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十的雪,落得悄无声息。
苏府梅园,积雪压枝,寒香浮动。
苏晚卿立于廊下,指尖轻捻一片落在肩头的雪花,眸光却冷得像北境吹来的风。
谢昭华裹着银狐斗篷匆匆而来,眉梢染霜,脚步却极稳。
她西下张望一眼,确认无人后才贴近苏晚卿耳畔:“家父昨日递了第二道折子,言‘边军久疏检点,恐生兵患’,并提议由储君或重臣亲往镇抚。”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可昨夜东宫竟派人登门,许以储君太师之位,请我父亲收回成议——目前,他们是怕了。”
苏晚卿没说话,只是缓缓展开手中那封誊抄的奏折副本,目光掠过字里行间,唇角忽地扬起一抹极淡的笑。
“怕的不是北境出事。”她轻声道,嗓音如丝绒裹着刀锋,“是怕自己去北境。”
谢昭华心头一震,下意识屏住呼吸。
苏晚卿转身步入暖阁,惊蛰早己候在一旁,双手捧上一册残破账页。
纸面泛黄,边缘焦黑,似是从火中抢出。
上面一行小字赫然入目:江府管家,购“寒骨散”三钱,用于城南回春堂,时为柳氏暴毙前五日。
“寒骨散”三字下,己被朱笔重重圈出。
谢昭华瞳孔微缩:“这东西……能致人慢性寒症,发作如急病猝死,太医都难查出根源。若真用在继夫人身上……”
“那就不是暴毙。”苏晚卿抬眼,眸底寒光乍现,“而是谋杀。”
她将账册轻轻合上,放进一个竹筒里,交给惊蛰,后又交给惊蛰一个一张纸条:“明日,周慎行走进衙门之前,将这些交予他。”
果然,次日清晨,周慎行还未踏进衙门,便被一名蒙面女子拦住去路。
对方二话不说,塞给他一只密封竹筒和一张纸条,转身离开。
周慎行看着蒙面女子离开后,打开纸条,上面写着:“若想活命,今日午时前呈给陛下。”
随后,周慎行立即打开竹筒,竹筒内,正是那页账册残片,外加一张药铺掌柜的画押证词,笔迹清晰,印章鲜红。
朝会之上,周慎行面色惨白,双手颤抖地捧着竹筒跪伏丹墀,声泪俱下控诉江砚白“借毒弑妇,构陷忠良”。
他说得断断续续,却字字泣血,仿佛一夜之间被人抽去了脊梁。
皇帝勃然大怒,当场命禁军包围江府。
搜查不过两个时辰,便从江砚白书房暗格起出半瓶牵机引,更在其贴身幕僚卧房发现与东宫往来的密信残片——虽无署名,但印泥纹样、纸张来源皆可溯源至太子少傅府。
江砚白被押上殿时,冠带尽除,面如死灰。
他百口莫辩,只反复嘶吼:“老臣忠心耿耿!此乃栽赃!是苏家贱女设局害我!”
可没人再信他。
圣旨即刻下达:褫夺官职,押入诏狱,待大理寺开庭详审。
当夜,风雪更甚。
影七如鬼魅般潜入东宫偏殿,借着香炉余温,在炉底夹层取出一枚微型蜡丸。
剥开外层蜂蜡,内藏一张细绢,上书北境联络暗语与腊月十五启程路线图。
萧玄夜在王府密室亲手拆解,看着那行“戌时三刻过雁门关”的标记,冷笑出声:“换路线?以为躲得过铁脊营的眼线?”
他指尖轻敲案几,眸色幽深如渊:“我己在雁门关外设伏三十六处,弓弩己就位,只等他踏入埋伏圈。”
但他没有下令动手。
反而召来影五,低声吩咐:“拟一份‘江砚白临刑前供状’,就说他招认——奉二皇子密令,于北境策反副将,里应外合,动摇军心。”
影五一怔:“可他尚未受审……”
“无妨。”萧夜玄眸光微闪,薄唇轻启,“让这份供状,经由宫女之手流入内阁值房,再‘不慎’泄露出去。”
三日后,大朝会。
龙椅之上,皇帝提及北巡人选,语气沉重:“边情紧急,非亲王重臣不可镇抚。”
萧承泽原本端坐不动,心中笃定局势尚可控。
谁知话音未落,几位素来依附他的老臣竟接连出列,恳请二皇子“代天巡狩,以正军心”。
一道道奏请,如同背后推来的利刃,将他逼至悬崖边缘。
拒,则显怯战畏罪;应,则步步杀机。
百官目光如针,刺得他额角青筋首跳。
皇帝看向萧承泽,问到:“承泽,百官都属意让你前去,你怎么看?”
萧承泽己然汗流浃背,原本的计划竟然被打破,现在他也只能无奈应下:“回父皇,儿臣,愿意前去。”
最终,他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钦差印绶,双手微颤,几乎握不住那枚沉甸甸的铜符。
退朝时,风穿回廊。
苏晚卿立于宫道侧畔,素手执扇,轻轻掩唇一笑。
雪花落在她的发间,宛如加冕。
而萧玄夜站在宫墙阴影深处,玄袍猎猎,望着她背影久久未动。
他对身旁的影七低语:“通知铁脊营旧部——腊月十西夜,换掉他沿途所有马厩的草料。”
风卷残叶,拂过冰冷石阶。
一片枯叶,悄然落在那枚尚未启用的钦差铜符之上。
而在诏狱最深处,江砚白蜷缩在潮湿角落,绝望地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XV8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