面是她写的“聚影楼”三个字,笔锋娟秀却有力:“等楼盖好了,就把这块牌子挂在门楣上。”

孩子们也没闲着。小豆子和小石头搬来小凳子,在树荫下听王砚讲典籍里的故事,丫蛋则跟着兰心学修补书页,小小的手指捏着针线,有模有样。

半个月后,聚影楼的主体结构终于完工。虽然只是座朴素的木楼,却透着庄重的气息。众人合力将书箱搬进去,整齐地摆在书架上,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典籍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开楼那天,山下的村民也来了,捧着自家种的瓜果,像过节一样热闹。周先生拿出珍藏的梅子酒,秦船长杀了只自己养的鸡,柳嫂做了满满一桌菜,大家围着聚影楼,举杯庆祝。

“我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多书,”一个老农捧着本讲耕种的书,激动得手都在抖,“要是早看到这个,去年的麦子就不会减产了。”

沈砚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青君手札里的话:“典籍非藏于密室,应活于人间。”他站起身,对众人说:“从今天起,聚影楼对所有人开放,谁想学知识,谁想查东西,都可以来。”

欢呼声在墨山回荡,惊飞了树上的鸟儿。

就在这时,一个邮差骑着马来到学堂,手里拿着封信,递给沈砚:“沈先生,京城来的信,李大人寄的。”

沈砚拆开信,李大人在信中说,朝廷要编纂新的《大晟全书》,听说墨山有前朝典籍,想派学者来抄录,还说青鸟在雁门关屡立战功,己升为偏将军,不日将回京城述职,特意托他问好。

“太好了!”王砚凑过来看信,“让京城的学者也来见识见识青君的藏书,文脉才能传得更远。”

苏清鸢看着沈砚手里的信,忽然笑了:“李大人还说,等我们的喜宴办了,他要亲自来喝杯喜酒。”

沈砚的脸微微一红,众人都笑了起来,聚影楼前的笑声比阳光还要灿烂。

《大晟史》的新页上,沈砚画了座小小的木楼,楼前有棵老梅树,树下围着一群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他在旁边写道:“聚影楼成,典籍新生。墨山书声,始传天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成炮灰后我发现历史是本烂账 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