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配电房的异常波动,像一根刺扎在我的认知里。那个试图污染记录的“东西”的存在,让我意识到这片看似被阴司监管的土地下,涌动着更为隐秘的暗流。老李那句“招人惦记”的警告言犹在耳,我不得不将观察的优先级进行调整。
蓝色笔记本上,关于配电房的记录被我单独列出,并用意念附加了强烈的“警戒”标记。同时,我开始更系统地回溯和分析之前记录的所有数据,试图找出任何可能与配电房异常相关的蛛丝马迹。
我将注意力放在了小区建造的历史上。龙湖小区是近二十年才建起来的,但这片土地之前是什么?老张所在的纺织厂?还是更早的什么?
白天巡逻时,我有意无意地与小区里几位住了几十年的老业主攀谈。从他们零碎、有时甚至前后矛盾的回忆中,我大致拼凑出:这里最早是一片乱葬岗,后来建了纺织厂,厂子倒闭荒废多年后,才被推平建了小区。
乱葬岗……这或许能解释灵体数量较多的原因,但无法解释配电房那独特的“不协调感”。那种感觉,更像是一种……“入侵”或者“寄生”,而非本土滋生。
我将这些历史信息记录在蓝色笔记本上。当写下“乱葬岗”三个字时,笔记本传来一阵微弱的、带着沧桑感的凉意,仿佛触动了某种尘封的记忆。而当我尝试将“乱葬岗”与“配电房异常”进行关联分析时,笔尖却感到了一种滞涩,似乎有某种力量在阻止我深入探究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这种阻碍感,与那晚记录被污染的感觉同源,但更加隐蔽和根深蒂固。
就在我试图突破这种滞涩感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信息源”主动找上了门。
是【地缚灵-老张】。
那天夜里,他依旧在绿化带附近徘徊叹气。但当我像往常一样,将感知聚焦于他,准备记录其状态数据时,他却突然停下了那周而复始的叹息,缓缓地、极其缓慢地,将那张灰白的脸转向了我所在的岗亭。
他空洞的眼睛里,似乎有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同于以往麻木的光芒。一股断断续续、充满杂音的意念,如同接触不良的收音机,艰难地传递过来:
“……厂子下面……有……东西……比……乱葬岗……还老……它们……不喜欢……被……挖出来……”
话未说完,他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或者触犯了某种禁忌,身影猛地一阵扭曲,变得比平时更加模糊,随即恢复了那麻木的、对着厂区方向叹气的状态,无论我再如何尝试沟通,都没有任何回应。
【地缚灵-老张:状态-短暂清醒后陷入深度沉寂(受到某种抑制?)】
我立刻在蓝色笔记本上记录下这宝贵的信息,并重点标注了“厂子下面”、“比乱葬岗还老”、“它们”、“不喜欢被挖出来”这几个关键词。
老张的警示,印证了我的猜测!小区地下,确切地说,是原纺织厂的地下,埋藏着更古老、更危险的东西!配电房的异常,很可能与之相关!而这些东西,具有某种“意识”,并且排斥被惊扰、被探究!
“它们”……是复数?是一个群体?还是某种集群意识?
老张的“短暂清醒”和随即的“深度沉寂”,明显是受到了某种力量的抑制。是谁抑制了他?是“它们”吗?还是……其他存在?
我将目光投向了那本蓝色笔记本。老李给我这个,难道他早就预料到我会接触到这些更深层的秘密?他是想借我的手,把这些隐藏在历史尘埃和规则之下的“东西”记录下来?
当晚老李来接班时,我隐去了老张提供信息的具体内容,只说是通过观察,感觉小区地下可能有些不同寻常的古老存在,并试探性地问他是否知道些什么。
老李正在泡茶的手连停顿都没有,浑浊的眼睛看着杯中上下沉浮的枸杞,语气平淡得像在讨论天气:
“老辈子传下来的地方,谁家地下没点陈谷子烂芝麻?挖出来了,是麻烦。埋着,就埋着吧。”
他抬起眼皮,那目光似乎能穿透我,看到我藏在心底的蓝色笔记本:“有些东西,记下来,放在心里,比嚷嚷出来强。火候不到,揭了锅,饭是夹生的。”
他再次强调“记录”的重要性,同时警告我不要贸然“揭开锅盖”。他似乎并不反对我知道,甚至鼓励我知道,但坚决反对我在时机不成熟时采取行动。
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态度,让我更加确信,老李对这一切了如指掌。他就像一位深谙厨艺的大厨,清楚地知道每一道食材下锅的最佳时机,而我,是他选中的那个负责看守灶火、记录火候的学徒。
只是,我不知道他最终要烹制的,究竟是一席怎样的盛宴,亦或是……一场献祭。
接下来的几天,我放缓了对配电房和地下秘密的首接探究,转而开始更细致地梳理蓝色笔记本中己记录的所有信息,寻找任何可能指向“它们”特性或弱点的线索。同时,我也更加留意小区内任何细微的变化,尤其是那些可能与“土地”相关的异常。
【怨灵-小雯】似乎对7栋楼下的某片土地格外恐惧,从不靠近。
【游魂-阿杰】的活动范围,也隐隐以配电房为界,从不越雷池一步。
就连新出现的几个低级灵体,也都本能地避开了那片区域。
这些灵体,在用它们的本能,为我勾勒出“它们”影响力范围的边界。
我将这些发现一一记录。蓝色笔记本在我持续的使用和“喂养”下,似乎与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时,仅仅是心中浮现一个疑问,随手翻开,目光所及之处,相关的记录便会自动在脑海中串联、分析,提供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关联或猜想。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记录工具,更像是一个拥有初步信息处理能力的“外置大脑”。
然而,这种便利也伴随着风险。我感觉到,随着记录的信息越来越触及核心,笔记本本身散发出的那种独特的“存在感”也在增强。它像一块越来越肥美的诱饵,不仅可能吸引阴司的注意,更可能引来那些隐藏在阴影中、厌恶被记录的“它们”的敌意。
我行走在一条越来越窄的钢丝上,一边是阴司的规矩,一边是“它们”的威胁,而脚下,是老李为我铺设的、通往未知终点的绳索。
但我没有退路。
记录,是我唯一能抓住的稻草,也是我唯一能看清这盘棋局的方式。
我合上蓝色笔记本,感受着它冰凉的封面下蕴含的、与日俱增的重量。
影子己经开始低语。
而我,必须听清每一个字。
(http://www.220book.com/book/XUF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