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号”的生态舱里,第一株“星霜麦”成熟了。麦穗沉甸甸地弯着腰,穗尖挂着紫蓝色的霜浆果,麦秆上还缠着星叶菜的藤蔓,像把地球的春、冰原的冬、雨林的绿都织在了一起。林念舟用外婆留下的铜锅铲轻轻割下麦穗,银镯碰在锅铲上,发出“叮”的脆响,惊飞了舱里栖息的星雀。
陆延生举着扫描仪,数据屏上的星图正一点点被填满——最后一个空白坐标,是位于银河边缘的“流放星”。那里的移民大多是早年星际战争的遗孤,从未见过真正的麦田,只在祖辈的故事里听过“会结黄金的植物”。
“流放星的大气含硫量高,得用矿星的酸土中和。”林念舟把星霜麦的种子装进特制陶罐,里面垫着层冰原星的热泉泥,“再混点雨林星的火桐叶灰,应该能扛住那里的辐射。”她突然从储物格里翻出个褪色的布偶,是扎羊角辫的小姑娘送的,布偶手里攥着颗星沙麦种,“带着这个,像孩子们也跟着咱们一起去。”
星舰跃迁时,舷窗外的星轨被拉成流动的光带。林念舟趴在窗边,看着流放星的轮廓从模糊到清晰,那颗灰扑扑的星球像被遗忘在角落的陶碗,沉默地卧在星尘里。陆延生走过来,给她披上加热披肩:“移民站说,那里的人靠提纯矿石粉生存,从没吃过自然生长的食物,咱们带的种子,会是他们见过的第一抹绿色。”
降落在流放星的简易空港时,迎接他们的是群穿着补丁防护服的孩子。最大的男孩不过十岁,手里举着块锈迹斑斑的金属牌,上面刻着歪歪扭扭的字:“求……食物?”眼里的光怯生生的,像怕被拒绝的小兽。
林念舟蹲下身,从背包里掏出块星霜麦面包,递过去:“这是麦子做的,能填饱肚子,还能长出新的麦子。”男孩犹豫着接过,咬了一小口,突然睁大眼睛,把面包往身后的弟妹手里塞,自己则捂着嘴,眼泪无声地往下掉——那是他第一次尝到“甜”的味道。
移民们的住所是半地下的窑洞,墙壁上贴满了用矿石粉画的画:有歪歪扭扭的麦穗,有冒着烟的灶台,还有个被无数小手摸得发亮的太阳。领头的老人颤巍巍地捧出个陶罐,里面装着些灰白色的粉末:“这是我们能找到的最干净的‘土’,您看……能种出您说的麦子吗?”
林念舟摸着那罐“土”,里面混着细小的金属颗粒,却在掌心透着种沉甸甸的分量。她和陆延生在窑洞旁辟出块地,孩子们围着看,大气都不敢出。当星霜麦的种子落进土里,老人突然跪下来,对着土地重重磕了个头,身后的移民们跟着跪下,像在朝拜失落己久的信仰。
夜里,林念舟在临时搭起的灶台边烤面包,陆延生帮她拉风箱,风箱的木板发出“吱呀”的响,像在重复某个古老的调子。孩子们趴在灶台边,眼睛瞪得圆圆的,看着面团在烤盘里慢慢鼓起,麦香混着霜浆果的甜在窑洞里漫开,连空气都仿佛变软了。
“这就是‘会结黄金的植物’?”最小的女孩怯生生地问,手指绞着衣角。
林念舟刚要回答,陆延生突然指着窗外——流放星的夜空格外清澈,银河像条发光的河横在天上,星霜麦种下去的那片土地,竟隐隐透出淡淡的绿光,与星空的光交相辉映。
“是呀,”林念舟笑着给每个孩子分了块面包,“它们不仅结黄金,还会记得你们的样子,明年长出更多的面包,让这里再也不会有人饿肚子。”
离开流放星时,孩子们追着星舰跑了很远,手里举着画着麦田的牌子。林念舟站在舷窗边,看着那片绿光在灰土里越来越亮,突然明白为什么要走这么远的路——不是为了填满星图,而是为了让每个被遗忘的角落,都能长出属于自己的希望。
星舰驶回主星生态区时,正值星霜麦的收获季。苏曼带着孩子们在菜畦边等,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个巨大的麦穗,上面结满了紫蓝色的浆果:“林阿姨!你看咱们种的星霜麦,比流放星的长得还壮!”
林念舟走下星舰,看着眼前的景象眼眶一热——菜畦里的星霜麦连成了片,麦穗在风里翻滚,像流动的星河,田埂上插着的木牌,写着每个星球的名字:矿星、雨林星、冰原星、流放星……最后一块木牌上,刻着“地球”两个字,旁边画着个小小的灶台。
陆延生从身后抱住她,银镯贴着她的手腕,锅铲印记与她手背上的种子印记紧紧相贴。“星图填满了。”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种尘埃落定的暖,“但咱们的灶台,永远有空位。”
夕阳西下时,所有人围坐在新搭的灶台边,烤着刚收获的星霜麦。麦香漫过菜畦,漫过星港,漫向遥远的星轨。林念舟的菜谱本摊在膝盖上,最后一页没有画星图,只画了口冒着烟的灶台,灶膛里的火苗上,浮着颗小小的星球,星球上写着两个字:“家”。
她知道,这不是终点。星霜麦的种子会继续飘向更远的宇宙,星舰的烟囱会继续在陌生的星轨上冒烟,而只要还有人记得食物的温度,记得灶台边的等待,这条跨越星河的路,就永远不会有尽头。
夜空亮起时,灶台的火光与星光融在一起,像无数双温暖的眼睛,在宇宙的尽头,静静注视着每个需要牵挂的人。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无聊的星际美食小故事(http://www.220book.com/book/XUO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