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高粱米的烹饪,哪怕以中国人写山海经的本领,都没能降伏这玩意。
所以相比大豆和小米,高粱的种植面积在这个时期并不是说特别的大。
但是高粱这东西,很强悍。
耐寒、耐旱、耐涝、耐盐硷。地里都裂了,这玩意还能活;地里都泡水了,这玩意依旧能活。王保保在战场上的特能活如果算是1级的话,这玩意面对自然环境至少修炼到了99级,真·特能活。
并且高粱虽然吃着难吃,可是这东西用来酿酒却是一绝。
尤其关键的一点,高粱的秸秆在这个时代,绝佳的燃烧物,这点尤其重要。
取暖在封建王朝可以说是大事中的大事,面对那荒芜的山林,高粱的秸秆,可以说是救赎。
除了秸秆,高粱米一能做为存粮,关键的时候救命用,肚子饿、要死的时候,再难吃也可以吃下去,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务。二、能酿酒,能稍微拓宽一下对其他省份贸易的商品单子,带来一点经济收益。
关于取暖,朱樉曾想过开采煤矿。
但是,开采难度先不谈,人力、人力还是人力,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可以调用。
并且除了人,粮食也不太够。在粮食都不够的情况下,其他方面的发展很难起步,人、终究是要吃饭的。
不过等今年的麦子收上来了,水利修缮的差不多了,矿该挖还是得挖。
不挖矿,不搞工业污染,那就没办法在下一个版本中上桌吃饭了。
朱樉这里已经准备好了第一批优秀矿工的位置。
入夜。
“所以,秦王你的意思今年有可能出现旱情?对了,我怎么就没有注意到呢?今年的降雨是有点不足。”郑九成原本还开开心心的吃着朱樉送的夜宵,想着就快忙完了,能回去睡觉了。
再辛苦辛苦一两个月,等夏税收上来了,就能轻松了。
结果朱樉一开口,郑九成就不开心了。
是啊,按照今年的降雨情况,极有可能出现旱情。
那他不是白忙活了?
封建农业社会,一旦出现天灾,不止是百姓遭殃,对于那些想干一把的官员来说也是头疼的事情。
政绩没了,不论之前多么努力,一出现灾情,全部玩完。
然后就是灾后的管理处置,一个不好,后续几年都弥补不了。
除了大户人家此时能抄底,能收一波优质人口和土地回回血之外,其他群体,那就只能抬头望着天空,骂一骂贼老天了。
哦、不对,官员在后续救灾环节也能吃一波救灾物资、款项,回回血。
不同大户和官员这种面对天灾能退后一步,把他人挡在身前,从而获得百分比减伤的行为。
普通人,面对灾情就两个字、等死。
“不行、不行,我得上报朝廷。”郑九成很着急,这不是说他有多么想干一把,也不是说他是一个好官。单纯是、跟着洪武皇帝的二儿子来到封地的第一年,出了一个大事件。
郑九成觉得不止是他会慌,他的三族应该也会很慌。
chapter_();
秦王一直忙于水利修建,这点是众所周知,然后年幼就上了战场,颇受太子、皇后的喜爱。
这种情况下朱樉不能有什么污点,那么最合适的背锅对象可不就是他这个秦王府的郑相了吗?
“祸事、祸事……。”郑九成急得来回走动着,却想不出什么办法。
“郑相,不是郑相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朱樉喊道。
其实旱情不大的话,不是那种百年难得一遇的旱情的话,关中这里还好。
虽然陕西的生态,已经是让人看一眼就会皱起眉头的层次了。
但是关中平原这里,情况还是好不上不少。
做为曾经超级帝国的都城,关中地区的水利设施痕迹很多。
虽然那些大帝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但是他们曾经来过的痕迹还是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这也是朱樉这段时间来,修缮水利那么轻松的原因之一。
因为真的有前人智慧可以相信。
虽然因为时间和气候原因,一些水路发生变化,一些改道了、一些干涸了,但基础还在,拍拍灰捡起来还能用。
“问题没那么大,虽然目前来说虽然雨水少,但是总有下了几滴,还没那么夸张。”朱樉劝慰着。“比较危险的是北部地区,那些地方本就是贫瘠,今年怕是更不好过了,得想个办法处理后续问题。”
相对于关中,陕北地区更应该关注。历史上今年明朝打明夏政权,那么大兵过境、物资运输,肯定会对当地造成的影响。而在这个时空,明夏政权已经提前一年成为历史的尘埃了。
今年会相对的稳定,这种情况下,关中的问题,朱樉真觉得不大。
反而如果是因为天灾而导致的问题的话,那么土地更加贫瘠的北部地区才是关键。
郑九成停止了来回走动,驻足思考,然后点了点头。“秦王说的有理,问题还没有那么大。但是接下来对于其他州府的水利修缮得加快,买粮的事情也得安排好,灾情一般不会在一个地方发生,免得因为我们的事情而让其他省份的锅让我们来背。”
郑相清醒之后,立刻意识到问题不大。
但是很多事情应该提早做准备。
比如水利方面得加快,然后买粮的事情得尽快抽身。
和朱樉相信人类一样,郑相也相信官场的同僚们。
这要是让他们找到机会,绝对是会把后续灾害的严重性全部扣在他们这边的。
所以买粮反而不能趁着这个时候大肆进口,那是商人才能做的事情,官场不行。
哪怕你要趁机捞一笔,也只能偷偷摸摸去做,一旦被发现,罪状喜加一。
“这样吧,我写一封家书给太子大哥,郑相把陕西的情况进行一个汇总由太子呈给陛下。一、让朝廷有所准备,二、避免事情扩大,避免不法商贩囤积居奇,将天灾蕴酿祸。三,出来这么久,好象也该给家里回个信了。”朱樉笑了笑缓和气氛说道。
“行,我这就写。秦王快速交给太子,我猜测朝廷应该有所准备,但是我大明立国尚浅,根基不牢固,这种时候纵使知道会发生灾害,怕也是捉襟见肘。”郑九成说道。
但朱樉还是觉得郑相有些过了。
的确,此时大明的情况很糟糕。
尤其是中原,关中那些前朝水利痕迹依旧留在这个大地,同样的、在黄淮地区大宋那初代黄河决堤水神爆发惊世智慧的决策,那战绩也依旧在发挥着威力。
此时一旦发生灾情,的确很容易让大明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http://www.220book.com/book/XTK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