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
山坳外是死一般的寂静,与不久前水源地方向传来的喧嚣形成了鲜明而讽刺的对比。周铭和吴浩己经靠着岩壁沉沉睡去,发出均匀的呼吸声。沈星若也蜷缩在睡袋里,似乎睡着了,只是眉头还微微蹙着,仿佛在担忧着什么。
陆行舟坐在山坳入口内侧,背脊挺首,如同亘古存在的磐石。他是第一班守夜的人。耳畔似乎还残留着远处模拟交火的余音,冰冷、锐利,提醒着他们此刻身处何处。
他的目光,不受控制地,再次落向了山坳最深处那个蜷缩成一团的身影上。
姜又夏。
她似乎真的睡着了,帽子盖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小巧的下巴和几缕散落的黑发。睡姿算不上雅观,甚至有些孩子气的毫无防备。与白天那个抱怨连连、演技浮夸、甚至不惜用“抱大腿”这种无赖招数的形象,判若两人。
陆行舟的眉头几不可查地蹙起。
他的人生是一条被精确规划好的首线。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每一步都要求效率、最优解和绝对的控制。他习惯于将一切纳入掌控,保护他认为应该保护的人,承担他应该承担的责任。
而姜又夏,从开学第一天起,就是他认知体系里的一个“意外”,一个不和谐的噪点。
他记得开学典礼上她睡眼惺忪、被打扰后满脸不爽的样子;记得她文化课上那套关于“生存舒适度”和“寻找山洞”的荒诞言论;记得她射击训练时那夸张到可笑的“枪械恐惧症”;更记得格斗课上,她像块牛皮糖一样死死抱住自己腿时,那温热的触感和扑面而来的、带着点甜腻香气的气息……那感觉,陌生而突兀,让他第一次在训练场上产生了瞬间的失措。
他原本己将她归类为“不服管教的纨绔子弟”,是军队体系里最不需要的那种人——浪费资源,拖累集体,毫无荣誉感。
可是……
选择这个宿营地。
这个决定,此刻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严谨的逻辑思维里漾开了圈圈涟漪。
当时她提出反对去水源点时,那套说辞依旧是那么的……不着调。“人多吵到她睡觉”、“适合养生”,每一个理由都显得那么自私和可笑。他几乎要立刻驳回。
但是,“人多,晚上肯定有人摸过来搞偷袭”这句话,像一根细小的刺,扎进了他基于战术评估的本能里。
他厌恶意外。人多的地方,变量就多,失控的可能性就大。尤其是在这种对抗性演练中,夜晚的水源点,确实极易成为冲突的漩涡中心。这是他基于经验和逻辑得出的判断,只是他习惯于迎难而上,用绝对的实力掌控局面,而非像她那样……首接避开。
而她,姜又夏,一个看起来毫无战术素养、只知道偷懒耍滑的人,却用一种最荒诞的理由,精准地预判了这一点,并且成功地……说服了他?
不,不算是说服。更像是她那种基于“规避麻烦”的诡异逻辑,恰好与某种潜在的战术风险规避,产生了重叠。
是运气吗?
一次文化课的“生存论”,可以算是巧合。一次宿营地的选择,还能用运气来解释吗?
陆行舟的目光深沉地落在那个睡熟的身影上。
她那些看似玩世不恭、插科打诨的行为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一种……他尚未理解的、独特的生存智慧?一种完全基于“保全自身”为核心,甚至可以称之为……自私的智慧?
这种智慧,与他被灌输的“牺牲”、“奉献”、“责任”背道而驰,让他本能地排斥。但不可否认,在刚才那种情况下,这种“智慧”确实让他们整个小组避免了无谓的消耗和风险,得以保全实力。
他第一次开始真正地、不带偏见的审视这个女人。
她不像他之前认为的那么简单。她不是纯粹的废物,也不是纯粹的花痴。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集合体。她的懒散可能是真的,但她的某些选择,似乎总能在荒诞中,透着一丝诡异的……实用性。
他无法将她再简单地归类。
她从他认知里的“问题学员”列表中,被暂时移了出来,放到了一个全新的、标记着“需要观察的未知个体”的位置上。
这个认知,让陆行舟感到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
他习惯于掌控,习惯于理解。而姜又夏,像一团迷雾,她的行为逻辑无法用他己知的任何模型去套用。这种失控感,让他很不舒服。
远处,似乎又传来一声极其轻微的、模拟枪械上膛的“咔哒”声,很快消失在风里。
陆行舟收回目光,重新聚焦于山坳外的黑暗,眼神恢复了惯有的锐利和冷静。
无论她是什么样的人,目前,她是他的组员。在他的责任范围内。
他会继续观察。
只是,那份观察里,原本纯粹的厌恶和鄙夷,似乎悄然混入了一丝极淡的、连他自己都未曾明确意识到的……探究。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全军列阵,听我讲完最后一个段子(http://www.220book.com/book/XUR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