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2年,大明洪武五年,春。
一缕缕微风吹开山间的雾气。
一个道士和一个僧人正在赶路,两人年龄看起来相当,前进方向也一致,却隔开了一段距离。
看起来并不是认识的人。
走了一段距离,两人都停下休息。
“那个道人,你也是去陕西行省?”僧人问道。
道人先是皱眉的看了看僧人的面相,然后点了点头,斟酌了一下。“这位法师也是去应秦王的邀约?”
道人有点不喜欢这个僧人
这个僧人的面相很不好,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
僧人也是点了点头。“陕西行省的僧人邀请去帮场,正好和尚我对这个秦王也感兴趣,去看看。”
道人点头示意知晓,然后沉默的看着僧人的面相。他去陕西行省也是差不多的原因,因为同道的邀约,前去帮衬一二。
休息,喝了点水,两人再次启程。
过潼关,进陕西。
至西安府。
两人即将分别。
“道人,你一路看了和尚许久,可是在面相?”僧人问道。
道人点了点头。“贫道袁珙,算是有点名气。”
“柳庄居士?你哪是有点名气?过谦了。”僧人说道。袁珙可是有名的道人,至少比他这个僧人要出名多了。“居士可看出了什么?”
袁珙尤豫了一下,看了看僧人的面相,象是在重新确认一样。
最后皱着眉缓缓开口道。“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僧人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哈哈哈……。”
笑了好一会,僧人才抑制住,面带笑容的看着袁珙。“柳庄居士,谢了。”
“小僧姚广孝,法名道衍,谢柳庄居士称赞。”僧人微微行礼说道。
“柳庄居士,日后有缘再见。”姚广孝说完转身大笑离去。
袁珙看着这个离奇的僧人走远了,摇了摇头。“真是异僧。”
两个历史名人的到来,没有引起朱樉的注意。
虽然佛道大会还没开始,但是从去年开始就有一些僧人道人来陕西行省了,对此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
官府方面虽然有正常履行排查功能,朱樉的刺客庭也有收集情报的能力。但是对于这些僧人道士,朱樉没有特别的去盯着人家,别犯事就行了。
犯事了,那么劳动改造警告。
就象个体上人的精力是有上限一样,一个机构、团体、组织,精力值也是有上限。
朱樉一般情况下,不会把宝贵的精力放在奇奇怪怪的方向,更不会去盯着什么特别的人物。老朱他都没兴趣盯着,永乐大帝他都没兴趣盯着,李善长、刘伯温、徐达,朱樉都没兴趣去盯着,对于其他人更是这样。
历史牛逼人物嘛,朱樉又不是没见过。
“造纸厂的产能必须提升,同时对于官府、民间的造纸行业要多加激励,要大力促使新的技术出现。”朱樉在和内阁成员完成了日常的政务之后,找来了郑相和陶万户。
聊一聊关于造纸产业的事情。
到明清时期,造纸行业以手工作坊形式来说,可以说相当成熟了。
chapter_();
以封建王朝来说,明清时期的用纸已经相当普及了。
不然明朝的小说也不会成为经典,明代四部长篇经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正是因为纸张的普及,才能出现这种文化上的瑰宝。
但是这不代表明朝的纸不贵。
明朝的纸,和后世一样分各种用途,有昂贵有廉价。但依旧不是地主老爷们能随意消费的产品,更别说那些普通人。
纸张笔砚,依旧值钱。
树人先生写孔乙己那个时期,都可以窃了去换些酒钱。
而明朝初期阶段,各行各业还在恢复,这时候物资更加匮乏。
面对匮乏的物资,朱樉这边却是有一大堆急迫的事情需要这些物资。
其中纸张问题在当下尤为明显。
“首先,要一种廉价,便于书写、便于大量生产的纸。其次,要一种耐磨损、耐水浸,有独特气味、独特手感的纸。”朱樉说道。
第一种是要用在现在帝国卫队扫盲识字方面的用纸。毕竟帝国卫队也就是在上课的时候用纸张抄录,平时都是用木板加木炭练字。
朱樉需要更多的廉价纸来为帝国卫队的前行铺路。
也需要更多的纸来方便知识的传播,便于之后信息的传递。
比如说,只有纸足够多了,小说、报纸、连环画本,等等这些东西才能被搬上来。
当然这些东西短时间内,不可能是廉价产品,很难普及到乡野,但是能让城镇之间多一些色彩也是好的。
第二种纸,应该能猜到,就是钞票。
纸币,必然是要搞的,不能因为历史上宝钞的恶名而因噎废食。
既然要搞,那么必然就是尽量的专业。
纸张、油墨,多少是要专业一些。
同时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学大明那样把纸钞当作经济降落区,有事就让纸钞托底。
又不是美帝,哪怕是美帝这样搞最后都避免不了债台高筑。
“以第一种纸的生产为当下要务,第二种次之。”朱樉说道。
“秦王,没钱。”郑相很直接说道。
一把年纪的郑相,却发出了老四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的声音。
不是郑相不给朱樉面子,他也想发展,可是陕西行省、穷。
这里不是汉唐时期的帝国中央,不是繁华的大唐不夜城,而是贫困的大明边疆,真的穷。
“秦王,老夫尽力而为,就是飞天的事?”陶万户倒是没有什么怨言。
不就是让他这个搞火药玩火的人,去造纸玩水吗?小事。
他尽力而为,但是飞天的事什么时候能立项?
都来陕西一年了,让他飞起来这事还没个影子呢。
“今年,或者明年。等纸张能稍微廉价些许,我就让人造出飞天的器物,带万户上天看看。”朱樉说道。
热气球两个内核,一、热源,二、可靠的外部材料。以短暂的超低空飞行为目标的话,试几次应该能办到。
毕竟第一个热气球飞行也只是用糊纸的布、稻草、木材什么的,就飞起来了。
但是郑相刚说了“没钱”,现阶段搞这个的话,还是有点浪费。
现阶段尝试的话,倒不是消费不起,就是容易心拔凉拔凉的疼。
穷惯了,多花一分钱都觉得是在犯罪。
大明:我在洪武朝准备大远征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大明:我在洪武朝准备大远征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XTK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